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17:37
纳日碧力戈,男,蒙古族,教授,博士,1957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国际萨满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1978-1982 内蒙古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2-1985 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6-1989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民族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9-199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
1992-1993 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1993-1994 获蒙古及内亚研究室-共同保障委员会-牛顿基金, 在剑桥大学续任高级访问学者,
1997-1999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2000-2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2000-2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硕士导师,
2009-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2-2017贵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国际山地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9-2017贵州大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2005-2009 美国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珍尼-拉斐尔﹒伯恩斯坦 (Jane & Raphael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 East Asia Studies)人类学讲座教授。
2003-2004 美国卡尔顿学院珍尼-拉斐尔﹒伯恩斯坦人类学客座教授。
2000-2002 美国卡尔顿学院弗里德曼人类学客座教授。
2008-2009 美国麦卡莱斯特(Macalester College)学院人类学客座教授。
1992~1994年获英国外交部高级奖学金和三一学院牛顿基金“蒙古及内亚研究室——共同保障委员会”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做社会人类学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和田野实践,尤其关注族群理论和象征符号。
1996年始承担国家教委和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人文生态》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关系新观察》。
1997~1999年参加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南昆铁路建设与沿线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课题,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潞城乡各烟屯的蓝靛瑶社区进行了累计5个多月的田野调查,并发表了调查报告;1998年开始参加中国台湾清华大学《亚洲季风高地与低地的社会与文化云贵高原的亲属与经济》课题,在同一地区做田野工作。
纳日碧力戈著作以及译著(部分):
1.纳日碧力戈:《语言人类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纳日碧力戈:《姓名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4.纳日碧力戈、杨正文、彭文斌主编:《西南地区多民族和谐共生关系研究论文集》,贵州大学出版社2012。
5.纳日碧力戈等:《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叶舒宪,彭兆荣,纳日碧力戈:《人类学关键词》,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黄树民著;素兰,纳日碧力戈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北京:三联书店,2002。
9.【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南昆铁路与沿线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以各烟屯为例”获得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十次年会论文二等奖。
《姓名论》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200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马林诺夫斯基:《野蛮人的性生活》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奖译著类二等奖(与刘文远等合作,第二译者)
论文“守望尊严的必由之路:从包容差异到重叠共识”(第一作者,与哈建军合作)获得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2015)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参与编写的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第二版)(执笔第六章)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万象共生中的族群与民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获得上海市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姓名论》(修订版)获得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被评为中国校友会网2011年、2008年“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被评为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民族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