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灯脚

更新时间:2023-04-21 20:15

穿灯脚,俗称穿灯花,已入选漳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闽南流传悠久,在漳浦分布很广。据说穿灯脚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兵将从中原带来漳州,并随着移民带到台湾。所以,这种古朴的民俗如今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

闽南特色民俗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祠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漳浦东坂穿灯脚

保生大帝等神像跳过大火堆,俗称“跳火堆

东坂村位于漳浦县东北面沿海,三面环水一面依山,为漳浦戴姓聚居地,祖先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因避倭寇之乱从漳浦的井尾半岛(今漳浦县整美村,古地名金浦金井)迁徒至此定居,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穿灯脚之前,东坂村都会请村里的能工巧匠,在村里主要祠堂的屋廊两侧扎起“灯棚”,“灯棚”上扎有生动形象的彩扎和“灯翁”,并装饰上“剪彩”而成的灯花,伴以彩灯,备以穿灯之用,甚是美丽壮观。东坂人祖辈与海打交通,在茫茫大海中,唤起东坂人希望之光的常常是多见于沿海作为船标用的高塔,塔使东坂人想到家,想到团圆和所有的幸福,因而东坂人的灯棚和灯篙选择塔的形式。

石敢当文化”等传统习俗,东坂人一代代延续着这古朴的民俗,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