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学光

更新时间:2021-02-02 05:57

祝学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曾任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普外科主任。

人物经历

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

1981-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Galveston分校外科内分泌实验室研修胃肠激素与消化道疾病。

1986-1997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胃肠外科前身)主任。

1987-1988年,赴美科研合作,访问UTMB和加州大学San Diego分校胃肠学系研究胆汁酸代谢与胆道疾病。

1988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1-1999年,曾任北医教务长;

1993年,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任职

1988-2002年,任北京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2003-2005年为名誉主委。

2003-2006年,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胆道学组组长,现为名誉组长。

曾先后兼任北京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全国胆道学组组长、《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及《临床外科》等杂志副总编辑,以及《中华胃肠外科》、《中华消化外科》、《中华实验外科》等杂志编委。

个人荣誉

1997年,因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急腹症教学荣获北京地区高校教改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二等奖。

1999年,荣获北医桃李奖。

2003年,荣获全国高等学校百名教学名师奖及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

2003年,曾获北京科学技术三等奖两项。

2006年,因参与《外科学》课程建设获北京市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奖。

2012年,荣获北京医学会学会工作贡献奖;

2014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及北京大学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奖励。

2018年9月,荣获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

主要评价

提起祝学光教授,医学界认识她的人无不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她一贯学风严谨、备课认真、讲课精辟,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她十分注重教学改革,利用自己从事外科工作多年,熟知外科各阶段教学内容与特点的优势,把外科疾病中最具特征的“急腹症”作为对刚进入临床阶段学习的医学生的教学突破口。教师引导学生从急诊室到手术室,形成一种连续追踪式的教学与讨论模式,将课堂所讲“急腹症”的发生机理与实际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培养学生运用临床思维方法对“急腹症”这一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分析,最后参加手术,验证自己的诊断是否正确。这一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内规律的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创了临床医学外科系统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先河;经过三届学生的实践和北京市6所医院外科主任的实地考核和鉴定,荣获1997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此外,祝学光教授还根据外科学实践性强和学科发展快的特点进行了理论与操作并重的考试方法,改革和加强临床医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她主持编写的系统外科学实习讲义和外科专业英语手册,在人民医院及医学部各附属医院广泛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个人现状

如今,年逾七旬的祝学光教授,对教学工作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始终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工作在临床教学一线。她认为对于从事外科教学的临床医师而言,除应继续强化对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以外,还应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动手能力,为此应进一步考虑整合课程,缩短学时,加强操作训练。她不仅自己呕心沥血,不断创新,而且还带动身边的年青一代的医师积极投身医学教学工作,使人民医院高水平的临床医学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祝学光教授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地滋润着一批又一批渴望献身医学事业的年青学子,以至于许多在她身边工作和学习过的学生及青年教师多年后回想起来仍感触良多:“祝学光教授是一位既教授学问又传授做人、行医之道的良师;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辈;更是献身医学及教育事业的楷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06年,祝学光教授又带领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学》这支团结奋进、生气勃勃的教学团队冲击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一奖项,并最终获得这一殊荣,实现了人民医院在这个奖项上“零”的突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教47年的祝学光教授对高等医学教育工作的无私奉献、忘我追求,不仅达到了她个人教学生涯的一个又一个巅峰,更重要的是祝学光教授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院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教师不断进取、积极投身医学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飞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