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脑病

更新时间:2023-07-12 18:51

糖尿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糖尿病脑病这一概念被逐步丰富和完善,尽管尚无标准定义,但基本可理解为:糖尿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和大脑的神经生理及结构改变

发病原因

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证研究表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高胰岛素血症均从不同方面对认知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高血糖。长期慢性高血糖可造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使管腔狭窄,加上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可致脑血流量减少。有研究证实,脑血流量的降低可使大脑对信息的认识、加工、整合等过程发生障碍,认知反应和处理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学习记忆功能受损。高血糖可加速老年性痴呆早期发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危险性比正常对照组增加2倍,其中2型糖尿病与老年性痴呆关系更为密切。这些发现提示,糖尿病脑病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大脑加速老化的过程。

其次,高胰岛素血症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特征之一,有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个体和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发生低血糖反应。血糖的下降会导致升糖调节激素的分泌和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等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当血糖低于3.0mmol/L时,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伤,而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损伤程度是不同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最易受到损害。认知功能紊乱往往随着低血糖的发作而迅速出现,而恢复过程却相当缓慢,通常在血糖恢复正常后40~90分钟才能完全恢复正常。低血糖感受性损伤是严格控制血糖的最大障碍。在日常血糖检测中频繁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提示该患者正在发展为低血糖感知功能性减退。此外,低血糖还可以诱发情绪的改变,产生焦虑、抑郁以及对再次发生低血糖的恐惧,同时又反过来影响血糖的控制质量。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会使认知功能的损伤累加、对低血糖的敏感性降低,从而产生慢性后遗症。

疾病护理

糖尿病性脑病系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它主要包括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昏迷及糖尿病性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两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少特异性,但对护理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现分述如下。

糖尿病性脑病轻症者有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或意识模糊,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护理这类病人除定期检测血糖、血气分析、电解质等外,应注意下列各项:

(一)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变化,确定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以估价病情程度。

(1)、应每2~4小时巡视病人一次。昏迷病人应用床架以防意外,此时,应分秒不离,协助医师处理病人。

(2)、呼唤病人,如病人能唤醒,且能正确回答,但很快又入睡,则为嗜睡;如需大声多次呼唤才能唤醒,醒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则为昏睡;呼之不醒,推之无反应,则为昏迷。

(3)、对昏迷病人先作压眶试验(即压迫眶上切迹,观察面部及肢体反应),然后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如压眶时有痛觉反应,瞳孔大小对称,对光反应存在,则为浅昏迷;如压眶反应消失而瞳孔对光反应存在,为中度昏迷;若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则为深昏迷。

(二)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变化。

根据病情,一般每1/2-4小时记录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一次。测体温须用肛表,不能用口腔测体温。注意呼吸深浅,有无不规则或暂停现象。非酮症性昏迷者呼吸较浅;酮症酸中毒时呼吸深,有酮味。如昏迷加深而血压不低或反稍医学教育增高,脉搏变缓,呼吸不规则,瞳孔大小不等,则应考虑脑水肿、脑疝可能。发现以上情况,须及时向医师报告,以利及早应用脱水剂。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宜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入气管而致窒息。随时吸痰,呼吸衰竭者吸氧,并应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

(四)预防肺部及泌尿道感染,预防吸入性或堕积性肺炎。病人如有尿失禁,应加强护理。

(五)对昏迷病人须注意口腔护理。

(六)如昏迷病人眼睑闭合不全,可用金霉素眼膏涂眼,并用盐水纱布盖于眼部以保护眼睛。

(七)对昏迷病人必须准确地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平均尿量,密切注意肾功能,一旦发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八)需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水分和一定的营养。除了静脉滴注补充液体外,昏迷病人无吞咽功能者,须用鼻饲流质饮食,热量不必按糖尿病饮食要求计算,因为这类病人胃肠功能差,酸中毒严重,整个消化道有程度不同的糜烂,故应给高能量、易消化又不损害胃肠粘膜的流质。

临床治疗

糖尿病脑病是中老年病友常见的并发症,轻则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严重则出现脑血栓、脑中风及老年痴呆等情况,对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糖尿病友的血管内容易产生血栓、血管易脆,许多老年人由于平时只注重血糖控制而疏忽了对情绪和运动强度的控制,很容易产生脑中风等严重后果。

所以针对糖尿病脑病的治疗,传统的降血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血栓堵塞和血管易脆的问题,而且大多数糖尿病人的体质寒凝,血液疑滞,气血不足,这些都是西医治疗时无法参照的问题。

而在中医认为,糖尿病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局部坏死。针对这一现象,治疗必须补气温阳通脉为主,气盛则帅血有力,阳盛则温煦肢体,寒散则血脉得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