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锥编

更新时间:2024-06-19 16:34

《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于1960至1970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体著作。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用文言文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此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书名含义

“管锥”二字,出自《庄子·秋水》。在《韩诗外传》中有:“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书名来自钱锺书的笔名。钱锺书曾用笔名“中书君”。而唐韩愈曾经以“中书君”指代“笔”,在韩愈所著《毛颍传》《新五代史·史弘肇传》中,“管城子”“毛锥子”也用来指代“笔”。所以书名就是钱锺书笔记汇编的意思。钱锺书在《管锥编·序》说:“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学焉未能,老之已至!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

内容梗概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本书堪称“国学大典”,是钱钟书先生灌注大量心血而成的学术著作,是其主要学术代表作之一。

《管锥编》辑录周易正义》27则、《毛诗正义》60则、《左传正义》67则、《史记会注考证》58则、《老子王弼注》19则、《列子张湛注》9则、《焦氏易林》31则、《楚辞洪兴祖补注》18则、《太平广记》215则、《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77则,共计781则,近130万字。书中旁征博引,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而缜密的考证和诠释。其中以《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二种耗力最巨,占全书近半篇幅。

写作目的

艾朗诺Ronald Egan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美学和人文文化进行过多年深入的研究,他独立编成的《管锥编》英文选译本《Limited views: Essays On Ideas and Letters》199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

您个人觉得《管锥编》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艾朗诺:我也是研究了好几年,才对钱先生的目的有了稍许了解。当然他的目的不止一种,是有多方面的,其一就是刚才提到的《管锥编》所继承的随笔传统。以前中国最有学问的随笔、札记是清代的考证派学者写的,我一直在想,钱先生写《管锥编》的时候针对的是谁?他在跟谁辩论?我觉得钱钟书就是在同清代学问最好的学者争论。那么争论什么呢?钱钟书很反对考证派把文学当作历史的观念,这种观念不承认文学有其独立性和独立价值。清代人研究杜甫,就必须考出来他写这首诗的生活背景,而受到他们影响的后世学者研究《红楼梦》,也就一定得先曹雪芹的家世背景弄个一清二楚。《管锥编》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引用西方文学的例子,来证明清代学者对自己国家的文学传统的误会。我觉得这也许是他最基本的目的。

钱钟书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指出不同的语言、审美原则或者思想中的相同趋向。我们当然对“人类普遍性”这样大而化之的概括都有警惕性,钱钟书自己就很警惕那种不同人文传统中的大作品的生拉硬拽的比较,然而在单个思想或主题的层面上,钱锺书便在不同领域和语言中如鱼得水,他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来源的材料来展现一个主题的多个方面。

许多现代学者不满于传统批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弱点,而钱锺书却担心他们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管锥编》就是一棵棵“树木”,他关注这些树木的方式空前绝后,在跨越时间和语言的同时,也尽其所能做到不忽略任何可能的材料。

另外的目的可能跟“文化大革命”有关。《管锥编》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写成的,其中对于二十世纪的政治状况只字未提,这里也许有远离事端或者说明哲保身的动机,然而“文化大革命”对文化传统的破坏一定是他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他常常把古代中国的诗歌散文小说与古代西方的文学作品相并列,这就是要表示中国的文学传统与任何其他国家的文学传统一样丰富一样有价值,而不是什么封建毒草。当然他从来没有直接明言,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将之看成一种可能性。

作品目录

中华书局版

管锥编 (第一册)

周易正义二七则

一 论易之三名 一字多意之同时合用

二 乾 体用之名

三 泰 《泰》为人中之说

四 蛊 干蛊之解

五 观 神道设教

六 噬 噬嗑为相反相成之象

七 颐 口舌与口腹

八 大过 男女歧视不齐

九 睽 睽有三

十 损 互文相足

十一 姤 豕象食色

十二 革 息兼消长两义——革为反象以徵

十三 震 苏苏与簌簌

十四 艮 注疏亦用道家言——欲止于背

十五 渐 征夫不复与荡于不归

十六 归妹 比喻有两柄亦有多边

十七 击辞(一)无可名与多名

十八 击辞(二)天不与人同尤

十九 击辞(三)知几

二十 击辞(四)洗心

廿一 击辞(五)修辞兼言之例

廿二 击辞(六)物同理同

廿三 击辞(七)屈以求伸

廿四 击辞(八) 物相杂成文

廿五 击辞(九)祸福倚伏

廿六 说卦(一)“前”“后”“往”“来”等字互训

廿七 说卦(二)天地拟象

毛诗正义六〇则

诗谱序 诗之一名三训

二 关睢(一)风之一名三训

三 关睢(二)声成文

四 关睢(三)声与诗

五 关睢(四)兴为触物以起

六 关睢(五)丫叉句法——辗转反侧解

七 卷耳 话分两头

八 桃夭 花笑

九 芣苢 乱离不乐有子

一〇 汝坟 匹与甘

一一 行露 修辞之反词质诘

一二 摽有梅 重章之循序前进

一三 野有死麇 吠龙

一四 柏舟 鉴可茹

一五 燕燕 送别情境——《诗》作诗读

一六 击鼓“契阔”诸义

一七 谷风 夫妇与兄弟

一八 旄丘 耳聋多笑

一九 泉水 舟车皆可言“驾”

二〇 北风“莫黑匪乌”之今谚

二一 静女 尔汝羣物

二二 桑中 诗作自述语气非即诗人自陈行事

二三 淇奥《正义》隐寓时事——诗文中景物不尽信而可徵——“君子”亦偶戏 谑

二四 硕人《诗》《騒》写美人——“无使君劳”可两解

二五 氓 叙事曲折——“士”“女”钟情之异

二六 河广 诗文之词虚而非伪

二七 伯兮《伯兮》二章三章之遗意——心愁而致头痛

二八 木瓜 投赠与答报

二九 君子于役 暝色起愁

三〇 采葛 身疏则谗入

三一 叔于田 韩愈文来历

三二 女日鸡鸣 憎鸡叫旦

三三 有女同车 形容词之“情感价值”与“观感价值”——“都”犹“京样”

三四 狡童 含蓄与寄讬——《诗》中言情之心理描绘

三五 鸡鸣 憎闻鸡声又一例

三六 敝笱 云无心

三七 陟岵 己思人乃想人亦思己、己视人适见人亦视己

三八 伐檀 诗之象声——风行水上喻文

三九 蟋蟀 正言及时行乐

四〇 山有枢 反言以劝及时行乐

四一 绸缪“良人”

四二 驷铁“媚子”与佞幸

四三 蒹葭“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徵

四四 衡门 慰情退步

四五 泽陂“风人体”——古人审美

四六 隰有苌楚 无情不老

四七 七月“伤春”诗

四八 鸱鸮 鸟有手

四九 四牡“忠孝不能两全

五〇 采薇 刻划柳态

五一 杕杜 借卉萋鹳呜以写思妇

五二 车攻 以音声烘托寂静

五三 正月 鸟为周室王业之象——跼天蹐地—— “潜伏”而仍“孔昭”——“哿”之字义与句型——怨天——诅祖宗

五四 雨无正 语法程度

五五 小弁 练字

五六 大东 有名无实之喻

五七 楚茨 巫之一身二任

五八 大明“师尚父”

五九 桑柔“执热”

六〇 常武《诗》咏兵法

左传正义六七则

一 杜预序 五例——《左传》之记言

二 隐公 孔疏颇不信神

三 隐公元年 牾生——待熟——因果句与两端句——考词之终始——“阐释之循环”——“志”字歧义

四 桓公元年 古“�盍”“丽”通用于男女

五 桓公十五年“人尽夫也”

六 庄公六年 以空间示时间

七 庄公十年“肉食者鄙”——“加”字义——“可战不?”问对——“战、勇气也”

八 庄公十四年 息妫“未言”

九 庄公十九年 兵谏笞谏皆在楚

一〇 庄公二十八年“幕有乌”

一一 闵公元年“与其”与“宁”

一二 闵公二年 句中著一字而言外反三隅

一三 僖公四年“重言”

一四 僖公五年 左氏之“怪”“巫”——“鬼”、“神”、“鬼神”——上帝与周王——神不聪明正直

一五 僖公二十二年 兵不厌诈——词负而意正、词正而意负

一六 僖公二十四年“无极”与“无终”

一七 僖公二十六年“玉”为礼节词头

一八 僖公二十七年 治军以刑�立威

一九 僖公二十八年“知难而退”——“戏”与战——“申息之老”

二〇 文公元年(一)相人

二一 文公元年(二)蜂目

二二 文公七年 先发与后发

二三 文公十年“强”字用于老死

二四 文公十四年“夫人”与“夫”

二五 宣公二年 一饭之恩仇

二六 宣公十二年(一)人相食

二七 宣公十二年(二)“困兽犹听”

二八 成公二年“殿”“填”与“镇”——戎礼与戎仪

二九 成公十年 不材得终其天年——病入膏肓——陷厕

三〇 成公十五年“达节”即“�”

三一 成公十六年 借乙口叙甲事

三二 襄公四年 记言中断

三三 襄公九年 小国介两大间

三四 襄公十四年“性”即“生”

三五 襄公二十一年(一)“盗”与“民贼”

三六 襄公二十一年(二)“无室”

三七 襄公二十一年(三)“美色恶心”

三八 襄公二十一年(四)避�

三九 襄公二十三年“美�”

四〇 襄公二十四年 将死言善

四一 襄公二十五年(一)记事仿古——“与”

四二 襄公二十五年(二)“文辞”

四三 襄公二十五年(三)“恶”

四四 襄公二十六年“视之尤”

四五 襄公二十七年“终身用兵而不自知”

四六 襄公二十八年 断章取义——易内

四七 昭公元年(一)“垂囊”——七口八舌之记言——言祥

殃不验之例——杂糅情感

四八 昭公元年(二)释医和语

四九 昭公五年 作文首尾呼应

五〇 昭公七年“淫厉”即“冤魂”

五一 昭公十一年“尾大不掉”

五二 昭公十二年 卜筮因人而�吉凶

五三 昭公十七年 水火为夫妇

五四 昭公十八年 愚民说

五五 昭公十九年 诛心与诛迹

五六 昭公二十年 和别于同——“古而无死”

五七 昭公二十二年 雄鸡自断其尾

五八 昭公二十八年(一)“惟食忘尤”

五九 昭公二十八年(二)如臬射雉

六〇 昭公三十年 为三师以肄

六一 定公三年“夷射姑旋焉”

六二 定公四年 意申不待词备

六三 定公十四年 不“信”而可为“义”

六四 哀公三年“拾�”与“覆水”

六五 哀公七年 对话省“日”字

六六 哀公十一年 出使属子

六七 哀公十二年“木�”与“国狗”解

史记会�考证五八则

一 裴�集解序 班书评马——司马氏父子�尚

五帝本纪 我国史学之肇端

周本纪“其声魄”——褒姒笑

秦始皇本纪 评点《史记》——本纪为《春秋》经、传之结合——铜铸兵与铁铸兵——“写放”——“徐市”——变法焚书——“今年祖龙死”——“棺载��车中”——字根眢论——“夜行”——“鹿马易形”——“束蒲为脯”——野语无稽而颇有理

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用字重而非赘——项羽性格——鸿门宴纪事——“今”字——挑战——垓下歌——重瞳

高祖本纪 引碑证史——“跳”——“却行”——“不医曰可治”

七 吕后本纪“厕”

八 礼书 子夏语

律书“名士”——兵与刑

一〇 封禅书“云”——三神山——“物”——封禅泰山——长寿学仙——封禅与巫�

一一 宋微子世家 射天

一二 赵世家“即”字——置儿绔中——文字重见

一三 孔子世家 孔为汉制法

一四 陈涉世家“贵毋相忘”与“贵易交”

一五 外戚世家 言妃匹而及命——“媚道”与“射刺”——褚先生——薄姬梦

一六 齐悼惠王世家 失火之喻

一七 萧相国世家 将相买田地

一八 留侯世家“动将以利”——“卧传”

一九 陈丞相世家 �夫——“宰天下”——“天道”与“阴德”

二〇 绛侯周勃世家 详事而略境——“君令有所不受”

二一 五宗世家“内宠外宠重复重,

二二 伯夷列传 列传以老子为首——“以暴易暴”——“天道”

二三 管晏列传“搭天桥”——世多有其书而传或载或否

二四 老子韩非列传 寓言入史——“离辞”——补偿反应——工于谋人、拙于卫己——“因应”

二五 孙子吴起列传《十三篇》——“攻心”

二六 苏秦列传 前倨后恭——穷愁著书

二七 樗里子甘茂列传“滑稽”

二八 孟尝君列传“市道交”

二九 春申君列传“两虎相听”

三〇 廉颇兰相如列传 叙事增饰

三一 田单列传 神师一火牛

三二 鲁仲连邹阳列传 稠�其词——“尔耳”——比物连类

三三 吕不韦列传“色衰爱弛”

三四 刺客列传 君臣恩义——“借躯”

三五 李斯列传“一切”——《谏逐客书》——“正用此时”——屈打成招——反言

三六 张耳陈馀列传 交不终

三七 魏豹彭越列传“形”

三八 京布列传 田横�事汉王——报应与轮�

三九 淮阴侯列传 心口自语—— “必”——功臣——“桀犬吠尧”

四〇 田儋列传“画”与“图”

四一 郦生陆贾列传“马上得天下”——“数见不鲜”

四二 扁鹊仓公列传“视垣一方”——无种子术——韩女病——信巫不信医

四三 魏其武安列传“相体”——称谓不一——爽约——“腹诽”、“巷议”——“首鼠两端”——记事增饰

四四 韩长孺列传 父兄虎狼——往复辩论

四五 李将军列传 生不遇时——中石没镞

四六 匈奴列传“必者”

四七 卫将军骠骑列传 学古兵法

四八 平津侯主父列传“廉易而�难”——“五鼎食、五鼎烹”——世�

四九 司马相如列传 自序——文君夜奔——“独不”——“繁类成�盍”——“决�”——“中必�双”——《海赋》、《江赋》之先河——犯复——“上林”、“子虚”——谏猎——“峥嵘”——“劝百而风一”

五〇 汲郑列传“踞厕”——“刀笔吏”——《赞》

五一 儒林列传汤武革命”——冠履喻——“家人”

五二 酷吏列传 乾没

五三 大宛列传 张骞、苏武——狼乳�婴

五四 游侠列传“存亡死生”

五五 佞幸列传 佞幸——“姓邓名通”——宦者——时

五六 滑稽列传 优言无�—— 归谬法——葬于人腹——献鹄事——内学与外学

五七 货殖列传“崇势利”——“若水之趋下”——钱——治生产——“人�我取”——“归于富厚”——“求富”——“宁爵毋刁”——“贫贱足羞”——“蚊”

五八 太史公自序 司马谈论六家各有其是――道家为术——“健羡”——混淆司马父子之论——“厉怜王”——“唯唯!否否!”——《太史公书》——“先马走”

增订

……

管锥编 (第二册)

管锥编 (第三册)

管锥编 (第四册)

管锥编 (第五册)

三联版

第一册

周易正义(二七则)

毛诗正义(六〇则)

左传正义(六七则)

史记会注考证(五八则)

第二册

老子王弼注(一九则)

列子张湛注(九则)

焦氏易林(三一则)

楚辞洪兴祖补注(一八则)

太平广记(二一三则)第三册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四〇则)

第四册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三七则)

……

……

第一部: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

第二部: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

……

作品评价

全书用文言写成,贯通文、史、哲等领域,又能引经据典,运用了多种西方语言。首篇“论易之三名”,引经据典,反驳了黑格尔以为汉语“不宜思辨”的无知,又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考察,发现“易”所具有的多种含义,又言“一字多意,粗分有两种。一种称之为‘并行分训’。……第二种称之为‘背出或歧出分训’”。在西方世界也存在相似的例子。钱又指出《高僧传·鸠摩罗什传》中“狂人令绩师绩绵”的故事与安徒生童话《国王的新衣》“机杼酷肖”。

《管锥编》引《西游记》第八三回沙僧八戒“助助大哥,打倒妖精”说“虽说不济,却也放屁添风”,联想到一则英国俚语。原文:“Every little helps,”as the old lady said,when she pissed in the sea。钱十分幽默的译成:“老妪小遗于大海中,自语曰:‘不无小补!’”

版本

1978年10月,《大公报在港复刊卅周年纪念文集》上册首次刊载了《管锥编》选录五篇。

1979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一套四册。后钱钟书又出了一套《管锥编增订》增加改正原来的内容,共五册,均为中文繁体版本。

1994年中华书局又再版一套五册,加入了第五册《管锥编增订》,包括管锥编增订之一之二和之三,钱称之为“徒有务尽之虚愿,终以求阙为解嘲尔。”

1993年5月,二十余年后,“又一披阅,修益二十处”。

2001年1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又发行了一套六册的版本。

另外,艾朗诺(Ronald Egan)翻译了《管锥编》,译本名为:《Limited views: Essays On Ideas and Letters》。艾朗诺(Ronald Egan)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美学和人文文化进行过多年深入的研究,他独立编成的《管锥编》英文选译本199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

艾朗诺从原书1400多项条目中选译了65项,此选译本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由译者拟了大标题:一、美学和批评概论;二、隐喻、象征和感知心理学;三、语义学和文学风格学;四、论老子;五、魔与神;六、社会和理想此书的出版,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管锥编》第一次被部分译成英文本出版。

轶事

1、余英时考证方以智的史事,与钱钟书通信,钱先生回函谓,《管锥编》某页有涉及,余氏翻读,甚感钦佩。

2、萧乾翻译《尤利西斯》,曾指出《管锥编》采用此书词句解释《史记》话语的例子,誉为先河。

3、吴组缃对钱钟书说:“你的著作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自己。”后来,钱钟书回寄一套《管锥编》给吴组缃说:“我的书,你都没读懂!”

4、1979年,李慎之看完四卷《管锥编》后,就去向钱钟书祝贺,特别钦佩他“自说自话,无一趋时语,一个字都不理30年来统治全中国的意识形态”,他只是淡淡一笑,摇摇手说“天机不可泄漏”。

错误

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有以下两处错误:

《管锥编》第一册第21页提到《神圣的家族》(Die Heilige Familie),德文应是Die heilige Familie,这里的h要小写

《管锥编》第一册第489页写《吕氏春秋·道应训》:“尹需学御,三年而无得焉,私自苦痛,常寝想之,中夜梦受秋驾于师”。按《道应训》实乃《淮南子》篇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