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虎堡口

更新时间:2023-12-19 08:34

破虎堡口 明长城大同镇关堡。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境内。原称破胡堡。据《三云筹俎考》载,堡为嘉靖 二十三年(1544)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堡城“周二里,高三丈八尺”,城向南开有一门。明时驻守备,分守长城“十四里,边墩十七座,火路墩五座”。破虎堡城包砖早已被拆毁,黄土夯筑墙尚残存,城南砖砌券拱城门亦存。

简介

破虎堡南门

破虎堡口:嘉靖二十三年(1544)土筑,万历二十四年(1574年)砖包。堡周2里,高3丈8尺。东至宁鲁30里,北至边墙1里,西至马堡15里,南至牛心堡30里。内驻守备、坐堡各1员,把总2员,旗军700名,马骡89匹头。分边14里,边墩17座,火路墩5座。破虎堡地形东西窄,南北宽,它是明代长城大同镇重要的边塞关堡,村子北边就是长城。村里的堡城门就有两道,全是向南开。从第一道城门往北走一段坡路,就到了第二道城门,位置大约在堡城偏南的三分之一处。第二道城门是看不到了,不过还能见到一段堡墙。

地理分布

破虎堡远观图

长城在右玉县辖境的基本走向是:由庄窝向西北经破虎堡至残虎堡关口,然后转西南方向经海拔一千六百六十六米的五台山至杀虎口。长城过杀虎口后,继续向西南行经二分关,过海拔一千七百四十七米花林山与海拔一千七百八十八米圣山抵大沙口。由大沙口继续向西南约五华里后,出右玉县境而入平鲁县界。长城在右玉县境内长度约一百六十华里。左云县与右玉县交界处长城残毁严重,只存高不足米的一条碎石和土混杂的残基。长城由两县交界处至破虎堡段,由庄窝向西的黄土夯筑城墙,虽有不同程度残损,但整体较好,高约在三至五米不等。这段长城上高大坚固的黄土夯筑墩台多较好,里侧火路墩却残毁严重。

历史修缮

破虎堡俯瞰图

明朝曾对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长城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不仅使之保存相对完整,明代还把长城沿线划分成为九个防守区段,称之为“九边”,每边设镇守(总兵官),谓之九边重镇。其中大同镇,管辖的长城大约东起镇口台(今山西天镇东北),西至鸦角山(今山西偏关东北),全长约340公里。沿途设有太平堡、守口堡长城乡得胜堡镇羌堡宏赐堡助马堡、破虎堡等十多个屯兵的古堡。时至今日在这些“古堡”中仍有不少当年驻守“边关”将士的后裔。

相关记载

据《三云筹俎考》载,堡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堡城“周二里,高三丈八尺”,城向南开有一门。明时驻守备,分守长城“十四里,边墩十七座,火路墩五座”。破虎堡城包砖早已被拆毁,黄土夯筑墙尚残存,城南砖砌券拱城门亦存。门额上有一方字迹不清的石匾,门洞内东侧墙壁上嵌有一方字迹不可辨的石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