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庙

更新时间:2024-01-22 10:15

旧口镇东10里处的百岁村有一座旧庙——白马庙。相传是三国时期关羽建。白马庙坐落于城东南白马乡白马街,原约建于唐朝末年,后被毁。现今的白马庙恢复于现代,系市佛教协会会长、净土莲社主持释悟成师尼所建。墙院宽阔,规模宏大,大雄宝殿构架雄伟,金碧辉煌,实为香客游人拜佛观光的好去处。

历史记载

柳毅传,唐代传奇。曾慥《类说》《异闻集》题作《洞庭灵姻传》﹐似是原题。书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为传家书至洞庭龙宫﹐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钱塘君即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因传信乃急人之难﹐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之蛮横﹐故严辞拒绝﹐告辞而去。但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後二人终成眷属。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进取四川。令关羽为先锋,谁知关羽节节失利,败走麦城,在樊阳又中敌军埋伏,关羽紧跨白马,手挥长刀,左冲又杀,总算杀出一条血路,直奔大本营——荆州,深夜至温家台(庙址)东竹林边时,白马突然倒下,口喘粗气,抽搐而亡,关羽含泪葬马,之后继续向荆州前进。

刘备班师回营后。三兄弟聚叙,总见关羽紧锁浓眉,闷闷不乐。刘备设宴相劝:“弟关羽,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多忧,保重身体。”关羽摇头,急性子翼德(张飞)曰:二弟想必是思恋坐骑白驹,关羽洒泪点头曰:白马跟我多年,东征西战,伴我履建战功,曾救过黄嫂和贤侄及我的性命,也算是有功之马。我想在埋马处建一座庙,取名白马庙,以告后人。不知二位兄弟意见如何。刘备准奏,张飞监工,很快白马庙就建成了。

白马庙占地10多亩,几十间房屋连成一座四合大院。庙门朝南,大门上装有包钉铁板,院墙上砌着两块黑色的正方形的大碑。大厅的屋梁是红杉木,有水桶那么粗,厅里供着许多菩萨,还有大白马的塑像。上世纪50年代末, 白马庙由当地政府改建成学校。

历史背景

旧口镇东10里处的百岁村有一座旧庙——白马庙。相传是三国时期关羽建。白马庙座落于城东南白马乡白马街,原约建于唐朝末年,后被毁。现今的白马庙恢复于现代,系市佛教协会会长、净土莲社主持释悟成师尼所建。墙院宽阔,规模宏大,大雄宝殿构架雄伟,金碧辉煌,实为香客游人拜佛观光的好去处。

传说

白马庙

白马庙之所以香火旺、名气盛,还与一段动人的传说有关。明弘治年间的《桐城县志》中记述着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某年,桐城百日无雨,县令张孚卿心急如梦,跪叩西山求雨,其心之诚,竟感动上苍。当其驱驰一白色骏马前去云雾峰拜见雨神后,顿时普降甘霖,回衙路经龙眠河,不幸被暴发的山洪卷走,其妻为救夫也葬身河中。 雨过天晴,人们将张孚卿夫妇合葬于龙眠山口,建庙祭祀,即昔日境主庙。而其坐骑白马的尸体被冲到下游十余里的地方,人们念其功,亦厚葬之,并建白马庙祀之,撰联于庙门两侧:“惜民不惜身,万户张侯忠莫比;载德不载力,千秋良骥人难齐。”

另一传说相传早年间,陆老庄东的大塘内,住着一匹黑龙马。此怪乃西海龙王敖顺第九外甥,名鼍龙,唐时曾霸住“衡阳峪黑水河神府”,擒唐僧欲食之,被孙悟空告知敖顺差员将其擒拿关押在西海受戒,不知何时此怪逃脱,避之在此处,恶性不改,作恶多端,多次打败前来降雨的东海龙王的兵将,闹得不是久旱无雨,就是洪水泛滥。人们只好烧香敬佛,求助于玉皇大帝派神将来降除黑龙马。

一日,玉帝升堂与群神天官议事。金星李太白禀道:“早年关押在西海的鼍龙,不思悔过,作恶于江淮大地,民怨甚重,求玉帝派员前去除妖,降福于民众。”

玉帝道:“谁愿去降除?”

“小神愿领旨前往!”玉帝一看,从众神中走出一神将,此乃八部天龙马。此神系北海龙王敖闰之子,曾因犯不孝之罪欲斩,幸有南海观音玉帝说情点化皈依佛门,驮圣僧西天取经,又驮圣经去大唐,终成正果,誉为八部天龙马。

玉帝道:“你此次下界,需在人间享受人间香火三年,方能顺利降那鼍龙。如违之,你的性命危也!”

白龙马道:“为民除害,此乃小神天职,我命是小,民众之命惟重。”

玉帝白龙马诚心,十分高兴,遂令给白龙马令牌一枚,并言道:“如有困难,凭此令牌可直接回天庭调遣天兵天将或派驻下界的神将!”

话说白龙马神来到人间,变成一个英俊少年。他沿江淮两岸探访,所到之处,不是烈日似火,禾苗枯黄,就是洪水泛滥,百姓四处求神拜佛,怨声载道。见此景象,白龙马满腔怒火,他暗下决心: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立即除掉黑龙马。

白龙马神寻到陆老庄东的大塘边,手举令牌,高声叫道:“作孽的鼍龙,还不快快上岸,随我回天庭领罪!”那孽龙正在梦中,忽听有人高喊,大吃一惊,急忙上岸一看,见是白龙马神,便怒道:“好一个小白龙,你在天庭做仙,我在人间得道,咱们是井水不犯河水,劝你少管人间闲事,快快离去。”白龙马神斥道:“你擅自逃出关押地,已经触犯天规,现又作恶于人间,罪不可赦。本神念你与我有亲戚关系,快束手就擒,免得你一错再错,毁了你的终身!”谁知,那鼍龙毫无悔意。

二龙话不投机,各亮兵器杀将起来。经过浴血奋战,白龙马神终于杀死了作恶多端的鼍龙白龙马神由于没有在人间享受香火,使其在同鼍龙的奋战中无法发挥法力以致身负重伤,无法返回天庭。百姓们见状,纷纷为他喂水喂食,求医相治,进香求拜,仍不见好转。

一日,只见有一老妇来到此地,问众人为何烧香求拜。众人曰:“有一白龙,为民同鼍龙作战,负重伤无法救治,求南海观音救难。”那老妇上前扶摸着重伤卧地的白龙向众人道:“好一匹白龙马!”

众人大惊,心中正在纳闷:明明是一条白龙,怎么说是马呢?

正在这时,只见那卧地多日的白龙已变成一匹健壮的白马,站了起来,连连向那老妇点点头,并扬脖向蓝天长鸣。随后,离地缓缓升上天空,那老妇也随之现出金灿灿的光,众人急呼:“是观音菩萨显圣!”随之,人们纷纷跪在地上,向白龙马、观音远去的地方叩头致谢。

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十月十五。人们为了纪念白龙马神除害,便在他显身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命名:白马庙。而且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四乡百里的百姓纷纷前来烧香祭拜,并在此举行骡马交易会,此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地名由来

泰州志》载

白马庙,是地名,却是因庙而名。据清道光和民国《泰州志》载:白马庙在泰州东南白马乡、蒋子文故里。据续纂泰州志载,东汉蒋子文出生于泰州东南蒋家河旁的乡村,少年有志,文武双全,后从军屡立战功,官至秣陵(南京古称)县尉,因追盗贼负伤致死,葬于南京钟山。蒋子文死后,他原来的部下曾在路上看见他“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生”,疑为他已成为神灵,故建“蒋王庙”。家乡人民为祭祀蒋子文,兴建了“白马将军庙”,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另据南京《故都印记》记载,战国时,钟山称为“金陵山”,汉时俗称“钟山”。三国时期吴帝孙权追封蒋子文为蒋侯,因避祖父孙钟之名讳,遂改钟山为“蒋山”,蒋王庙易名蒋山寺。1000多年后,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看中了蒋山寺这块风水宝地,明初洪武九年,动用“十万军工”筹建孝陵,逼迫蒋山寺和尚搬家,在钟山东麓另建灵谷寺,仍供奉蒋子文塑像

吴帝孙权追封蒋子文为蒋侯,继而又加封“白驮将军”(民间俗称白马大将军)。于是东吴大江南北,民间广建“白马将军庙”供奉白马将军———蒋王神侯塑像,除设庙宇,民间家家均有“白驮将军”或“白马大将军”牌位,专供驱邪避凶之用。此风俗流传了1000多年,形成了白马宗教民俗文化,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才逐步淡化和消失。

白马庙在元末明初,虽称白马将军庙,但只供蒋王神侯塑像,并无白马塑像,后增白马塑像缘于祭祀姑苏王张士诚。白马庙历史上叫徐家庄。相传,元末张士诚起义,曾屯兵在徐家庄一带。张士诚有一匹心爱的坐骑———白马,夜间出厩,践踏庄稼,张士诚发现后,教人用铁钉钉入马蹄。当地农民感其纪律严明,后筹资雕塑了白马像,供奉在白马将军庙内。在姑苏王张士诚影响的江淮和吴越地区,各地白马庙纷纷仿效泰州白马将军庙,都增设了白马塑像

古代白马庙,与新庄的太慰庵,王庄的隆昌庵,马庄的观音庵,李庄的青龙庵相关联。一庙四庵,香火缭绕,名师众生。1936年,农历六月初三,韦驮菩萨圣诞这天,原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佛学院院长、九华山祗园禅寺第48任方仗———仁德法师(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出生于泰州高港区白马镇前港村),就是从太慰庵出家步入佛门。

《退庵笔记》记载

另据,清道光年间泰州学者夏荃《退庵笔记》记载,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犯苏北,淮扬道兵务副使刘景韶在泰州大败倭贼,“然则公(刘景韶)之英武杀贼,保障一方盖有神助也”,因为白马将军“蒋侯(子文)从天空授以丈八长矛,盘舞如飞,为刘助战也”。白马将军庙在百姓心中又增加了几分敬意。时至上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为抗击日寇,大江南北的白马将军庙香火特旺,这缘于民间百姓祈求蒋王神侯(白马将军)为我抗日将士显神灵助神威。

未形成地名前,白马庙建在徐家庄的东南方向,有大殿六间、门厅六间、东厢房六间,西厢房二间加走廊。这里先以徐姓为主,明代中叶弘治年间,王姓兴起,两大姓便为庄名相争。据传,诉至县衙时知县发问:你们两个家族名望再大,能大过白马将军吗?于是提议大家共认白马庙为庄名。从此泰州志和泰县志中出现白马庄白马村白马乡的地名称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