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5 18:07
祝宁华,1959年12月出生于贵州安龙县,微波光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院长。
1959年12月,祝宁华出生于贵州安龙县,籍贯河南商城。
1978年3月—1982年1月,就读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真空器件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2月—1983年8月,担任电子工业部长沙七七〇厂技术员。
1983年9月—1985年5月,就读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师从林为干院士,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6月—1989年12月,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师从林为干院士,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0年2月—1992年,在中山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1995年12月,担任中山大学副教授、教授。
1994年6月—1995年10月,担任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员(Research Fellow)。
1996年1月—1998年1月,担任德国慕尼黑西门子公司客座科学家。
1998年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与香港城市大学建立联合光子学实验室,担任副主任。
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
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
2019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筹建组组长。
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
2023年7月,受聘欧美同学会双创大赛廊坊赛区评委。
祝宁华专注于微波光子器件与技术的研究,在高速激光器芯片和模块研究、光生微波新机制探索方面取得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
祝宁华提出了激光器寄生参数测试分析与补偿方法、发展了集成器件三维封装技术,提出耦合腔激光器新结构,解决了激光器阻抗匹配和模场匹配等难题,缓解了高速率与高功率之间的矛盾;研制出28GHz超宽带半导体激光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际垄断;开发成功集成化多信道光模块技术,在华为和光迅等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
根据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网站显示,祝宁华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Light》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83篇(第一作者50篇),受邀在IEEE-JSTQE,IEEE-JQE和JLT等刊物上撰写8篇特邀文章,第一作者出版著作3部。
根据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网站显示,祝宁华先后担任国家863计划微电子与光电子主题专家,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咨询专家组和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重点专项“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专家组组长。
2023年5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消息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光电子课题组李明研究员-祝宁华院士团队研制出一款超高集成度光学卷积处理器。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act optical convolution processing unit based on multimode interference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标志着中国在光计算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根据2022年6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网站显示,祝宁华先后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20多件(其中美国专利6件)。
祝宁华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5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3年)。
祝宁华在2011年至201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局)级领导期间,为中国科技事业,为院、所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马扬评)
祝宁华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期间,为研究所改革发展所做出了突出贡献。(时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谭平恒评)
祝宁华几十年来为半导体所和中国半导体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时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冯仁国评)
祝宁华是中国光电子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为中国光电子器件及集成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