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关

更新时间:2023-10-26 12:15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5月8日),清廷镶红旗协领明玉会同税务司前往三都澳开关,三都澳港正式对外开放。

简介

次年5月设立福海关(当时闽东称福宁府),是继闽海关、厦海关之后设立的福建省第三个海关。福海关,它与当时的厦海关不通,厦海关完全独立于闽海关,而福海关则受闽海关税务司和总税务司的双重领导。三都澳港开放初期,商贸不多,税务较简,由当时的东冲口委员就近兼管,后又由中国当局和闽海关税务司共同组成一个委员会,负责管理。

发展历史

三都澳自开辟为通商口岸后,关税主权就始终操在外国人手中。设在三都澳的「福海关」,内设有税务司一员,长期由英国人担任。这座福海关从成立到撤销有50多年的历史,尽管经营者在它的筹建和发展上倾以心血,按照洋关建制,内外班、工役、海务,样样俱全,但真正旺盛的时期却十分短暂。福海关作为福建海关史上特殊产物至1949年终于正式关闭。

福海关税务司,为晚清西洋风格建筑,砖木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进深30米,面阔20米,高15米,双层正方脊顶,拱形门窗。抗战期间,遭日军多次轰炸,并两次登陆烧杀抢掠,旧埠建筑破坏严重,现仅存三都镇西部山岗上的部分建筑,有福海关和由西洋人留下的教堂修道院、聚教楼等。

当时,三都岛上分外街、中街和内街。外街为大机关、大洋行所占据,有海关、海关俱乐部、海关代报处,各国的洋行代理处,包括美商「美孚」、「德士古」以及英商「亚细亚」煤油、肥料、航运、茶叶、水产等20多家洋行,同时还有国内富绅办的公私银行(中央银行、农民银行等)、钱庄、保险公司以及经营百货、京果的大商行等众多国内企业落户三都岛;此外,当地还开设了一家「新民」大旅社,楼上设有「清唱堂」与鸦片馆。中街则是三都澳日常生活买卖中心,大多当地人的人开的日用品小商店,每逢茶季还开几家茶栈。内街为居民区,期间也偶有夹杂著几间小店,远不如外街、中街热闹。

影响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三都福海关成立,此后三都澳成为闽东广大茶区的天然航运中心,而从赛岐港起运的茶叶全部全程走海路直达福州口岸,不再走飞鸾岭官道。

借着三都澳开埠,坦洋工夫出海之路越走越畅。据《三都澳海关十年报》(1912—1921年)记载,经三都澳出口的红茶由1912年的5.06万担发展到1915年的7.24万担,创历史新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