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3 11:24
百花苑是青岛市首座规模较大的纪念性园林。始建于1984年,面积8.25公顷,北依青岛山,南临中山公园。1995年青岛市政府聘请国内著名雕塑大师在园内为20名已故青岛籍或客居青岛成就卓著的文化名人塑立雕像,故又名文化名人雕塑园。
青岛百花苑,德占时期为专葬外国人的墓地,人称“万国公墓”。德国第二任胶澳总督耶施克1901年死后葬在这里,德国著名的汉学家、植物学家福柏教士也葬于此,曾立有纪念碑。
上世纪70年代初辟为苗圃地。
1984年建设百花苑。又名文化名人雕塑园,北依青岛山,南临中山公园。是AAAA级“海滨风景区”的重要景点。占地8.25公顷,依地势建成两条水溪及岁寒三友、红透金秋、报春等十个景点,后经改造,铺植四季常绿的进口名贵草坪3.6万平方米,并安装自动喷灌和音响设备。
1995年青岛市政府请国内著名雕塑家,在园内为20名已故青岛籍或客居青岛成就卓著的文化名人塑立雕像,故百花苑又称文化名人雕塑园。于当年国庆节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名人雕塑的建成,再现了青岛市科技界、文化界、卫生界已故文化名人生前的音容笑貌,逼真地刻画了名人个性特征及文化内涵。同时也使百花苑成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995年2月,经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规划局、青岛市园林局等部门积极努力,邀请著名雕塑家精心设计创作的20位已故青岛籍贯或客居青岛成就卓著的文化名人雕像,20座名人雕塑散落在百花苑中,高凤翰、蒲松龄、康有为、杨振声、洪深、王统照、闻一多、老舍、沈从文、华岗、吴伯箫、刘知侠、王献唐、童第周、张玺、朱树屏、赫崇本、毛汉礼、束星北、林绍文,每尊雕像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侃侃而谈、有的低头沉思、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极目远望,无不惟妙惟肖。每尊雕像旁边都有其生平介绍,向人们展示先驱们的奋斗历程和卓越的功勋。置身于名人雕塑区,细细品味名人生平,犹如翻开一部历史长卷。倘佯其中,文化名人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甚至于他们的胸襟、气节,令人叹服。在此尽可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留下不尽的回味。
雕塑简介:
高凤翰
[清](1883-1748),字西园,号南村又号且园,晚号南阜山人,尝自称老阜,一号石顽老子,松懒道人,蘖琴老人。胶州(今山东胶县)人,一作济宁(山东济宁)人。工书、画,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妙是天趣。老年患风,右臂不仁,用左手作画,笔益苍辣,故号尚左生,归云老人,博学精艺,尤豪于诗,早为王士祯所赏识。性嗜砚,所藏至千余,大半手琢,自为铭词。因刻“丁巳残人”“尚左生”二印,官徽州绩溪县令,有政声,康熙五十九年(1720)客安邱张卯居家,张为作《南村草堂图》,西园为作《杞城别墅图》以报之,乾隆十二年(1747)为其孙攀鳞作《寒香图》卷,有《砚史》、《南阜诗抄》。卒年六十六岁。
蒲松龄
(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他早年热衰功名,但是多次参加科举不中,在家乡做了四十年的教书先生。坎坷的遭遇,贫困的生活,使蒲松龄同劳动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把长期积累和搜集的民间传说,经过精心地创作,写出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中国文言小说的珠穆朗玛峰”。
(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923年来青岛购屋寓居,题名“天游园”。
杨振声
(1890~1956),山东蓬莱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任校长。期间邀请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学者赴青任教,使国立青岛大学创建后进入鼎盛时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玉君》。
洪深
(1894~1955),字伯骏,号浅哉,江苏武进人。中国早期电影开拓者、剧作家。1913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开始从事戏剧创作活动,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教授、上海戏剧社排演主任、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明星电影公司编导主任、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总书记。1934年来到青岛,在青期间创作了著名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
王统照
(1897~1957),字剑三,曾用名息庐、鸿蒙、 恂如等,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1926年王统照定居青岛,创作了描写青岛的著名散文《青岛素描》、诗集《这时代》、长篇小说《山雨》,主持创作了文学期刊《清潮》。1946年被聘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支持学生运动被解聘。1949年返校任中文系主任。
闻一多
(1899~1946),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学者、诗人。著有《红烛》、《死水》诗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1930年9月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时著有《奇迹》等诗。授课之外从事《诗经》、唐诗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杀害。著有《闻一多全集》。
老舍
(1899~1966),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36年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在青岛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两部散文集。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为多国语言,并被改编成舞台剧、电影剧本搬上舞台、银幕。
沈从文
(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别号小兵。1931~1933年在青岛任国立青岛大学讲师。在青期间完成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和散文,有《从文自传》、《八骏图》、《月下小景》等。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等。著有《沈从文甲集》、《沈从文子集》、《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华岗
(1903~1972),浙江龙游人。史学家、学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在青期间完成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等著作。创办《文史哲》并任第一任社长。著有《社会发展史纲》等著作。
吴伯箫
(1906~ 1982), 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 舌耕笔耘,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
(1918~1991),河北汲县人。现代作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创部部长、秘书长、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等,1985年任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定居青岛。毕生致力于军事文学创作,著有《铁道游击队》、《红嫂》、《铺草集》、《沂蒙飞狐》等长篇小说。
王献唐
(1896~1960),山东日照人。历史考古学家。曾任《山东日报》《商务时报》编辑、山东省省立图书馆馆长、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在金石、版本、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有《中国古代货币通考》、《楚辞新论》、《公孙龙子悬解》、《炎黄氏族文化考》等书。
童第周
(1902~1979),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4年至1937年在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1946年后任国立山东大学动物学系教授、系主任。其《硬骨鱼胚胎发育的研究》获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文昌鱼的器官发育与演化》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张玺
(1897~1967),河北平乡人。中国海洋动物学家、教育家。中国湖沼学、动物学研究的先驱,1932年后在国立山东大学兼任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并任副主任。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以及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发表《青岛沿海后腮类动物的研究》、《中国海洋动物之进展》等论文近五百篇。著有《牡蛎》、《近江牡蛎的养殖》、《中国北部海产经济软体动物》等。
(1907~1976),字锦亭。山东昌邑人。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兼水产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实验室研究员。新中国建立后,任山东省水产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撰有《中国近海浮游植物与水文及渔业的关系》、《十年来我国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等论文40余篇,其《海带施肥养殖》、《海带自然光育苗》、《坛紫菜人工育苗与养殖的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08~1985),辽宁凤城人。物理海洋学家、海洋教育学家,1949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山东大学海洋学系主任,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务长、副院长兼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海洋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人、原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创建者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副主编,《海洋与湖沼》副主编等。著有《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等。
(1919~1988),浙江诸暨人。中国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有《动力海洋学》、《海洋》、《湾流》等论文、论著40多片(部)。其主持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汇编及图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黄东海陆架水文物理学调查研究》获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束星北
(1907~1983),江苏扬州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海洋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在山东大学、青岛医学院任教。1978年到国家海洋局进行海洋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曾发表大量中外文论文,著有《狭义相对论》等。
林绍文
(1907~1990)福建漳州人,生物学家,海洋学家。1935年,林绍文受校长赵太侔的邀请,举家来青岛,担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胜利后,林绍文在上海筹建中央水产研究所,经过两年多辛苦工作,克服不少困难,建成这一机构,他担任首任所长,指导所内科研人员开始水产生物的研究,开创了较好的科研局面。 1949年起,林绍文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专家和亚洲及远东地区渔业养殖专家23年之久,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淡水大虾(罗氏治虾)人工养殖成功的科学家,为世界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人才的培养作出显著贡献,是中国水产学奠基人之一。林绍文的科研成果影响广泛,为世界同行看重。1974年,世界水产养殖学会颁赠他终身名誉会员奖,实属殊荣。
公交
15、219、302、306、368、370、464、468、604路“小西湖”站下车;
220路“百花苑”站或“青岛二十六中”站下车。
地铁
乘地铁3号线在汇泉广场站下车,A出口出站,沿延安一路向东北方向步行760米。
百花苑是青岛首座规模较大的纪念性园林。园内地势错落起伏,道路迂回曲折,绿树成荫,芳草遍地,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
一座座名人雕像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其中, 或坐、或立,静悦安详,栩栩如生,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辉映的园林精品。
园内建有岁寒三友、花溪、日月潭、同心桥、莲池、合欢林、龙虎樽、红透金秋、白雪花神、钓鱼场等十处景点;有上百个品种的乔灌木2600余株和110个品种的花卉约8000株。
园内山势起伏,碧草如毯,石径曲折,花溪蜿蜒,四季树木荫翳,春来繁花似锦,一座座名人雕塑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或坐、或立,静谧安详,栩栩如生,平添了许多文化气息。
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加之阵阵幽香袭人,丝竹之声悠扬,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一对对新人不知为景致所动还是为气氛所染,总不忘在结婚大喜之日来到这里, 于雪纱翠坪间留下永恒的美好回忆。于是,便有了“碧水映绿树,美景衬佳人”之说。在喧嚣尘世中身心疲惫的都市人闲暇之时来到这里,便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或赏景、或垂钓、或闲坐小酌都会心清气爽,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