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饭

更新时间:2024-08-19 08:53

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汉、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 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

概念

社祭时所供饭食。汉朝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正处春分、秋分前后。

用途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张籍吴楚歌》:“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宋·王安石《歌元丰》:“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唐宋以前皆以社日停针线,而不知其所从起。余按《吕公忌》云‘社日男女辍业一日,否则令人不聪’,始知俗传社日饮酒治耳聋者为此,而停针线者亦以此也。”参阅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二社日》、清·顾炎武《日知录·社日用甲》。

而清《潭阳竹枝词》“五戊经过春日长,治聋酒好漫沽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就是对土家人“过社”的真实写照。

制作

社饭的制作方法是: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其味鲜美,芳香扑鼻,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分布区域

贵州省铜仁市,重庆秀山、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柱县注溪乡兰田镇邦洞镇凤城镇社学乡渡马乡坪地镇镇远县报京乡金堡镇江古镇舞阳镇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也过社。在湖南省湘西泸溪县凤凰等土家族地区,怀化芷江新晃麻阳土乡苗寨都有过春社吃社饭的习俗。

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进行,也就是春社。戊日属土,所以这天也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们以此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社饭吃,以示过社。客人如碰上这个节日,那你就大饱“口福”了。

社饭用大米、糯米各半煮至半熟后,再拌腊肉丁、大菜、蒿菜、马葱(野葱)、大蒜、生姜、猪油、食盐等调匀用文火焖熟即食用。社饭香软可口,具有独具一格的风味,无不赞美。

种类

铜仁

地处国家级风景区的梵净山附近的贵州铜仁市,自古以来,方圆百里皆有在“春社日”吃“社饭”的传统习俗,当今仍保持这一遗风。据《铜仁光绪府志》载:“三月清明前后数日,翦白纸挂于祖墓上,谓之挂青;若服未阕者,先于社日扫墓,以野菜和饭祀之,谓之社饭”。铜仁古代社日祭祀的习俗,发展为社日以社饭祭祖,内容竟无多少更改。每年的立春后五戊为春社日,家家必备春宴扫墓,或全族聚群宴,仪式隆重,场面热烈。外地亲朋好友若适逢此时来访,可参席社饭。

每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时用于做社饭的重要原料——鲜嫩茁壮的青蒿和野葱,正满山遍野,是制作社饭的大好时机。食社饭,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当地人缅怀古人,寄希望于未来的情愫。

原 料:

糯米300克,大米200克,熟腊肉150克,青蒿菜200克,苦蒜(野葱)150克。

调 料:

茶油、盐、味精等适量。

制作方法:

蒸。腊肉切成小丁,苦蒜去根须切成短节,蒿菜洗净(只用嫩叶),切成短节,揉出苦水剂干水分。入锅用茶油炒至蒿菜转黄去除苦水待用。糯米、大米淘洗干净,糯米用水浸泡;大米先放入沸水锅中稍煮片刻捞出,滤去米汤;糯米滤去水分后与煮过的大米混合一起,放入腊肉丁、苦蒜、蒿菜、盐、味精拌匀,放入甑内,用大火蒸熟即成。

风味特色:

青蒿野葱味馨香,腊肉香味浓郁,米饭油而不腻,流行于铜仁地区

制作关键:

1.青蒿要二次出苦水,以减轻苦涩味。非季节或偏老葱蒿,味涩味浓,不宜采用。

2.煮籼米饭要蒸到恰到好处,不生不熟,比平常煮的甑子饭稍硬。

3.蒸制过程中要火旺,一气呵成。

特点:

青蒿、野葱有特殊的清香,且粘附于饭表,气味渗透其中,腊肉香味浓郁,脂光泽润,两种米饭综合,色泽晶莹透明,油而不腻。

将糯米、籼米、野香蒿、野胡葱、腊肉、猪油植物油花生米等蒸、煮而成。可现煮现吃,也可事后炒着吃。社饭只会越炒越香。

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进行,也就是过“春社”。戊日属土,所以这天也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们以此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

湘西

凤凰蒿香苗家社饭具有祛肿益气,除瘅(注:dàn,中医指热症),祛毒,强益胆气功效,也是苗家人的一道传统药膳美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