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25 21:47
石秀印,男,教授,1950年1月生,北京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心理学室副主任。
石秀印教授,主要学术专长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现从事行为动力与行为方式研究。
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1983年至今在本院社会学所工作,现任社会心理学室副主任。
工业关系、劳资关系
公民社会、公民权利
企业管理、社会心理
·中央企业员工调查表 石秀印 2005-04-11
·中学生世界观与行为取向问卷 2005-01-26
·职业声望问卷 2005-01-26
·医疗社会保障民意调查问卷 2005-01-26
·失业社会保障民意调查问卷 2005-01-26
·权利结构与民主参与问卷 2005-01-26
·青年干部的价值观与满意度问卷 2005-01-26
·企业内部社会分层与流动问卷 2005-01-26
·领导方式与员工应对问卷 2005-01-25
·老年社会保障民意调查问卷 2005-01-25
·劳动报酬与工作积极性问卷 2005-01-25
·家长教育方式问卷 2005-01-25
·公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权利问卷 2005-01-25
·工作意识与工作行为问卷 2005-01-25
·工作行为与劳动纠纷问卷 2005-01-25
·工伤、生育社会保障民意调查问卷 2005-01-25
·党员思想观念与先进性问卷 2005-01-26
·医疗社会保障民意调查表 石秀印 2004-12-13
·失业社会保障民意调查表 石秀印 2004-12-13
·企业员工调查表 石秀印 2004-12-13
·The Political Commissar and His Shipmates: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mmissar’s Role on Chinese Ships ZHAO Minghua SHI Xiuyin FENG Tongqing 2008-12-08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国学与企业文化管理》(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1978-2008)》,潘维、雅玛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合著),潘维、雅玛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8年。
《社会心理学》(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海洋上的社会—中国商船政委与船员的航海生活》(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社会公正理论和政策》(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通透国界下的裂离性劳资关系》(合著),提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课题成果,2003年。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警报已拉响,他们在行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
《中国当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家》(合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年。
《当代中国社会学》(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中国新时期社会发展报告(1991 -1995 )》(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年。
《市场经济与人际关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年。
《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年。
《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年。
《社会心理学》(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少年版)》(合著),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5年。
《中国社会学年鉴》(合著),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4年。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年。
《中国的乡镇企业》(合著), Times Academic Press,1994年。
《90 年代乡镇企业调查》(合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年。
《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与运行机制》(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企业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顾问公司,1994 年。
《企业文化与企业心理》(合著),企业文化研究院,1992 年。
《社会心理学》(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年。
《现代中国社会学》(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年。
《厂情·人情·心情》(合著),海洋出版社,1991年。
《中国社会发展报告(1985 -1989)》(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年。
《企业文化与领导手册》(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年。
《当代社会病态心理》(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年。
《中国社会学年鉴》(合著),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9年。
《社会心理的认识与调控》(合著),人民出版社,1989 年。
《社会心理学》(合著),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1987年。
《青年爱情心理学》,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
《大学生心理学》(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
《少年儿童的教育学与心理学》(合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
《儿童心理百科辞典》(合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
《课堂教育心理学》(译著、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劳动关系:权威模式、鱼塘困境及和谐路径 石秀印 2010-04-19
·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以多高为合理? 石秀印 2010-04-07
·行政机关工会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嵌入 石秀印 2010-04-07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追求及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 许叶萍石秀印 2010-04-07
·校园权力的不平衡与教师职业倦怠 石秀印 2010-04-07
·提高政府效率的一把钥匙 石秀印 2010-04-07
·区域性自由市场下的劳资结构与构成各方的福利增长 石秀印 2010-04-07
·破解用人潜规创新阳光选拔 石秀印 2010-04-07
·劳动关系:由单边决定、双边决定向三方协和转型 石秀印 2010-04-07
·劳动关系:权威模式、鱼塘困境及和谐路径 石秀印 2010-04-07
·和谐社会中权力分享的均衡与工会的定位 石秀印 2010-04-07
·对教、科、卫系统科技人员收入与公平感的调查 石秀印 2010-04-07
·当美国的新自由主义遭遇俄罗斯的集体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访问团石秀印执笔 2010-04-07
·当代中国的就业结构与劳动关系 石秀印 2010-04-07
·从专业技术人员与行政干部的收入差看教科文卫体工会参与共决的必要性 石秀印 2010-04-07
·从医生收入问题看教科文卫体工会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石秀印 2010-04-07
·在“社会”上贡献,于“市场”中受损——女性就业悖论及其破解 许叶萍石秀印 2010-04-06
·中产阶级的收入公平感研究报告 石秀印 2008-11-25
·中国企业家成功的社会网络基础 石秀印 2008-03-10
·中国社会结构进程:横向化、层级化与权力失衡 许叶萍石秀印 2008-03-10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 许叶萍石秀印 2006-10-06
·劳资关系:零和逻辑的困境与合作逻辑的可能 石秀印 2006-09-27
·只有工人牺牲,才有整体利益和工人利益?——多重博弈下的阶层分化与弱势阶层的抗争 石秀印 2006-04-25
·中国企业层面的社会结构演变与劳资冲突——与马克思时代的对比 石秀印 2006-04-13
·工人的社会流动及其内在逻辑 石秀印 2006-02-05
·劳资关系:我们是否会回到马克思时代? 石秀印 2006-01-19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公正观:贡献准则、功能主义与自我服务倾向 石秀印 2006-01-10
·中国社会分化的悖论及正论达成路径 石秀印许叶萍 2005-04-11
·地方间竞争、地方内整合与工人的地位处境[1] 石秀印 2004-08-30
·中国计划体制下劳动力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流动与分割 石秀印李颖许叶萍 2004-05-14
·下岗失业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救助需求 石秀印 2004-04-21
·社会经济制度转型中的工人阶层及其与管理阶层之间的关 石秀印 2004-03-09
规范建设和准则建设的重大举措,《人民论坛》2010年3月(下)
中国工人的工伤和劳动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课题调查报告,2009年。
党外人士与执政党的政治分歧研究报告,中央统战部课题成果,2009年。
党外人士政治思想观念研究报告,中央统战部课题成果,2009年。
党外人士政治改革认同研究报告,中央统战部课题成果,2009年。
单位组织与性别不平等,载李春玲主编《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论文集,提交福特基金会研究报告,2009年。
工作场所的男女权威差异,载李春玲主编《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论文集,提交福特基金会研究报告,2009年。
就业领域的性别差异,载李春玲主编《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论文集,提交福特基金会研究报告,2009年。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劳动关系特征与调节机制的建立,《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劳动关系与工人研究论坛论文集》,2009年7月。
劳动关系:从一体模式走向协和模式,《“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20081129-30
全国科技工作者收入状况调查报告,提交中国科协的课题结项报告,2008年
经济社会发展与工会的机遇挑战,《第五届“中国政府创新论坛”暨2008浙江工会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与实践论文集》,2008年11月9日。
国家机关工会的实际-应有角色与制度安排-中央国家机关工会发展规律研究(理论报告),提交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研究报告,2007年。
坚持为党、为机关、为职工服务的科学统一,加强国家机关工会工作机制和自身建设-中央国家机关工会发展规律研究(工作报告),提交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研究报告,2007年。
天津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研究,提交天津市政府的研究报告,2007年。
家长教育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载《名家谈心》,科学出版社,2007年。
和谐社会的理念与思想政治工作,提交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报告,2006年。
社会预测:安全、效率与公平的保障-读《社会预测学原理》和《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南方论丛》,2006年第3期。
国家工业化与乡村民主化: 中国的时间进程,中国——印度学术研讨会论文, 2006。
农民休闲:对我国以人为本程度的一个衡量,《河北学刊》,2006年第2期。
“先人后己”还是“当仁不让”——论谦让教育和竞争教育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合著),张凤兰,王世华,张新蕾,石秀印,《北京教育(普教)》,2006年第4期。
国外商业保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中国证监会编《商业保险与和谐社会》,2006年。
多重博弈下的阶层分化与弱势阶层的抗争(合著),《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工会基层直接选举调查与思考(合著),《工会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
站在劳动关系调节和秩序重建的前沿,载广东省劳动厅《劳动保障监察理论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
政府主导发展与阶层分化机理,载于第三十六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亚洲社会分层与流动论坛论文集》,2004年7月。
中国社会结构的趋高级化及原因分析,载于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改革以来工人阶层的状况与流动前景,《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5期。
富裕了,自由了,我们该干点什么?《现代保健》,2004年3月号。
北京市的行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研究,载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编:《北京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课题论文集》,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11月。
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调查及分析(合著),《北京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合化及其社会后果,《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当代中国的工人阶层,载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工人阶层的结构变迁,《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12月30日。
“商船社会”中一种特殊角色及其功能-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制度的调查报告(合著),《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期。
个体形成规范意识,作出规范行为的互动研究(合著),载于章志光主编《学生品德形成初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情绪在儿童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载于《学生品德形成初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晋城市教育与科技发展研究,提交山西省晋城市研究报告,2000年。
中国农村经营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兼论农民与政府间的相互作用,载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民》,周晓虹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9 。
人的本性与制度设计, 载于《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刘应杰、张其仔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年。
权利认可:民众与官员的社会互动,载于《中国社会学会1998 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中国社会学会编印,1998 年。
劳动者社会保险交费承受能力分析,《当代社会保障》,1998年第5期。
国人的集体生活方式与社会公平观,《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1期。
中国社会心理学九十年代前期进程,《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1期。
中国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特质观,香港大学“企业家与大陆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1997 年。
劳动者的失业意识与失业应对策略,《管理世界》,1997年第4期。
大家靠国家,个人为自己--劳动者失业保险方式选择及因素分析,《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
从交纳失业保险费看国人的公平观,《社会心理研究》,1997年第2期。
中国人社会心理90 年代进程,《开放时代》,1997年第9 -10期。
工作积极性与企业所有制类别和企业最高领导者类别,《日本劳动省中日合作研究文集》,1996 年。
中国职工对失业的应对策略与对国家保险的高依赖,载于《中国企业保障的社会化改革课题组报告》,1996年。
失业风险:职工之间有杆秤,《中国社会保险》,1996年第7、8、9期。
中西化工冶金研究所的企业制度,载于《现代企业制度通鉴·中国卷》, 李盾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远东造船厂的企业制度(合著),载于《现代企业制度通鉴·中国卷》,李盾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山川机械厂的企业制度,载于《现代企业制度通鉴·中国卷》, 李盾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河汾铸件厂的企业制度(合著), 载于《现代企业制度通鉴·中国卷》, 李盾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市民权利价值观的社会调查,《社会》,1996年第4期。
90年代前期中国大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趋向,《社会心理科学》,1996年第3期。
中国大陆人的需要结构及其变化,《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3期。
中国大陆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本土化问题的讨论及其进展,《社会心理科学》,1996第1-2期。
维护权利还是服从权力-北京市民心目中的理,《民意》,1995年第2期。
市民对权力与权利冲突中“理”的认定与权利价值观,《现代与传统》,1995年第8 集。
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的权利意识与权利被侵害意识,《青年研究》,1995年第6期。
目标现实主义与行动个体主义---九十年代前期青年趋向,《青年研究》,1995年第12期。
领导者工作失误的理念原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5年第2期。
作为社会心理状态的人权,《法学研究》,1994年第3期。
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合著), 载于《中国私营经济年鉴》(1978 -1993),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香港经济导报社、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联合编辑,香港经济导报社出版,1994年。
全国首次私有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及其分析(合著),载于《中国私营经济年鉴》(1978 -1993),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香港经济导报社、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联合编辑,香港经济导报社出版,1994年。
青年私有业主的调查与分析,《青年研究》,1994年第2 -3期。
中国当代私有企业老板的成长和构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4年第1期。
我国私有业主的经营状况与私有业主的群体特征(合著),《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中国人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处理方式,载于《中国人社会心理论集》,李庆善主编,香港时代文化出版公司,1993 年。
我国青年贡献意愿的变化轨迹,《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3期。
我国青年的享乐倾向,《民意》,1994年第6期。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精神倾向,《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4期。
需要满足度与工作积极性形成,《社会心理研究》,1992年第3期。
我国人口的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1992年第1期。
我国成员70 年代末以来的社会要求,《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2 年期。
大锅饭的社会根源分析,《管理世界》,1992年第3期。
工作积极性调动:两难处境与策略选择,《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
“Mobilizing Work Enthusiasm : Dilemmas and Tactics Option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5, 1991
关于我国职工工作积极性问题的思考,《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1期。
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四个条件,《行为科学》,1991年第5期。
人际亲密与人际竞争-工作积极性调动中的一个怪圈,《改革与理论》,1991年第6期
接受影响与施加影响-工作积极性调动中的一对关系,载于《工人阶级问题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中华全国总工会编,1991 年。
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做出遵规行为的内部动力(合著),《法制心理研究》,1991年第21-22期。
“A Review and Outl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in China” , Hiroshims Forum For Psychology , Volume 14 .
70 年代末以来中国人价值观的演化轨迹,《社会》,1991年第7期。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人的知识观念变化,《百科知识》,1991年第7期
需要满足度、价值对象占有度与工作积极性形成,载于《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编印,1990 年。
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心理障碍的调查报告,《改革》,1990年第5期。
关于需要层次的相关研究,《社会心理研究》,1990年第2期。
中国社会心理学十年回顾与展望(合著),《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4期。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江西教育科研》,1988年第2 -3期。
对12 所大学学生需要动机的研究,《社会学研究》,1988年第4期。
“Human Way to Lift Morale of Workers” , CHINA DAILY , 1988.12.2 .
群众对物价变动的社会心理反应-八城市居民调查(合著),《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6期。
少年儿童学习动机的形成,《青少年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印行,1985年。
情绪情感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中国心理学会论文集》,1984年。
品德心理学应该重视情绪情感问题的研究,《教育研究》,1984年第5期。
皮亚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学说对品德教育的意义及局限性,《德育信息》,198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