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5 00:05
科学技术学--对科学技术全面系统研究的科学
科学技术学--对科学技术全面系统研究的科学
沈 律
[摘 要]本文对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与学科分类等诸方面进行了新的全面综合性概述。并提出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内部与外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崭新学科,它既不同于科学学,也不同于技术学,它是一门把科学学与技术学有机统一的综合科学。它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在于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制与规律,寻找新的原理和方法,改造科学技术,从而驾驭科学技术,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及其社会进步的方向健康发展。从事于科学技术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科学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关键词]科学技术学,科技体系,认识科学技术,改造科学技术,驾驭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既不同于科学学,也不同于技术学,它是一门把科学学与技术学有机统一的综合科学。它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在于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制与规律,寻找新的原理和方法,改造科学技术,从而驾驭科学技术,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及其社会进步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科学技术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源远流长,各类学科竞相生长。在原始社会中就诞生了与生产紧密联系的工艺技术和萌发状态的科学。在古代社会,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开始有了一般科学技术与特殊科学技术的分化。即出现了自然哲学和包含在自然哲学中的具体科学技术(古代力学、古代化学、古代数学、古代建筑学、古代纺织学、古代冶金学、古代物理学、等等)。自然哲学和包含在自然哲学中的具体科学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总体世界与个体世界的一次飞跃。到了近代,近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大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及其相应的技术进行了分化,并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开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群体。这标志着一般科学技术与特殊科学技术的分化越来越细。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上更加趋向综合与统一。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哲学(抽象科学技术)与具体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思维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更为复杂有序,严密的科学技术学科网络群体。人们为了揭示这个群体内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讨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及其社会进步的关系,因此产生研究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学、技术学和科学技术学。
科学学(TheScience of Science)是以科学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其目的在于揭示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科学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1925年,波兰社会学家F.兹纳涅茨基首先提出“科学学”一词。并提出建立“科学学”学科问题。1929年波兰逻辑学家J.科塔尔宾斯基又提出了“科学的科学”一语,他的学生奥索夫斯基夫妇于1935年发表了《科学的科学》一文。论述了这门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科学哲学、理论、分类和方法论、科学心理学、科学社会学、科学组织、科学史等。次年,该文被译成英文发表,“科学的科学”的英文用词“The Science of Science”沿用至今。同时,原苏联也出现了早期的科学学文献。1926年,原苏联学者鲍里切夫斯基发表论文《科学学是一门精密科学》,指出科学学理论研究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科学内部本质的研究,二是科学外部社会作用的研究。1931年苏联学者格森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宣读论文《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开创了从社会方面研究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先例。1935年,美国学者默顿发表论文《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科学与社会制度》,开创了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先例。从三十年代未到六十年代初,英国学者J.贝尔纳、美国学者D.普赖斯等,对科学学进行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先后发表了《科学的社会功能》(贝尔纳,1939)、《科学与社会》(贝尔纳,1953)、《历史上的科学》(贝尔纳,1954)、《巴比伦以来的科学》(普赖斯,1961)、《小科学、大科学》(普赖斯,1963)等著作。奠定了科学学理论基础。之后,美国的库恩、英国的齐曼又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科学学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并分别著有《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1963)、《共公知识――的社会范畴》(齐曼,1976)等等。近年来,原苏联和东欧国家重点推进应用科学学研究,强调科学预测与决策,科学组织与管理,等等。致力于科学学的理论与应用。科学学研究在我国也正在深入进行,我国学者近年来也相继出版了《科学学纲要》(何钟秀等,1981)、《科学学教程》(田夫等,1982)《科学学基础》(夏禹龙等,1983)等著作,同时也发表了大量科学学方面的论文和论著。
技术学(TheScience of Technology)是以技术整体为对象的一门科学。其目的在于揭示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技术学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就为人们专门研究。德国的贝克曼、玻佩和英国的尤卡曾分别写出了《技术学入门》、《发明史》、《工艺学历史》、《技术辞典》、《工厂哲学》等著作。1977年,德国地质学家E.卡普尔写作出了《技术学纲要》一书,提出了技术的“人体器官投影说”,认为技术是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在外界的投影。1927年,德国工程师F.戴沙沃在《技术哲学》中提出“第四王国理论”,主张自然法测、合目的的加工,创造的目的三种要素相结合,就是发明,就是技术。卡普尔和戴沙沃的观点构成德国技术学研究的两大学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哲学家卢坂润为代表的杨川春喜、武谷三男、星野芳朗、中村静治、三村博晋等日本学者都是以技术论、技术学为名称对技术作整体研究的,并分别著有《技术和科技政策》、《技术论论战史》、《技术学入门》、《技术的哲学》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技术哲学也传到美、英等国。在美国出版了《技术史与技术哲学》、《技术哲学论文集》、《分析的技术哲学》等著作。对技术的概念、技术的本质属性、技术的发展动力机制、技术的结构与功能、技术设计、方法论以及技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近几十年来,除德国外,西方其它国家的技术学研究也相当活跃。法国主要集中研究技术的历史发展、技术与文化、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美国技术学研究偏重于技术价值论、技术伦理学、现化技术发展史等等。70年代,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学术会议讨论技术问题,发表了一大批论文和专著。现在意大利、荷兰、西班牙、丹麦等国也在积极开展技术学研究。目前,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还有亚洲一些国家(南朝鲜、印度等)也开始了技术学研究。技术学研究在我国也正方兴未艾。我国学者近年来也相继出版《技术论》(陈昌曙等,1985)、《技术学导论》(邓树增等,1987)、《技术学引论》(罗匡等,1989)等著作,同时也发表了大量的技术学方面的论文和专著。
科学技术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是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科学。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关于科学技术学(科技学)的学科建设等问题也随之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由于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提出来只是近些年的事,有关学科建设还有很多方面不够成熟。尽管如此,近年来,国内外还是相继出版了《科学技术论》、《科学技术哲学》等方面的不少专著。同时也发表了一些与科学技术学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论著。然而把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并未获得学术界的一致赞同,原因是很多学者的工作只是把科学学与技术学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即在编写专著的过程中往往是一方面先讲科学学(科学论,科学哲学),另一方面再来介绍技术学(技术论,技术哲学),并没有真正将科学学(科学论,科学哲学)与技术学(技术论,技术哲学)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从学科理论上讲,很多方面的工作仅仅只是一种意向性研究,既没有揭示整体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基本属性,也没有找出整体科学技术发展的机制与规律。这种理论上的松散性研究,很难使科学技术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过去人们把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自然叫人一时难以接受。不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科学技术体系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随着人们对总体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关于对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最新科研成果,请参阅本人在《科学学研究》杂志1999年第3期上发表的《科学技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基因组图谱》和1991年第4期上发表的《科学技术体系进化的增殖周期规律》两篇论文)的深入研究与揭示,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最终是会被学术界所确认,并且可以预测,随着科学技术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兴起,其对日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科学技术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技社会化和社会科技化,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规模日益扩大,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深,人们逐渐认识到为了制定正确的科学技术政策,使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就必须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体研究。加强对科学技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注意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间的联系,于是科学技术学这株幼苗就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肥沃土壤里破土而出了。
科学技术学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与科学技术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自然科学首先在物理学领域暴发了伟大革命,二十世纪初叶,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之间的统一性。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国的德布罗意、德国的海森伯格和地利的薛定谔等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体系,成功地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二十世纪,生命科学也发生了革命。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英国的F.克里克和美国的T.沃森等学者,把遗传学从细胞水平推进到分子水平,并取得了惊人发展。证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弄清了遗传密码的秘密。生物界在遗传信息的水平上呈现出了统一性。自然科学革命为新的技术革命开拓了广阔的情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以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空间技术和遗传工程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全面展开,它还包括自动控制、遥感、激光、纳米等技术以及合成材料工业。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日益丰富,影响极其深远。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是科学技术学产生的内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造成了一个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传统关系。两大门类长期存在的壁垒正在被打破,鸿沟正在被填平。列宁关于在二十世纪将会出现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洪流的预言已经变成现实。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数学在各门学科,尤其是在社会科学许多学科,诸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和工具正在向它们迅速转移,使这些学科向定量与定性及精密化方向综合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大量涌现出各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向学科、综合学科。例如,环境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科学技术学、系统科学技术,等等。研究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化,它们既涉及自然现象,又涉及社会现象。两大门类的相关学科交织在一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型综合性、横向性学科,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领域,两大门类科学在控制关系、信息本质、系统属性上达到高度一致,充分体现了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整个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在更高层次上表现出大综合,并且有力地加强了哲学 、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思维科学技术、数学等的联盟与结合。这样包括“哲学、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思维科学技术、数学及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向学科、综合学科等”在内的整个科学技术体系形成了。各门类、各学科、各层次和各序列的内部联系开始呈现出来,而这一切的出现已经有可能和非常有必要产生一门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这就是科学技术学产生的内部动因。
1.小科技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活动日益社会化,这是科学技术学产生的外部动因。十九世纪末叶,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生产的社会化推动了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化。科学技术活动从个体劳动逐步过渡到集体劳动,并导致科研集体劳动组织的相继出现。1871年,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首先创立卡文迪什实验室。1876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工厂(所),这是集体研究活动的开始,而这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还仅仅是一种“小科学技术”时代。
2.大科技时代
但从此以后,各国则以政府名誉纷纷建立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所(院)。这才标志着“大科学技术”时代的即将到来。我国于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1929年在北京成立了北平研究院,各设理、工、医、文等研究所。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延安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甚快,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科研单位仅有22个;研究人员200多名;到1980年,科研单位增至159个,研究人员增至83000人。显然,许多国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已从企业规模扩大到国家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科学技术的出现,科研活动的社会化程度更加提高。大科学技术就是指导弹、核弹、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大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一项大科学技术计划的实施往往要耗资几十亿到几百亿美元。动用几十万科研人员参加单位几万户,历时几年到几十年。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生产密切结合并协调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扩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也日益增多,国际性科研机构也迅速增加。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趋频繁。许多科技活动巳扩展到国际规模。不少科研计划和项目带有全球性质。例如:1972年我国参加的“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1977年至1979年,我国参加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的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等。显然,随着国际合作研究的发展,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化程度又有新的提高。
3.超大科技时代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又开始从“大科学技术”时代向“超大科学技术”时代迈进。“超大科技”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科技创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21世纪将是超科技大发展的世纪,也可以说是一个超常规科学技术时代,超常规科技也可以说是指孕育时期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原创性。超大科学技术可以看成是原创性科学技术,这种类型的科学技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交叉性、边缘性、横向性和综合性。超科学技术可以看成是大量的交叉科学技术、边缘科学技术、横向科学技术和综合科学技术的总称。因为这些科学技术正孕育着一个全新科学技术时代的到来。“超大科技”理念的建立将对未来决策者制订宏、微观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未来人们将更加鼓励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性研究。对孕育时期的科学技术进行积极保护和扶持。与此同时也将坚决地与伪科学技术和反科学技术现象作斗争。因为在超大科技时代,大量的伪科技现象泛滥,它们往往打着所谓“超常规科技”的旗子,实际干着反科技的事情,它们鱼目混珠,欺骗群众,对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超大科技时代,人们与伪科技和反科技现象的斗争应是坚决的、彻底的和毫不留情的。只有这样,真正的超科技才能在孕育中健康成长。超大科技时代也是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时代。在科技研究与开发方面,它不同于小科技时代(个人行为)、大科技时代(政府行为)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在于其是政府行为、个人行为、私营行为、企业行为、社会行为、团体行为等等多方面有机结合。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活动社会化的重要结果就是形成了全球、全社会的科研系统,它包括各级各类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实验机构、科研管理的领导机构和职能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研经费和奖励组织以及各种群众性学术团体等。上述种种科学技术组织的活动是在有关活动的方针、政策、法令、条例规章、制度以及规划、计划等指导下和保障下进行的。受到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科学技术活动的各种社会因素往往通过社会的科研系统使其一端深入生产领域,植根于经济基础。另一端直接上层建筑与政治、法律、艺术、宗教等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全社会的科研系统巳经发展到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形成了一个从科研到开发再到生产经营的多层次、多序列的复杂结构,这就迫切需要一门学问专门研究全社会的科研系统的有效管理,探讨科研工作的规律性,这就是科学技术学的现实任务。
综上所述,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背景下,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全球、全社会的科研系统同时形成的有利条件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广阔领域里,一门崭新的学科――科学技术学将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一定会给未来世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景。
三、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1.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作为整体的现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考察,着重于研究整个科学技术体系内部和外部的相互联系,并注意联系的等级、层次和变化。整个科学技术体系大于各学科简单相加之总和,故此,应该把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加进去统一考察。科学技术学十分重视整体一级各种联系和作用的考察,这在学科一级往往考察不到或考察不清。几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分化虽然是科技进步的表现,可是也造成了对客观世界有机整体认识的人为割离,破坏了其中某些必然的联系。科学技术学正在再现这种联系,这是现代科学技术整体化趋势的一种反映。也是人们认识深化的结果。科学技术学能够帮助科技专家与科技管理专家从自立门户的狭隘专业中走出来,开阔视野,扩大思路,这对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管理都是十分有益的。对现代科学技术整体的研究构成了科学技术学专门对象,这是迄今为止任何一门其它学科所无法取代的。
科学技术是一种社会现象,科学技术学必须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学把科学技术放在整个社会有机体中去考察,探讨科学技术与其它各种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现代社会又高度科技化。这两种过程的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促使科学技术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学正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中去区别科学技术的特征,去把握科学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去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从而正确地驾驭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般说来,科学技术受经济的制约,脱离了一定的经济条件,超然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科学技术是不存在的。科学技术应当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伦理、心理、法律等协调发展,这种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成为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对这两者关系的研究,构成了科学技术学的另一个专门研究对象。
对现代科学技术整体特征的研究及其与社会之间特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科学技术学完整的专门研究对象。这个对象的客观性和研究这个对象的必要性,就是科学技术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整个现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特殊性,确定了科学技术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本质。形成了科学技术学产生和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
2.科学技术学的研究任务
科学技术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努力探索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机制与规律,用以指导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并推动整个社会科学技术走向社会化。科学技术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分析科学技术体系中各门类、各学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体系的内部关系。
第二、考察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体系的外部关系。
第三、以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为依据,研究和决定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与策略,为科学技术决策服务,发挥“智囊团”等参谋作用。
第四、运用系统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对科学技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第五、研究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科技队伍的建设,科技人员的交流,科技政策的调整等问题。
第六、在全社会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揭露伪科学和反科学现象,积极地发挥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作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使我们的社会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3.科学技术学的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整体化、综合化趋势的形成,科学技术体系无论是在质上还是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揭示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就必须对科学技术进行完整地系统研究。
进行科学技术学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表现在科学技术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科学技术;而其重大的实践意义则表现在科学技术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制与规律,寻找新的原理和方法来改造科学技术,驾驭科学技术,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方向进化发展。
从事于科学技术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科学技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四、科学技术学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1.科学技术学的研究目的
科学技术学的研究目的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了认识和改造科学技术,我们必须加强对科学技术体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以便更好地驾驭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为了处理好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心理、教育、伦理、宗教、军事、生态等方面 的关系,我们必须加强对科学技术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以便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宗教、军事、生态等协调发展;
第三、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与功能,促进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科学技术化。我们必须对科学技术学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第四、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提高科研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强化科技管理系统的职能,我们必须对科学技术学进行研究;
第五、为了更好地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以便使科学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及其社会的方向进化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科学技术学的研究。
2.科学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技术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一些:
第一、运用系统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把科学技术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对科学技术体系的本质及其发展机制与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从而达到认识科学技术和改造科学技术的目的;
第二、运用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既研究科学技术形成与发展的内因,又研究科学技术形成与发展的外因,并进行辩证统一的处理,从而达到准确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目的;
第三、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科学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更精确、更准确的分析目的;
第四、运用移植的方法,将其它相关学科,诸如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移植到科学技术学的研究上来,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学的发展。
第五、运用综合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技术学。
五、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分类
1.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科学学与技术学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科学技术学形成与发展史;(2)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3)科学技术学的研究目的和方法;(4)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分类;(5)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本质属性;(6)科学技术进化发展的基本过程;(7)科学技术体系的基本单位――学科;(8)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与功能;(9)科学技术体系的新陈代谢;(10)科学技术体系的遗传与变异;(11)科学技术体系的进化机制与发展规律;(12)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13)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14)科学技术的发展政策;(15)科学技术的领导与组织;(16)科学技术发展的预测与决策;(17)科学技术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8)科学技术的规划与计划;(19)科学技术与社会;(20)科学技术与经济;(21)科学技术与教育;(22)科学技术与法律;(23)科学技术与伦理;(24)科学技术与情报(25)科学技术与军事;(26)科学技术与政治;(27)科学技术与心理;(28)科学技术与宗教;(29)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30)科学技术与未来;(31)科学技术发展必须要与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等等。
2.科学技术学的学科分类
科学技术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理论科学技术学与应用科学技术学。理论科学技术学包括科技体系学、科技社会学、科技教育学、科技逻辑学、科技哲学、科技伦理学、科技法学、科技政治学、科技未来学、科技计量学,等等。应用科学技术学包括:科技管理学、科技政策学、科技预测学、科技决策学、科技经济学、科技情报学、科技咨询学、科技军事学、科技生态学,等等。
理论科学技术学的任务是认识科学技术,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讨科学技术发展的机制与动力。研究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协调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应用科学技术学的任务是改造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寻找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对科学技术进行改造,把科学技术学的一般理论运用到科学技术学实践中,总结各种经验,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人类就是这样一方面认识科学技术,另一方面改造科学技术,从而达到驾驭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理论科学技术学与应用科学技术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密切对合,形成独立完整的科学技术学学科体系。
科学技术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它从整体上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探索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机制与规律。科学技术学的各分支学科都以特殊的方法分析研究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领域某一方面的特殊规律和专门的知识体系,而研究对象的共同性又把它们联结起来,构成一门统一的学科。不能轻易地否定巳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各个分支学科的存在,这些学科都有专门的研究对象,专门的研究任务和目的,甚至有专门的概念语言术语。科学技术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对象的共同性与特殊性,使它成为既是完整联系,又是分门别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体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科学学与技术学已经不能准确地揭示整体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随之而来的一门综合科学学与技术学的新兴学科――科学技术学将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一定会对未来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起极大的推进作用。
(本文曾在《科学学研究》杂志1993年第3期上发表,在此发表时又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必要的补充。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