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09 20:25
成虫:体长6.8-9毫米,前翅长9-12.8毫米,后翅长7.2-9.8毫米。体黄绿色,中胸盾片红色,后胸盾片橙红色,组成胸部背之极为显着的圆斑。头部黄绿色,触角窝红色,额区、唇基、上唇红色,颊斑、唇基斑黑褐色,下颚须及下唇须黄色。触角较前翅长,基节红色,其余各节淡黄褐色。足黄绿色,跗节黄褐色,爪褐色。腹部黄绿色,雄虫腹端部有一对内弯的铗状物。翅透明,翅黄绿色,翅痣黄绿,前缘横脉列上、下端点黑色,内阶脉红绿色,外阶脉组多为黑色,翅基部染以红色,翅脉上短毛及翅缘毛均为黄绿色。
卵:椭圆形,长为0.71-0.79毫米,宽为0.37-0.41毫米。卵柄长5.81-6.51毫米。初产卵淡蓝色。卵孔明显,白色,近孵化时变为蓝白色,并可见卵内幼虫的红色眼点和3对紫红色背斑点。
幼虫:三龄幼虫体纺锤形,黄白色。头部浅黄色,具六条纵向黑色条斑,正中一对呈倒。“八”字形,由头前缘向后伸延至头顶,其余两对直伸抵头后缘;上颚须黄褐色,颚管茶褐色,近端部红褐色。前胸具~对悬胆形大黑斑,中胸有一对黑圆斑。体节两侧毛瘤发达,每个毛瘤着生20多条刚毛,中央的长,色自,四周的短,端部微弯,呈放射状,为黑褐色。胸足三对,胫节淡黑褐色,跗节及爪黑褐色。腹背微隆,腹端两节极细小。
蛹:蛹黄绿色,复眼黑色,翅芽黑色,触角曲卷于其外侧,长约2.6毫米,宽约2.2毫米。
茧:白色,丝质,近球形,长2.21-3.10毫米,宽2.20-2.84毫米。
红肩尾草蛉在广州一年可完成8代,田间世代重叠,常年可见各虫态,无越冬滞育现象。
成虫:一般在夜间羽化,以19-21时为多。一般羽化率为85.9%。成虫白天静伏于荫蔽或背风的叶背,常数头栖居一树,夜间活动、交尾。产卵时间多集中于凌晨4-5时。每雌平均产卵量294.7粒,最多可达865粒,日产卵量1-30粒,产卵期平均66天,最长130天,雌虫产卵高峰常出现在产卵开始的第4-5天,持续10天左右,继后便间隙性产卵。一般停产后数天,雌虫死亡。雌虫平均寿命87.4天,最长190天,雄虫平均86.4天,最长141天.在饥饿状态下成虫可存活1-4天。雌性比为47.6%。
卵:卵产于叶片和枝条上,单粒散产,向下弯垂。卵孵化率为95.4%。
幼虫:初孵幼虫,在卵壳上呆留一段时间,低温停留时间长,反之则短。在食料不足时,有相互残杀现象,幼虫背驮残屑、杂物.
茧和蛹: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结茧于叶上并进入预蛹期。结茧时间13-18时占72.5%,19-22时占22.3%。10-12天蜕皮化蛹。
取食:成虫不取食蚜虫、红蜘蛛及米蛾卵。幼虫取食量随着龄期增长逐渐增多,室内供喂桃蚜,3龄幼虫取食占全幼虫期食量的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