更新时间:2023-08-31 11:00
《白马寺赋》是篇描绘庙堂的辞赋作品,作者是烟绿指冷。白马寺地址位于洛阳,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因有白马驮经的事,故而建立白马寺。烟绿指冷的《白马寺赋》也是网络上能发现的第一篇以白马寺为内容的辞赋作品,此篇作品对白马寺的景物和历史作了比较精准的描述。
白马寺赋 烟绿指冷
中华释源,大乘祖庭。白马驮藏,高塔齐云。法海出谈禅之悟,浮屠来贝叶之经1。开般若之慈坛,归航彼岸;延殿宇之香烟,供养至尊。宝铎和风,有天女而散花;莲台演法,见洛水之霞明。增利乐之福慧,培庄严之善根。起正道而合德,知大觉而有情。叩之而甘露普降,祈之而洪钟长鸣。斗拱华盖,奉卧玉之佛;飞檐挑角,列听法之星。
伽蓝寒暑,凌春露而共秋霜;沙门感梦,弥雾蔼而并玄黄。十古2兴衰,莲台永壮;百代更替,佛法益昌。永平求法3兮,摄摩腾寒风而驱雁;丹阳受道4兮,徐州牧5锦采而金装。佛法宏而钟磬濯耳;云霞散而舍利生光。尚仁慈兮,佛道流通之渐;贵无为兮,宫中立祠之昌。颍川受戒6,佛仪戒僧之凛凛;陈思读经,般若道行之茫茫。安贫乐之道,捐王位之荣7。繁会竞山中之影,招提写天上之章。四谛8弘法,堂宇藏天宫之妙;五戒9收心,经函放日月之光。
丝竹悠扬兮僧侣唱,梵声飘渺兮袈裟收。金桂飘香兮,韵沉三秋之静;高楼掩日兮,荫蔽万古之幽。承星月兮福田之所,鉴古今兮圣教之瓯。青牛漫说于函谷;白马亲从于天岫。烟波浩渺兮,荷一笠苍月;世事交替兮,笑万载春秋。登高望远兮,叹洛阳之恢宏;颔首思今兮,感风流之人物;掩卷祈新兮,窥江湖之明媚;执笔忧下兮,惜几番之飘流。
名刹经风雨,青山卧白云。大兴土木兮,灵台遍立;任听出家10兮,释主齐君。太宗立刹设译场,武周跑马11关山门。修而毁,亡而葺;兴而废,败而尊。虔诚者丹心可鉴,玩赏者意气方陈。拜佛坛兮清杂念;洞佛偈兮涤俗尘。万像森罗兮通冥府,众生普渡兮指迷津。
故游洛阳古都,可赏牡丹之华贵,龙门之伟奇,不可不赏白马寺之雄浑壮美。遣兴抒怀,歌诗一首。诗曰:
千年古刹笼氤氲,白马悲风疑似真?墓冷腾兰双圣魄,台空武后旧靴痕。
佛堂幽寂禅声动,云塔孤高洛水巡。烟雨几番凌胜迹,菩提依旧了无尘!
1.贝叶之经:即贝叶经,指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
2.十古:即“祖庭十古”,指与白马寺相关的佛教在中国的十项“最早”。
3.永平求法: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元宵节,汉明帝夜梦一金人,自西方而来,飞绕于殿庭。博士傅毅为其解梦,说西方有神,名曰佛,是为皇帝所梦者。明帝便派遣大臣蔡郎中,博士弟子秦景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他们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便邀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第二年,明帝信于洛阳西雍门外兴修僧院,即“白马寺”。
4.丹阳受道:指笮融,丹阳人。
5.徐州牧:为徐州牧陶谦督广陵、彭城漕运时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
6.颍川受戒:即朱士行,曹魏甘露五年,依羯磨而登坛受戒,在白马寺出家为僧,佛史界普遍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沙门,是中国的第一位汉僧;陈思,即曹植,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喜读佛经。
7.捐王位之荣:东汉后期桓帝、灵帝时期,安息王嫡后之子安世高,在洛阳先后译出各类经书95部,后到南方传播佛教。
8.四谛:即佛教的主要教义“苦、集、灭、道”。
9.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
10.任听出家:指隋工,文帝杨坚诏布天下“任听出家”,并令各地按人口出钱营造佛像等,遂令佛教蓬勃发展。
11.武周跑马:武则天垂拱元年敕修白马寺,规模异常宏大,山门几乎直抵洛河北岸,故有“跑马关山门”一说。
《白马寺赋》的语言有庄严静穆之气象,这也符合白马寺的扬所属于佛教圣地。文章用佛教的景象开篇,显示出佛教的博大与精深:“法海出谈禅之悟,浮屠来贝叶之经。开般若之慈坛,归航彼岸;延殿宇之香烟,供养至尊。”很有味道,符合赋文主旨。句式长短适度,读来气韵悠扬,颇有佛学禅意。
烟绿指冷,女,本名李双红,又名李珊,湖北黄冈人,现旅居广东省珠海市。当代著名女诗人、辞赋家,赋坛五媛之一。在天涯社区有博客:且醉红尘。烟绿指冷的文学著述颇丰,涉及诗歌、散文、小说、辞赋、评论,语言清新隽永、写实、表现力强。
格律诗词功底深厚,著有《闲情集》。烟绿指冷辞赋方面代表作有《白马寺赋》、《珠江赋》、《飘零赋》,其中《白马寺赋》十分典型,文学水平很高。在辞赋创作方面,烟绿指冷有独到之处。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洛阳城东12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寻佛取经。蔡情、秦景取回了佛经佛像,并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回洛阳,藏经于鸿胪寺,并进行翻译工作。次年建寺,名白马寺。寺址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白马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享有独特的地位。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不多,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