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纱格

更新时间:2021-11-22 19:47

笼纱格诗钟为两字钟题,其创作规则是:换去(隐去)成语或成句中的题面字,加上必要的辅字或说明,剪裁成句。

名称

笼纱格的取名王定保唐摭言》记载:王播少孤贫,寄食僧寺,倍受冷遇;后来做了官,重到故地,只见昔日题壁诗句,均被僧人用碧纱笼罩。感慨之后,写了二首七绝,其一的末二句是:

二十年来尘扑面

如今始得碧纱笼

另外,宋吴处厚《青箱杂记》记载了类似的一件事:魏野寇准曾同游僧寺,均有题咏;后又同至,只见寇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魏诗则尘昏灰封,此时魏野尴尬的样子,可想而见。同游的一位官妓,比较聪明,连忙用衣袂去拂拭,魏野就自我安慰地吟道:

若得常将红袖拂

也应胜过碧纱笼

阿Q精神十足。此典实,后人常喜引用,作为描述世态炎凉,或春风得意的心情。

举例示范

例一:换字重排法(用完整的七言成句,换去题字,将成句字序打乱重排)

暖·二(笼纱格)

月冷山城花不发

春临江水鸭先知

例二:换字加字法(换去成语中的题字,加上其他辅字凑成七言句)

渔·叶(笼纱格)

孤舟唱晚来彭蠡

万木惊秋下洞庭

例三:隐字法

糖·醋(笼纱格)

秋日双游分炒栗

冬时小酌佐溜鱼

舞·封(笼纱格)

壮怀夜半闻鸡起

慈训天涯寄乍还

高·贤(笼纱格)

嵇康为首竹林七

范蠡居先吴地三

例四:换、隐并用

水·火(笼纱格)

曾经沧海难为继

自是真金不怕烧

分类含义

笼纱格的分类含义曾经比较混乱

郑五歇后之遗,与分咏格截然不同。初学者不详其体式,每误为分咏。其法拈平仄二字为题,分笼两句。譬如拈火龙二字,不能以火龙之故事咏之,或以空句写火及龙之意义;须用古人成语中有火及龙之字者,剪裁成对,而隐藏火及龙之本字。句须以熨贴

两种说法,完全相反,孰是孰非,颇费踌躇。其实也无所谓,诗钟虽曾盛极一时,但其格律及规则,除沿用律诗的平仄及对仗外,并未能形成共识而达约定俗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不同,差异和矛盾就不断地产生了。不仅分咏和笼纱如是,鼎峙格和鸿爪格亦有类似情况。可能在早期,笼纱格仅是分咏格的一个别名而已;但后来却有些文人,对此加以限制,就创立成为专门的一个格式,并在一些地区得到流行。这种限制就是《东海钟声》所记:题为二字及用古人成句隐去本字剪裁而得。

故事背景

《东海钟声》虽对(狭义的)笼纱格作了简要而精辟的说明,但其中有两点还值得商榷。和古人打笔墨官司有一点好处,起码他本人不会提抗议,更不会引起太大的纠纷,乐得好直抒已见。

郑五郑綮侮剧郑綮的诗,《全唐诗》仅收三首,均非所谓歇后体,大概是因其'落格调'而未收吧。歇后诗顾名思义应是指隐去末字而言,笔记小说中记录下来的例子很多,大多用于嘲讽。如《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六引《启颜录千字文》句,歇后而依次略去黄、塞、明、短四字;郑綮的歇后体大概亦如是吧。笼纱格诗钟中有用此法。

嵌字格中的二字题必须是平仄各一,像燕颔、蜂腰、凫胫、雁足等就是;因为题字是嵌在诗句的二、四、六、七位处,如非一平一仄,则无法成对。但像题字嵌在诗句一、三、五位处的凤顶、鸢肩、鹤膝,从声律上说,二题字当然是一平一仄为好;但如不是,亦可允许,或加以补救。而笼纱格的题字,并不在句子中出现,从那方面说也没有要求平仄的必要,又何必多此一举惨淡经营

笼纱格创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上下联都必须用典,不可用白描手法。2、不可用灯谜拆合字的方法。3、不可用同义词,如拈“红”字,句子里不能出现“赤、朱、丹”等字。4、忌对仗不工,平仄不偕。5、忌不切题,否则即使对仗工整、语言生动亦非佳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