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16:01
盲人骑瞎马是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股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顾凯之和桓温到殷仲堪家做客,三个人酒过三巡,菜上八道。忽然兴起,商定作“危语”,用一句诗描绘出最惊险的境界。
桓温先说、他说:“矛头淅米剑为炊。”嘿,站在长枪尖和剑刃上淘米做饭,那能安全吗?
殷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不论谁攀枯枝,都是危险的事,更何况手脚颤巍巍的百岁老人!
顾恺之也毫不逊色,说道:“井上辘轱卧婴儿。”辘轱是一种用圆柱缠绕,从下边深井里汲水的工具。在辘轱上躺着个婴儿,恐怕随时都有落井溺水的危险。
显然,这个回合过后,三个人仍旧难分优劣。顾恺之,桓温、殷仲堪相视而笑,却又都不甘心就此罢手,琢磨着再出什么点子。
这时,殷仲堪身边的一个参军憋不住了,顺嘴凑上一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啊!奇险,奇险!”顾恺之和桓温异口同声赞道。
你想想:一个盲人,骑着瞎马,在夜半时分来到高崖深渊之地。恐怕绝难挽回厄运了。而且这句诗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规定的情景还有些自然,不像他们三人说的那样给人过分编造的痕迹。
殷仲堪是个孝子,曾因为父亲病危哭瞎了一只眼,本来是忌讳谈瞎子的,听到此句,也不免叹道:“简直是咄咄逼人!”
盲人骑瞎马说的是瞎子骑着瞎马,形容瞎上添瞎,险上加险。用来比喻做事如果不预先了解自身的情况,而去乱搞、乱碰,必定要发生错误和危险。现实生活中,除非神经中枢出了问题,否则是不会有盲人骑瞎马的情形出现的。盲人骑瞎马的事虽不会出现,但由于对自身内部信息不了解、不清楚,类似盲人骑瞎马的这种决策错误,却并不少见。这则成语是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决策错误做出了警示。
盲人骑瞎马来比喻做事如果不预先了解自身的情况,而去乱搞、乱碰,必定要发生错误和危险。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含有贬义色彩。
梁启超《论教育当定宗旨》:“今乃以乱弹之曲,鱼目之珠,盲人瞎马,夜半临池,天下可悲可惧之事,安有过此者耶!”亦谓毫无办法。
鲁迅《两地书·四七》:“早上八点起就到办事处,或办事,或授课,此外还要查堂,看学生勤惰;....我初毕业,既无经验,且又无可借鉴,居此地位,真是盲人瞎马,‘害’字加了一目矣。”
盲人骑瞎马-履冰临渊
盲人骑瞎马表示由于乱碰乱闯而处境危险,或由于不明情况,处境艰难;
履冰临渊则含有因处境艰难危险而心存戒备、小心谨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