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3 10:38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No.6 Middle School of Putian, Fujian),简称“莆六中”,创办于1924年,是福建省莆田市境内的一所公立中学;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涵江城区望江河两岸、青璜山上, 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其前身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瑶山书院。
涵江青璜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摇篮。 明建文年间(1399-1402),大学士方孝孺的侄儿避祸来到莆田,后在这里定居,开办私塾教书为生。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方家又在望江河北岸、青璜山西隅(今“青璜科学楼”之地)创建“瑶山书院”,延请明师课督子侄,培养了不少人才。
1924年秋,涵江乡绅陈训彝、陈澍霖、曾振先、等借用青璜山瑶岛祠为校舍,倡办涵江公立中学。聘请南京高等师范毕业生孔祥鉷为第一任校长,于当年九月十二日正式开学。
1927年2月,校董三人捐兼校舍“一院”,并增办高中。
1928年7月,改名为莆田县公立涵江中学。
1929年秋,海外侨胞捐建“二院”。设有高中两个班,初中三个班。
1927年至1930年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师生思想倾向进步,学校成为闽南地区学生运动中心,校友郭受銮、黄元减、黄典麟等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31年8月,省立莆田高级中学,在涵中设立莆高理科分校,设有高中理科三个班,初中理科三个班。
1935年春,更名为私立涵中初级中学。
抗战期间,1938年迁往常太王宫,后迁往广业田厝洋,1940年秋迁至黄巷,至1941年又迁回涵江。
1944年,在江口籍乡贤蔡友兰、王步溪、李冠东等努力下下依托涵江中学(现莆田六中)在锦江书院原址上创办了涵江中学江口分校,称“涵江中学锦江分校”,1945年经国民政府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定名为“私立莆田锦江中学”, 1953年该校转为公办,1959年莆田锦江中学开办高中部。
1946年8月,改办完全中学,校名为私立涵中中学。在解放前25年间,共毕业高中学生46人,初中学生1076人。
1953年至1954年,校董侨领程文铸先生等集资捐建校舍“和平楼”、“民主楼”。
1953年,高级商业职业科三个班并入私立博文财经学校——现在莆田第七中学,在梧塘镇。
1954年,党派干部来校,加强对学校的领导。
1956年1月,改名为莆田第六中学;
1959年4月,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中学。
1963年,学校再次被列为福建省重点中学。
从一九五六年定名为“莆田第六中学”至一九六六年“文革”前的十年中,共有高中毕业生一千三百八十三人,其中升入大专院校的有八百六十二人,平均年录取率为百分之七十三。六中师生意气风发,勤学苦练,报效祖国,深受社会各界的赞扬。
“文革”初期,学校停课
1969年复课,学生实行亦学亦工亦农亦军的教学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质量又有显著提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包括爱国华侨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捐助下,“望江楼”、“膳厅”“林荣楼”“朝阳楼”“九华楼”“涵华楼”相继建成,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1988年,学校跻伸“中国著名中学”行列。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至今,学校又为高校输送新生八千多人。
1996年,被评定为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
1998年,集资兴建了建筑面积为七千八百多平方米的“青璜科学楼”。内部配备了符合国家级示范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电脑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天文台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建成了校园广播网、闭路电视网和千兆以太网,拥有电脑四百七十八部,实现了教学、办公的网络化、现代化。
1999年,征地七十五亩,扩建校园。
2001年,标准四百米环形塑胶跑道田径场竣工。体育馆等附属设施正在建设之中。
同年,“望江图书馆”落成,建筑面积六千五百多平方米,内建有检索厅、师生阅览厅、古籍室、电子阅览室等,藏书十多万册。
2001年6月,以高分被评定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
2002年以来,相继通过福建省素质教育学校督导评估,福建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验收评估。
2003年,通过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复查验收。
2004年,举行建校八十周年校庆。
2005年12月,“青璜体育馆”完工,总建设面积为三千二百多平方米,包括主馆和副馆,投资总额为一千三百多万元,看台上设有有标准的座位一千五百座以上。能承担省内正规的篮球、排球比赛,是集体育比赛、训练和集会、演出于一体活动场所。
2006年12月,长120米、单跨27米半、宽5米半,造价三百多万元的全钢结构跨望江河的“人行天桥”竣工,它实现教学区和运动区的联片。
2007年,投资九百多万元,建筑面积为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多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和投资三百万元,建筑面积三千二百多平方米“青璜教学楼”开工建设。
莆田第六中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涵江区青璜山上,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学校创建于1924年,1956年,改名为莆田第六中学;195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中学,仅次于1953年莆田一中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中学,1956年莆田二中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中学。
1963年莆田仅仅:莆田一中和莆田二中、莆田六中再次列为省重点中学。 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办学水平日益提高, 2001年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2006年被确认为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校,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省内名校。
学校建有教学楼、科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食堂、超市等,形成完善的“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其中新建的两栋教学楼于秋季投入使用,教学楼有六层,设有地下停车库,教室的容量符合国家级标准的,附设配套建有年段室,卫生间等,每间教室配备最新时尚的钢木结构的课桌椅,布置一套带有电子白板的现代化多媒体系统,环绕式的听音系统,视力保护照明系统;科学楼配套建有国家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准备室,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艺术教室、地理教室等专用教室,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图书馆有藏书14万册,订阅有报纸、杂志等学习类刊物100多份,内部设有电子阅览室、语音室、检索室、期刊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等;建有国家一类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地,400米的塑胶跑道,附属设施有:环绕式看台,100米标准雨盖跑道,器材室、编排室、训练室、健身馆、乒乓球室等;青璜体育馆由正馆和副馆组成,正馆为篮球馆,内设1500个座位,副馆为羽毛球馆,是一座集训练、比赛、集会于一体的大型运动馆,2010年学校承办了福建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排球比赛;一座七层的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每间宿舍按照六人标准住宿;每间宿舍都安装有空调;每间宿舍都内设有卫生间、洗澡间、阳台晾晒间,室内家具统一定做,每人两个大储物柜,一副大方简洁的座椅,一张标准化的单人铁床;学生公寓副楼配套有食堂和超市,食堂宽敞、明亮、卫生,现代化的厨卫设施,桌椅,上下两层可同时容纳1000人用餐。超市物品齐全,明码标价,价廉卫生。
此外,千兆校园网络履盖全校,拥有800多部学生用电脑,学校还设有天文台、地震测报室、生物园、生态馆和小生态保护区等,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学校占地面积约150亩,建筑面积5954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42班,学生2201人。
学校有教职工231人,其中高级教师104人,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级骨干教师12名,市级骨干教师14名,16位教师兼任市、区教育学会、学科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理事等重要职务。建有莆田市数学“名师工作室”。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以“全面发展,发展特长”的办学思想为宗旨,积极培养“合格+特长”的新型人才,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教研活动蔚然成风,学生知识面广,成绩优异。现有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及校本研究课题21个,其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课题被评为市一等奖。 近几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奖励十九项,省级奖励五十一项。学校教学成效明显,2006年、2007年高考本科二批上线率都超过了80%,吴纯清同学以总分679分夺得高考理科全市第一名、全省第七名,多位同学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2007年本科二批上线率比例名列全市第二名。学科竞赛和创新大赛成绩突出,赖郑祺同学以《龙眼多倍体诱导(种子)研究》,荣获第二十二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全市两名)。此外,学校已连续五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先后通过了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的跟踪督导评估,并获得“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示范学校”“福建省实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集体奖励46次,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和辐射功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提出了办“全面发展、发展特长”学校,培养“合格+特长”学生的办学宗旨。2011年学校承担的《开发社团活动课程,引领学生个性发展》课题为福建省素质教育重点课题,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是通过社团文化,彰显素质教育的特色。学校有地震测报、灯谜、集邮、书画、小记者、文学社、影评、摄影等20多个学生社团。各社团有机构,有指导教师,有章程、计划,社团各项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如“青璜谜社”成立于1998,是国内第一家中学生灯谜组织。二十多年来,吸收社员人数达1200多人。至今已有600多篇论文、鉴赏文章在全国60多家报刊发表,编发社刊《青璜乳虎》10期,逾800万字。在各类灯谜大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200多人次,三次捧回全国性团体冠军杯,被评为全国“灯谜教学示范校”“中华十佳灯谜社团”。“地震测报”近40年来坚持不间断地采集多种监测数据,定期集中分析推理,成功测报了30多次闽台地区地震,在校内外举办地震知识讲座及科普宣传100多场次,连续21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地震测报组”,被定为福建省地震测报基站之一。“集邮协会”常年开展集邮知识讲座、邮展、新邮欣赏等丰富多彩的校园集邮活动,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省集邮先进集体”,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等特点,受到《人民日报》、福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
其次借助科技文化活动,突出素质教育的活力。每年举办校园“科技·文化” 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造力。学校每周四下午开展了科普系列讲座,还利用天文与气象观测小组、地震测报兴趣小组等科技社团开展科技实践。还把“三小”制作列为各班必须完成的任务,并将其成绩纳入班级量化评估,培养了他们的热爱科学的意识与创新精神。承办以“提升科学素质,共建和谐海西”为主题的莆田市科技·人才活动周暨莆田市第六届校园科技节;梁伟、游春敏两位同学以《害虫煞星,大黑蚁的人工养蚁与分蚁》获得福建省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赖郑琪同学以《龙眼多倍体诱导(种子)研究》荣获福建省第二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省级金奖。
第三开展精彩活动,提升素质教育的层次。如秋季田径运动会、春季趣味运动会、“阳光体育”活动、“青春风采”主题演讲、“青璜之春”校园科技艺术节、“青璜之辩”校园辩论赛、校园十佳歌手赛、班班有歌声“红歌会”、青年志愿者活动、教师节联欢晚会、元旦师生联欢晚会、迎春书画展、灯谜竞猜、心理健康游园、心理剧大赛等;此外校园刊物有:学生会主办的《星辉》;心理咨询中心主办的《心苑》;青璜迷社主办的《青璜乳虎》;语文组主办的《青璜山报》等。
通过学校前瞻性的办学理念,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培养出具有个性化,动手能力强,大气,阳光,又充满创造力的学生。
莆田六中的校园文化是灿烂多姿的,活跃在第一课堂周围,曾被定义为第二课堂活动的22个社团组织为主要特征。其活动,无论从形式或是内容方面都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同时反过来丰富并发展了第一课堂。这样,它与第一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便孕育出崭新校园文化的累累硕果来。校园文化为该校制定的“合格加特长”的办学思路的实现,的确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铺出一条新路。
1、发展过程。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的发展盛况空前,该校部分师生先后成立了兴趣小组,其中较早的有地震测报小组、灯谜兴趣小组和集邮兴趣小组。在1992年以前,这三个兴趣小组在知识竞赛、创作活动乃至科学实践等方面都已经从市、省直至国家级的赛事活动中捧回了不少的奖项,小有名气。从而推动了该校其它兴趣小组的相继成立,其中有青璜书画社、小记者协会、校艺术团、松涛文学社、影评小组、摄影小组等。从此,校园文化勃发了生机。1992年4月,莆田市教委组织的全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议在该校召开。这其实就是对该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次肯定。
与现场会议前的情况相比,会后的短短一两年里,该校的兴趣小组又发展了10多个,它们是生物与园艺、英语与会话、生活与化学、美术与装潢、家用电器维修、电脑、合唱团、乐器队、青少年普法、舞蹈队、心理咨询、天文与气象、科技、健身操等。1994年组建了《青璜山报》编辑部。如今回头看,该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如此迅猛地得到发展(基础年段的学生都参加一或两个组织),除了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议的促进和推动外,更主要的还是借助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此后,我们才重新调整了组织,还将兴趣小组统一更名为社团组织,其活动统称为第二课堂活动。
2、组织方式。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摊子由一位副校长挂帅,在教务处、政教处和团委会联合管理下,由团委书记负责日常工作,各社团组织每在学期初都订好了计划,期末都进行了总结。在规定的时间内,务必完成各自的计划。这样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活动始终有序地进行至今。、
校训:团结、求实、创新、竞取
校风:文明、和谐、求真、尚美
教风:修身、敬业、启智、善教
学风:乐学、励志、善思、自强
办学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学目标:办“全面发展,发展特长”学校,培养“合格+特长”学生。
校歌:《团结求实 创新竞取》
青璜谜社1986年正式成立,是国内第一家有正式章程、有活动计划、有定期刊物的中学生灯谜组织(见《中华谜语大辞典》“当代谜社”篇)。谜社成立20年来,前后吸收社员20批共1200多人,在激活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育德化人、培养谜坛新秀等素质教育过程中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青璜谜社的社员们参加各项灯谜赛事,获得奖励共180多人次;在各类谜刊上发表谜作4000多则;社刊《青璜乳虎》两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谜刊”;1998年青璜谜社被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评为“全国十佳灯谜社团”。2005年该校被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授予“中华灯谜教学示范校”称号。
莆田六中集邮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省第一家中学生集邮组织。她坚持“集而不迷,促进学习”的活动宗旨,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集邮活动,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省集邮先进集体,先后四次被评为莆田市集邮先进集体,2003年又荣获“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的光荣称号。邮协会员先后有四十多人在全国集邮竞赛中获奖,五十多人次获省级和市级集邮竞赛奖励。有近千名会员先后考入大学,其中一百多人考上重点大学,二十名同学成为中学学生党员。《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福建海峡教育报》,《湄洲日报》,新华社福建分社,东南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莆田电视台等国家及省,市级媒体都先后报道了本协会的活动。集邮文化之花已开遍莆田六中校园。
莆田第六中学地震测报组创建于1971年5月1日,至今已35周年了。2006年5月1日 ,莆田六中地震测报组成立卅五周年庆典大会在莆田六中青璜体育馆举行,省地震局黄向荣副局长、市人大常委会林育材副主任、市政协许永玉副主席到会致辞。
莆田六中地震测报组是莆田市创办最早的地震测报组之一,历经三十五年的发展。近20年来,先后安装了SW40—1型的日水位记录仪和价值为1.5万元的电磁波观测仪,使地震测报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测报组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地震测报组,其中测报员曾丽伟的《天象·地震·井水位》一文荣获获国家级三等奖,并获“长江小小科学家”提名奖(全国仅176人)。在开展地震宏观测报、地震科技活动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曾先后23次成功预报了闽台地震,12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地震测报组,40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现已成为该校的优秀校园文化,凝聚了历届学校领导和地震测报组几代老师多年来坚持不懈、任劳任怨、辛勤耕耘的汗水,同时,也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追求科学、富有理想的学子,他们从这里起飞,为社会的繁荣与民族的振兴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