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5 21:48
绘画美学思想是美学中关于绘画艺术审美特征的研究门类。
美学中关于绘画艺术审美特征的研究门类。绘画是运用色彩和线条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可视形象的艺术。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绘画遗存。绘画在长期的发展中显示出写实风格和抽象风格的并存,史前洞穴壁画是写实的,而彩石器时代的艺术基本上是抽象的。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绘画最接近于模仿论。柏拉图、达·芬奇等在把艺术比作镜子之时,都曾以绘画作例证。忠实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真实形象,被许多美学家看作是绘画的本性。在这种习惯影响下,鉴赏绘画往往首先注意它再现了什么物体。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四章中认为丑的事物经过惟妙惟肖的模仿,就会引起人们的快感,因为人们一面在看,一面在求知。他所说的求知就是指在绘画形象中能认知的现实事物的客观图形。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构成人类经验的有两种不同的心理原素:①主体对事物的直接知觉,②主体离开具体事物后在脑中留下的意象。意象又分记忆意象和创见意象,后者主要指一种永远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由主观意识积极参与下创造出来的意象。绘画创作主要依靠知觉还是意象,依靠记忆意象还是创见意象,就牵涉到对绘画本性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它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创作过程主要依赖于意象,尤其是创见意象。纯粹依赖知觉来创作绘画是不可能的,各人对具体事物的知觉是大同小异的。不同画家对同一事物之所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是由于艺术家的意象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但也有人主张知觉的作用是基本的,知觉本身就具有鲜明的选择和组织的能力,因此写实绘画的创作过程主要依赖于知觉。
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画家都曾潜心研究过能增进绘画逼真性的写实技巧,诸如透视、明暗、解剖、比例、构图等都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到了19世纪,正当那些与科学规律直接相关的绘画写实技巧都已得到高度发展之时,许多西方画家却在东方绘画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绘画表现力。一些印象主义画家和野兽派画家的作品放弃对三度空间的追求而转向东方绘画的平面感。随着摄影术的发明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西方绘画的基本面貌由于抽象主义的产生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抽象主义绘画,主要是指20世纪以来与传统写实风格相对立的绘画风格。它的主要的特点是,将自然事物的形象简化、变形为几何形或不规律的非具象图形,甚至完全抛弃自然事物的外形特征,根据艺术家的纯主观的构想来进行创作,强调艺术家以无意识的造形去表现潜意识中的自我。抽象主义舍弃具体事物的形象,从而也就消除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绘画的求知作用。一幅绘画作品通常都包含着再现和表现这两种最基本的构成因素,19世纪以来,西方绘画自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直到出现抽象主义,这一漫长多变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表现性因素逐渐增强,直至完全压倒并取代再现性因素的过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法、俄、德、荷、意、英、西班牙等国都曾相继产生了旗帜各异的绘画的现代主义运动抽象表现主义现代西方哲学也给抽象主义的发展以推动,如存在主义哲学家J.-P.萨特曾明确说过,处于孤独中的艺术家的自我所产生的一切非现实的意识,恰恰就是绘画所要表现的客体。有的抽象主义画家主要想表现人类面临虚无深渊的恐惧,还有的抽象主义画家受I.康德哲学的影响,认为现象世界背后还有另一种捉摸不透的本质需要去探索和表现,绘画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在于它能把不可见的东西变成可见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抽象主义的盛行是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潮休戚相关的。有的抽象主义者则认为绘画的本性应与音乐相近,色彩的韵律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审美因素,色彩本身就代表着绘画中的意义成分,因此企图把一切直观形象还原为色彩的乐章。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淮南子》《洛神赋》卧游皴法。它和西方绘画中的明暗有很大区别,不仅能表现客观事物的明暗关系,而且能表现画家主观方面的笔墨情趣。
自六朝始,士大夫作画者渐渐增多,顾恺之,宗炳等都是文人,后经唐、宋、元、明,文人在诗文之余作画自娱,于是就开始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阶段,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重写意,轻写实。唐代张彦远意存笔先莫高窟壁画,山西永乐宫的壁画,五代顾弘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等工笔画和石涛、朱耷、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的写意画都是中国绘画优秀遗产的一部分,它们的审美价值是不能相互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