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塘乡

更新时间:2024-09-23 10:46

竿塘乡包括马祖列岛的南竿塘岛北竿塘岛高登岛等岛和东涌岛、西涌岛等。位于福建省连江县境东南和东部海疆,雄峙闽江口,与黄岐半岛一衣带水,最近点仅隔9.25公里。1935年设竿塘联保;1945年抗战胜利后设立竿塘乡;1950年3月竿塘乡区划调整为南竿乡、北竿乡2乡;1984年6月16日南竿乡、北竿乡和东涌乡区划合并为竿塘乡(预留待建)。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陆逐渐称为“马祖乡”(范围一般还包括长乐区白犬列岛)。实际上1949年8月连江县解放后,马祖列岛、东涌岛等被台湾当局控制,台湾将“竿塘乡”分为南竿乡、北竿乡和东引乡。

历史沿革

1949年以前

据《福建通志》载,南竿岛古代属闽县,北竿岛属连江县,唐宋归永福乡崇德里,元至清属二十六都。时岛上居民不多,且因交通等条件限制,官府未设行政机构,只有军事设防。岛上常有匪盗啸聚,岛民受害不浅。明代后迁岛居民渐多,自成村落。明朝嘉靖间,倭寇横行,官府在岛上设哨防患,建烟墩报警。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常以马祖列岛为反清复明活动基地,清廷因此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厉行海禁和迁界,岛民被迫迁徙连江县城近郊,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才复界回迁。

民国时期南竿、北竿和西洋均属连江县管辖,初属第八区,设南竿、北竿、西洋3乡。民国24年编查保甲,连江县政府派员赴岛编查,初设竿(塘)西(洋)联保,不久分设竿塘、西洋2个联保,属第三区署。民国25年12月12日,东涌岛划归连江,编入西洋联保。民国26年7月7日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于同年9月10日侵占南竿塘、北竿塘等岛。民国28年秋,林义和抢走竿塘警备队枪支10多枝为匪,并与日军厦门“兴亚院”挂钩,任伪“和平救国军”第二集团军第一路司令,长期占据马祖列岛。抗战胜利后,重新编设竿塘乡和西洋乡。竿塘乡辖7保74甲:马祖保12甲、牛角保10甲、桥仔保10甲、津铁保11甲、山垅保10甲、白镜保11甲、塘岐保10甲。西洋乡辖6保67甲,其中东涌保7甲。

1949年以后

民国38年8月16日,连江县陆地县域解放。马祖列岛、东涌岛以及白犬列岛(原隶属长乐县,今长乐市,实际由台湾当局控制,划属连江县,设“莒光乡”)等继续被台湾当局盘踞。1950年3月,连江县开始分批建立基层乡镇政权,将竿塘乡行政区划调整为南竿乡、北竿乡2乡,将西洋乡行政区划调整为西洋乡、东涌乡2乡,属第八区,尚未统一待建。1952年4月第八区改为第九区(驻黄岐)。

1953年西洋岛解放。1954年8月30日,西洋岛划属霞浦县管辖。同年9月29日,增建3个乡:南竿乡(归八区,乡址暂设筱埕),北竿乡(归九区,乡址暂设黄岐),东涌乡(归九区,乡址暂设黄岐)。1958年全县开始建立人民公社,并撤销区建制,南竿(暂寄筱埕)、北竿和东涌(暂寄黄岐)3乡待统一,未建立人民公社。1984年6月16日,全县依法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将预留南竿乡、北竿乡和东涌乡等3乡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为竿塘乡,预留竿塘乡待建(包括马祖列岛和东涌岛)。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改称为“马祖乡”。

行政区划

台湾当局将马祖列岛中连江县辖的岛屿分成3个乡18个村,即:南竿乡辖9个村、北竿乡辖7个村,东引(涌)乡辖2个村;另将原长乐区辖的白犬列岛设1个乡(称莒光乡),辖5个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