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六

更新时间:2023-05-06 23:10

礼拜六(星期六),节日起源Saturday(Sat.)—Day of Saturn(土星日)。一个星期的第六天。

名词解释

这是一星期中最后一天,它是由掌管农业之神,罗马主神朱庇特的父亲(the god of Agriculture, father of Jupiter)Saturn的名字命名的,也是英语直接用罗马神话中神名来命名星期名称的唯一的一天,其余几天则是以北欧神话中的神名来命名的。

星期六(或称礼拜六或周六),指的是一周中星期五之后、星期日之前的那一天。星期六的拉丁语名字是dies Saturni,意思是萨坦日或土星日;法语是Samedi,来源于拉丁语词,意思是“安息日”;英语是Saturday,可能来源于土星;俄语是суббта,意思是“安息日”。在日语中,把这一天称为“土”,这是联系五行和罗马神话翻译的。

古代中国,和现在的日本韩国朝鲜,一星期以“七曜”来分别命名,星期六叫土曜日。在中国民间口语称礼拜六,在台湾简称拜六。

杂志

民初市民文学期刊的代表作《礼拜六》,由周瘦鹃主编创办。

简介 :

杂志发行时间:1914.6—1916.4,1921.3—1923.2

创办者周瘦鹃模仿美国的《星期六晚邮报》取名,既提示出版周期,又隐含休闲内容。盛及一时,周六早上读者在杂志社门前排队购刊。受其影响,《半月》《星期》《星期三》《礼拜五》等模仿之刊风起云涌。后来该刊重复使用的广告用语是:“宁可不娶小老嬷,不可不看《礼拜六》”。引起叶圣陶等进步文人痛骂。代表作家及作品:

在前百期《礼拜六》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有姜杏痴的《剑胆萧心》,梅郎的《双妒记》;比较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有陈小蝶的《塔语斜阳》、《香草美人》,包柚斧的《蝴蝶相思记》,吴双热的《蘸着些儿麻上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有周瘦鹃的《行再相见》、《此恨绵绵无绝期》,叶圣陶的《博徒之儿》,天白的《玉台泪史》;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小说有天虚我生翻译的《孽海疑云》,李常觉、陈小蝶合译的《恐怖窟》,周瘦鹃翻译的《宁人负我》。上述小说在民初市民文学中都是较为突出的作品。

1921年3月19日,停刊五年的《礼拜六》复刊后百期《礼拜六》中创作类小说在类型上与前百期一脉相承,其中以短篇为主,长篇也较为突出,中篇则较少。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有程瞻庐的《写真箱》,江红蕉的《大千世界》,程小青的《断指党》和《长春妓》。短篇小说中周瘦鹃的作品是最突出的。周瘦鹃几乎每期发表一个短篇小说,并且排列在第一篇,如《一诺》、《血》、《留声机片》、《父子》、《十年守寡》、《脚》等,这些以悲情为主旋律的短篇小说很受读者欢迎,可以说是后百期《礼拜六》的招牌作品。其他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还有王钝根的《汽车之神秘》、《生儿观》、《不是处女的处女》,张枕绿的《毁誉》、《梦中忙活》,张碧梧的《男女平等》、《虚伪的贞操》,徐卓呆的《二老人》,朱冰蝶的《五字狱》,钱小畲的《笋》,严芙荪的《金和银》,刘豁公的《当家的》等。后百期《礼拜六》中刊载的翻译小说都是短篇。与前百期相比,后百期的翻译类小说数量明显减少,质量却大大提高。重要的翻译小说有一圭翻译的《儿时恩物》,徐卓呆翻译的《最后》,林纾翻译的《德齐小传》,周瘦鹃翻译的《末叶》、《友》、《力》、《定数》、《阿弟》、《骏马》、《猫》等。其中,周瘦鹃翻译的小说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基本上能代表后百期《礼拜六》中翻译小说的最高水平。除了小说,比较重要的各类杂作有王钝根的《拈花微笑录》、严芙荪的《黛红谐乘》、林琴南的《记甲申马江基隆之败》、江红蕉的《武林野话》、姚庚夔的《静香楼随笔》、徐卓呆的《喷饭录》、顾明道的《欧战琐忆》、吕碧城的《美洲通讯》、王一之的《海外归鸿》等。

评价:参见刘铁群著的《现代都市未型时期的市民文学:《礼拜六》杂志研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