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

更新时间:2024-08-15 17:14

江苏省盐城中学,简称“盐中”,创办于1927年,初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盐城中学“,1928年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区立盐城中学”,随后改名为“江苏省立盐城中学”,后因抗战等原因校名校址多次更迭;1953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盐城中学”。

历史沿革

江苏省盐城中学创建于1927年,创建人为中央大学督学周宣德,初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盐城中学”,一同被创立的还有现今宿迁中学的前身”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宿迁中学“。学校校址原在淮美中学,曾迁至箭道巷,后购得附近彤华宫庙址扩展而成。

民国时期

1927年,建校,初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盐城中学”。

1928年,更名为“江苏大学盐城中学”。

1928年4月,更名为“中央大学区立盐城中学”。

1928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立盐城中学”。

1934年,更名为“盐城高级应用化学职业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盐城沦为敌占区,盐城中学被迫迁至 今盐都县楼王庄塔院寺。

1935年秋,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三临时中学”,简称“三临中”,先后在盐城、淮安乡村流离迁徙,在艰难困苦中继续办学。

抗日战争时期

1941年秋,受刘少奇同志指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所完全中学——盐阜区联立中学在阜宁县郭墅张庄诞生。

1942年8月阜东中学创立。

1943年,因遭到日军侵袭,学校被迫解散。

1944年1月阜东中学在蔡桥北乡东墩子(现滨海县蔡桥乡)复校,不久改称盐阜区联立第二中学,简称“二联中”,

解放战争时期

1944年,抗战胜利后,“江苏省立第三临时中学”复校。

1945年5月,政府为适应抗战胜利后需要工业建设人才的新形势决定将一联中更名为苏北工业专门学校,高中部设有化工和土木两个系,担负着培养技术干部的任务,由苏皖区政府直接领导。

1945年9月,淮阴、淮安相继解放,苏北工业专门学校奉命迁往淮安,不久迁到淮阴。

1945年,二联中改名为苏北盐垦专门学校,10月又改名为苏皖边区农纺专门学校,校长仍由熊梯云同志兼任,副校长由王启宇同志担任,生活指导部主任是李方曙,姜光斗、孟君孝等均来此任教。

1945年11月,更名为“江苏省立盐城中学”。

1946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决定将苏北工专划归华中建大领导,改名为华中建设大学附属中学。

1947年1月,学校部分师生返回盐城原校址复校,另一部分师生以盐中泰州分校名义留泰州办学。学校校务由李西垣的侄儿李景周代理。

1948年初,建大附中、农纺专校迁校至驳柴港与一高中合并成立“苏皖边区五分区区立中学”,校长江重言,副校长郑白,教师增至40余人,学生200多人。

1949年,学校因时局变化自行解散。

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初,在原江苏省立盐城中学旧址上与叶挺中学(泽夫中学)合并,建立“苏北盐城中学”,校长江重言。

1953年,苏北、苏南行署区和南京市合并恢复建立江苏省,学校改为现名“江苏省盐城中学”,并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后在民间被誉为全省普通中学的“五朵金花”之一。1976年,一度改名为“江苏师院盐城分院附属中学”。

1978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

1999年,初、高中分离,初中部停办,当年即停招初一新生,学校由完全中学转变为高级中学。

21世纪新时期

2000年,经原盐城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创办了盐城市初级中学,采用自主招生考试和电脑派位方式招生。

2003年9月,江苏省盐城中学新校区(今鹿鸣路校区)投入使用,新高一年级学生进入新校区就读;同年,利用民间办学力量创办了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

2006年,在原有江苏省盐城中学、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和盐城市初级中学的基础上组建了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形成了“一个集团、两个学段、三所学校”的办学格局,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毓龙路、鹿鸣路校区),占地640多亩。

2010年,原民办盐城市初级中学改制为公办初中,并划定学区,组建盐城市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同年,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由毓龙路校区迁至鹿鸣路校区和城南实验高中办学。

2015年,为更好的传承盐中文脉,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整体迁回毓龙路校区办学。原城南实验高中移交给盐城市学海路初级中学(由城南社事局主管)办学。

校史脉络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包括盐城市初级中学、江苏省盐城中学和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拥有毓龙路校区、鹿鸣路校区、康居路校区三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共640多亩。学校教育设备齐全,仅以鹿鸣路校区为例,就有五栋教学楼、两栋实验楼、四个食堂、六栋宿舍楼、一个全江苏都领先的标准足球场、十几个PU篮球场、一个标准游泳馆、一个体育中心、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艺术中心、一栋办公楼。校区各有图书馆,藏书三十万余册,电子阅览室、教工阅览室、学术报告厅一应俱全。

办学规模

至2019年,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下辖盐城市初级中学、江苏省盐城中学、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三个学校,有毓龙路、鹿鸣路、康居路三个校区。现有初高中在校学生共13000余人,从数量和规模上均为盐城第一。

师资力量

在建校近一百年的历史上,曾有一大批前辈学者在这里治学、执教,我校创始人周宣德先生为中央大学区督学,创校伊始,王文荪、庞天仪、万恒德三位因治学严谨、学养深厚被誉为“苏北三老”。到2015年,学校有教职工891人,专任教师820人,其中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3人,正高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2人,特级教师23人,盐城市名校长、名教师28人,盐城市学科带头人98人,盐城市教学能手199人,中学高级教师321人。并于2009年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初级中学,实验高中,盐城中学的教学能手、高级教师数不胜数。

房天龙:江苏省特级教师、副校长、多次主持国家级课题研究

顾为健:江苏省特级教师、副校长、盐城市“金牌教师”

陈相泉:江苏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多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卢惠林:江苏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盐城市十佳科技标兵”称号

谢兆贵:江苏省特级教师、副校长、编写多本竞赛书、“333”工程学科带头人培育对象、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俊江: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写作协会青少年写作委员会副会长

李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盐城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

蒋涛:中国数学学会会员、盐城师范学院教授、“333”工程培养对象

朱俊:国家级骨干教师、副校长、盐城师范学院教授、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长三角基础教育专家

洪波: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专家、中国物理学会优秀指导教师

朱俊、谢兆贵、陈俊江

李志成、谢兆贵

李志成、王东平、邓中华

国际交流

自21世纪伊始,江苏省盐城中学就和多所海外中学及高校结成友好关系,共有13所。

它们中有加拿大阳光学校北海道教育大学附属札幌中学、美国帕克中学、加拿大罗德斯尼特伍德中学、美国萨普高中、澳大利亚圣安德鲁斯路德学院等。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 学科竞赛

从1990年以来,盐城中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数理化生信息学等学科竞赛共有768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76人,二等奖240人,先后有12名学生进入国家冬令营,6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

·自主招生

多年以来,盐中自主招生成绩一直属于全省前列,在仅有的两次统计数据中,盐中均有较高水平。

在2016年,江苏省自主招生通过人数位列全省第七。

在2017年,江苏省自主招生通过人数位列全省第四,三百余人通过初审,其中近百名同学通过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内的自主招生考试,遥遥领先。

教学成绩

九十年代以来,盐城中学进一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办学质量跃上新的台阶。坚持德育为首,爱国主义教育从初一到高三形成序列教育特色。91年上半年,盐城中学承担了省“八五”科研项目《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设计及实施》,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于1995年4月完成了此项科研任务,并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

近几年,盐城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事迹先后被《新华日报》、《半月谈》、《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报道,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在90年代初,盐城中学就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对现阶段课程设置进行了积极而慎重的改革。压缩必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成才需要增开选修课、劳技课和活动课,先后开设了学科深化类、方法技能类、体育艺术类、拓宽知识类四大类二十多门选修课,基本形成了有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此项教改成果被《学校管理》杂志作了专题介绍,还被选入《江苏省普遍高中改革经验选编》向全国高中会议介绍。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大力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效益为目标,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开展了“新秀杯”、“五四杯”、“而立杯”、“不惑杯”、“红烛杯”等系列教学竞赛活动。

通过系列教学竞赛活动使老教师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先后有18名中青年教师在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奖。90年代以来,盐城中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和各类教学参考书18部,数学、物理等学科有四位教师参加了国际学术讨论会,他们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翻译介绍到国外。

学校荣誉

校园文化

历史遗迹

· 瓜井

位于盐城中学北校区东北角,“盐城八景”之一。以井深水甜、大旱不涸,保存了近两千年。东汉熙平元年(公元172年),会稽句章有农民许昌、许韶父子揭竿起义,自封阳明皇帝,吴郡富春人孙坚募兵讨平许氏父子。盐渎县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建县以来,一直“有县无治',一直由射阳县丞代管,孙坚是有史书记载的盐城第一任长官。

孙坚在盐城任官期间,为官清正,他的父亲孙锺在县城南门外开挖深井,引水种瓜,以此为生,这瓜井便是他留下的。孙坚任满离去,后来他起兵入吴,长子孙策战死,次子孙权自立为吴王,以京口(镇江)为都城。孙锺发迹的瓜地和瓜井被人称为“真龙地”,至今犹存。明万历年间,孙锺故居遗址犹存。知县杨瑞云有《经孙司马坚故居二首》,其一曰:

风景萧萧起暮愁,英雄去矣地还留。 中原当日悲刘氏,建业行看有仲谋。近海鱼龙千叠浪,西风葭苇满城秋。

只今吊故凭词赋,不尽凄凉对古邱。隋大业十一年 (公元616年),农民起义领袖叫韦彻,据盐城称王,在县城南门外修建皇宫,瓜井成了御花园的一部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

旨将韦彻的皇宫拆除,在瓜井旁边建一座永宁寺,瓜井又成了寺内僧人饮用水之井。唐太宗统一天下后,修复盐城的土城,宋、元两朝又四次修土城,直到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才将县城移向西南方,改土城为砖城,此时瓜井被圈入县城东门以内。清人高岑有《瓜井仙踪》诗云: 从他名地说东门,那及孙公故址尊。 满径春未瓜自蔓,丹炉人去井犹存。 海天岁月无今古,汉室皋夔有子孙。 渺渺仙踪何处听,教人仰止暗销魂。

· 正北楼

位于盐城中学北校区,建于1931年,现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1940年,刘少奇、陈毅曾经在此工作过,并在此召开过华中总指挥部会议。1941年初,即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校部,该校在此的两年时间,培养了三千多名军政干部。如今,正北楼已经成为抗大五分校的校史陈列室,薛暮桥为陈列室题名。正北楼前的草坪上是伟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同志的半身像,在塑像底座上,镌刻着刘少奇为之所题的词:为正义,为自由,为民族的和社会的解放战斗到底!

· 共青山和少先湖

位于历史悠久的北校区,共青山为广袤的盐城大地上的最高峰,而少先湖中的湖心亭则是最能代表盐中形象的,二者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了美化校园,盐中学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垒起了这座共青山,也成为了盐城中学乃至盐城市的文化象征。

社团活动

江苏省盐城中学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各种学生组织,学生组织坚持自愿自主自办的原则,在每学年开学两个月面向新生招新。社团形式也富于多样化,盐城中学已经有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社团和学生组织,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每年会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巡演,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说明盐中并不是只会塑造“考生”,更是在向社会输送全能型、多样型、适应性人才。

其它学生组织

还有一些官方的或者半官方的学生组织同样也是盐中的一部分,他们大多由团委组织,盐城中学的校团委也于2014年被团中央授予“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 学生会:由各年级优秀的学生干部组成,下设主席团、社团管理部、网络宣传部、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报社等部门。

· “盐中之声”广播台:统一选拔,统一调用,负责放学上学时的音乐播放、新闻播报和节目制作,并且负责主持盐城中学的各大活动,为江苏省十佳社团之一。

· 住校生联盟:由全体住校生选举选出,负责住校生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 阳光检查组:由各班主任向政教处统一推荐的优秀学生干部组成,接受学校聘书,负责对学校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 仪仗队:前身是盐城中学国旗班,于2014年改建升级,成为国内第一支中学仪仗队,主要负责学校的升旗、护旗、司礼、迎接贵宾等任务。

· 盐中风暴橄榄球队:成立于2011年12月,也是“江苏省盐城中学橄榄球俱乐部”

学校精神

· 校训:博学约修

· 教风:严,勤,实,活

· 学风:严,勤,钻,恒

· 校风:严格,勤奋,团结,上进

· “四个盐中”精神:

2014年,张瑞卿校长提出全面建设“四个盐中”的精神:即平安盐中、人文盐中、精彩盐中、创新盐中。

重点建设以平安盐中为前提,以精彩盐中为目的,以创新盐中为途径,以人文盐中为灵魂的盐中梦。

努力实现“学生成人成才、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永续发展”的“盐中梦”,把盐城中学建设成为具有“盐城特质、江苏特征、中国特色”的“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现代化学校。

校歌

《盐中,光荣的盐中》

词:张钟人 曲:孔兰生

第一段

盐中,盐中,光荣的盐中

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

共产党的领导,盐阜人民的培育

形成了读书战斗生产劳动的光荣学风

串场河畔,戎马倥偬

有多少师生献身于民族革命事业

为拯救中华立下了汗功

啊,盐中,啊,盐中,光荣的盐中!

第二段

盐中,盐中,光荣的盐中

成长在祖国建设的洪流中

马列主义的指引,教育方针的传承

形成了三八作风又红又专的光荣传统

建军路上,岁月峥嵘

有多少师生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

为建设中华创建了新功

啊,盐中,啊,盐中,光荣的盐中!

第三段

盐中,盐中,光荣的盐中

前进在四化建设的洪流中

新世纪的要求,祖国人民的期望

发扬了严格勤奋团结上进的优良校风

正北楼前,桃李争荣

有多少师生献身于四化建设事业

为振兴中华再创建新功

啊,盐中,啊,盐中,光荣的盐中!

校徽

盐城中学校徽整体上色调清新,明快活泼,中间图案暗藏着盐城中学四个字的首拼字母,整体像澎湃的海浪中升起的红日,预示着学生的发展必然像海浪一样,敢于挑战太阳;又像一名张开双臂的学生,象征着宽容开放自由的学校风气。“1927”注明了办学年份,说明盐中是有历史积淀的老学校。中英结合的校名体现了国际性和开放性,校徽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和对学生的要求。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根据官网2015年显示,盐城中学现任领导如下:

历任校长

历史贡献

盐中学子九十年来,在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社会运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选取几个典型例子: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时期。但时隔不久,盐城地区中共党组织恢复活动,盐城中学是当时地下党组织活动的主要阵地。地下党组织积极组织领导进步青年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28年10月初,盐中、亭湖等学校举行大游行,行至城隍庙,一群学生捣毁了庙内的神像。国民党县政府雇用一些坏人纵火烧毁城隍庙,说学生得罪了神,火灾是城隍显圣,要惩罚学生,盐城中学学生王长江对他们严加斥责竟被投入火中活活烧死,制造了震惊全县的“十八惨案”。敌人的暴行并没有吓倒青年学生,一些青年学生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学生宋子滨、姚英、刘景春、骆继乾、宋金煜、张衍栻等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盐城县区较早的一批学生党员。

2、抗战以来,由于学校不稳定、碾转迁移,盐城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师生流散在盐阜各地,这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新型学校播下了种子,未灭的“香火”使盐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继承和发展。

3、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军“清乡”、“扫荡”频繁,斗争尖锐,办学条件极为困难。收到刘少奇陈毅等党的领导干部鼓舞,盐阜联中的领导和老师带领广大学生,采取军事化、游击式和时分时合等多样灵活的形式,克服种种困难,在农村坚持办学,是盐阜地区一所非常有影响的学校

4、在一联中、二联中时期,这两所学校在办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勤工俭学和校办工厂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联中建校不久,就蓬勃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开荒、种菜、纺纱、织布,并由化学老师徐以达负责试制、生产肥皂,1943年办起了小型实验厂,后改名为“工专肥皂厂”,日产肥皂1000块到2000块,供应部队和销往各地。淮阴光华化学厂就是在“工专肥皂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联中以“以生产养学校,以劳力换智力”为口号,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勤工俭学,一方面解决学校办学经费困难和学生读书困难,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受到劳动锻炼,加深和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办学一开始,师生就在学校数千亩土地上砍草、开荒、种植,并在学校附近数十亩土地上种植瓜、菜、葱、辣椒、萝卜、蕃茄等,解决了600多名师生日常食用的蔬菜问题。后来还在学校内建立造纸厂、纺织厂、榨油厂、肥皂厂等,由学生自己动手,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提高生产技能。二联中生产的肥皂、毛巾、棉布等产品在根据地内甚为畅销。

5、一联中、二联中、建大附中、农纺专校、—高中、二高中以及区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办学为盐阜区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我党在解放区办新民主主义基础教育和建国后办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学校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里为我党培养了3000多名人才。有些同志毕业不久,就血洒战场,为民主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有不少同志经历了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知名校友

在近百年的历史中,盐中学子群星璀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共献,以下为部分知名校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