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8 14:03
簿记(bookkeeping),簿记 ,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目、结算账目、编制报表等。会计工作的初级阶段,仅限于事后的记账、算账,并没有形成记账、算账的理论,那时的簿记等于全部的会计。随着会计循环理论的建立和会计职能作用的不断扩大,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发展到对经济活动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考核,簿记就成为会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簿记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在西方国家,英文簿记(bookkeeping) 是在本子上保持记录,即记账的意思,而会计(accounting)则是叙述理由,即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记账。俄文在30年代有簿记和会计二词,30年代后出现簿记核算一词,由于原苏联把会计作为经济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传到中国翻译为簿记核算。
50年代,中国会计中,一般将会计与簿记混用,这与当时把会计的作用局限于记账、算账的范围有关。到80年代初,随着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的拓宽,人们又逐渐恢复了簿记的概念,并大大缩小了簿记的范围,仅仅是指会计工作中对事后记账、算账那部分工作。
簿记按期采用的记账方法不同,分为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按其源头不同,分为中式簿记和西式簿记的称谓。根据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分类,大体可分为商业簿记和工业簿记。
单式簿记是“复式簿记”的对称,指采用单式记账法的簿记。其主要特点是:
(1)平时记载现金收付及各种往来账户,而不涉及财产的增减与损益;
(2)期末采取实地盘点和估价的方法编制财产目标;
(3)确定本期损益的形式是以期末财产总值减去期初财产总值。单式簿记在欧洲中世纪之前和我国明代以前曾普遍采用。
复式簿记是“单式簿记”的对称,指采用复式记账法的簿记。其主要特点是:
(2)定期或不定期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3)期末根据实地清查各项财产的盘存清单与实相符。复式簿记产生于公元13世纪的意大利,现被世界各国会计实务广泛采用。
中式簿记是“西式簿记”的对称,指我国历史上传统的记账、算账方法体系。其历史源远流长。《周礼.天官篇》有“岁会”、“月要”、“日成”的叙述;两汉时出现名为“簿书”的账册;宋元以后,吏办理报销或移交时编制“四柱清册”,簿记方法初具规模,以后传民间,逐渐发展成完整的中式簿记体系。早期的中式簿记,多为单式簿记。明清后,出现具有复式簿记性质的“龙门账”、“天地合账”;19世纪未受西式簿记影响,进一步发生变化。 20世纪30年代,徐水祚等提倡“改良中式簿记”,因其不能适应处理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的要求,建国后逐渐被淘汰。其主要特征是:
(1)实行现金收付记账法;
(2)采用上收下付直栏式账页,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计算标准,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
(3)账簿不印页数,使用“过”、“入”、“两讫”、“平”、“销”等戳记,表示过账和结账;
(4)将存项(各项财产总额)减去欠项(各项对外欠款总额)计算损益,存欠相抵的长途或短少,便是盈余或亏损;
(5)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一般是先登记流水簿,继而过入誊清簿和分类簿;
(6)分类簿设有资本、生财、存货、往来等账户;
(7)月终,分别结算前期结转、本期共收、本期共付、本期结存,据以编制成表。
西式簿记是“中式簿记”的对称,指西方各国的记账、算账方法体系。早期的西式簿记,多为单式簿记。1494年,意大利学者卢卡.巴其阿勒在具《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最是论述簿记的世界名著中,系统地总结并提出复式簿记理论。清末,西式簿记通过日本传入我国。其主要特征是:
(1)实行借贷记账法;
(2)发生经济业务都必须取得或填制凭证,并以此作为记账依据;
(4)一般先根据凭证登记日记账,继而过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
(5)要,根据总分类账编制试算表,进行试算,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6)计算损益的方法主要是收入和费用相抵;
(7)各账户的结算采用“”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这一计算公式。
商业簿记用于输入成品进行销售的公司的财务管理的记帐方式。是最基本的簿记。
工业簿记用于记录购入材料,制作商品、贩卖成品的公司的财务状况的记帐方式。主要用于计算商品制作所必需的原价费用,包括材料费,制作人员的薪金,制造器械的损耗费用等。
(1)(名)会计工作中有关记帐的技术。
(2)(名)符合会计规程的帐簿。
[构成] 偏正式:簿(记)
[同音] 不济、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