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9 12:50
绛珠仙草,小说《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中的仙草,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绛珠仙草 - 出处《红楼梦》中,(首见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作者虚拟的神话中的仙草。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它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乃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因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触动它五内郁结着的一段缠绵不尽之情,乃决意随同下世为人,用一生所有泪水还他,以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绛珠仙草下世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是为林黛玉。所以全书把她和贾宝玉的关系称为“木石前盟”。“还泪”之说则预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第一回)
原来“绛珠仙草”也有正、反两面:从正面看,是生在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而从反面看,则是喻指一个人。此人即黛玉的前生。
“绛珠仙草”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关于“绛珠”的“绛”字,有脂批曰:“点红字。”而“珠”字,根据脂批关于“瑕”、“瑛”字均可点“玉”字的规律看,则亦可点“玉”字。因此“绛珠”实隐“红玉”二字。这样黛玉便和“红玉”勾挂起来。即黛玉背后隐写的是一个名叫“红玉”的人。因“黛玉”只是小名,那么“红玉”也应是小名。
果然,第三十四回在“小名红玉”处,有脂批曰:“红切绛珠,玉则直通矣。”这样,一个小名叫“红玉”的人与绛珠(即黛玉)亦勾挂起来。即从另外一面说明:黛玉背后隐写着一个小名叫“红玉”的人,她就是原来在宝玉房中伺候的侍女小红,原名红玉,因为是林之孝家的的女儿所以应该也姓林,因此叫“林红玉”,“林红玉”与“林黛玉”名字的“林”字与“玉”字相同,又因为“红”与“黛”都表示颜色,所以小红应该就是黛玉的一个化身。
《百科名片》里解释绛珠仙草是曹雪芹小说中虚拟神话中的仙草,即它是作者虚构的,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绛珠仙草”。马瑞芳《绛珠仙草的寓意》文中有讲:“三生石”,是佛教观念,指前世、今生、来世。“西方” “灵河”指西方极乐世界一条河,“灵”有“灵气”之意,灵气是黛玉性格的特点之一。她还引《红楼梦》早期点评家张新说法,“灵河”是林黛玉的“心源”。 ……绛珠草应该是植物,但在植物学辞典中却查不到。这是曹雪芹在小说里构思出来的哲理化命名。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侧批:绛,点“红”字。有人进而认为绛珠也就是红色的珠子。马瑞芳在《绛珠仙草的寓意》文中同时也提到:多数红学家认为,绛珠草是长着绿色的叶子、大红珠状果实的草。《百读名词·关于绛珠草》里说到一种更深的解释:绛珠草是黛玉的前世,应该是上面长着小小的红色圆形果实的草,据考证人参就是长着珊瑚珠一样果实的草本植物,和绛珠草最像。
《北京晚报·绛珠草是何种植物》一文引魏晋时代任昉著《述异记》的说法:“葳蕤草”,一名丽草,亦呼为女草,江湖中呼为娃草。美女曰娃,故以为名。绛珠草最后修成人形,却还是女体——因为这种草又名“女草”。
作者推测曹雪芹可能读过《述异记》,或者看到过这种草,所以绛珠草源自葳蕤,即玉竹。又据该文介绍:玉竹(又名葳蕤)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竹鞭状肉质根茎。叶互生,椭圆形。初夏开花,花腋生,花钟状下垂,绿白色。浆果球形,暗蓝色。‛匆匆去翻阅了白度玉竹词条,发现图片上玉竹植株亭亭玉立,叶片上雨珠欲滴、楚楚可怜,无比灵秀,还有紫色茎……发现,玉竹似与“绛珠草”有几分神似。
与上面的两个说法不同,初国卿《绛珠草》文中又介绍了两位专家对“绛珠草”不同的认定看法。其一是对园林学、生态学、资源学、森林有所研究的陈传国教授认为“绛珠草”是“深山露珠草”-----茎纤细,嫩绿色,似透明,高5─10厘米;叶心形,叶柄长,垂直对生,边缘有纹状齿,叶脉清晰,开白色小花。从整体上看,它枝叶翠绿,剔透娇嫩,凄楚婉约,清雅不俗,极让人怜爱。初国卿记录下陈传国教授的话:在长白山,每每见到绛珠草这种婀娜多姿、凄楚可爱的神态,都会想起林黛玉,忍不住要做一回神瑛侍者。
即酸浆草。初国卿在《绛珠草》文中介绍到另外一种有些可信性的说法:绛珠草是灯笼草、即酸浆草,这种说法出自红学家周汝昌。(周汝昌)还说这种草与林黛玉联系在一起的原由在于它有一个极有趣的别名“洛神珠”。初国卿文中写道,酸浆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叶卵形而尖,六七月开白花。开花后,萼肥大成囊状,包围浆果,其色红,根茎均可入药,有清热化痰的功能。因其果实成熟时玲珑红润,浑圆如珠,故在晋时被长安儿童呼为“洛神珠”。长安儿童将这种草同曹植所会的洛水之神──因落水而亡的伏羲之女宓妃联系在一起,已属创意非凡,而曹雪芹又将其移赠给苏州姑娘林黛玉,就更为出神入化。
初国卿文中这样写到他本人与周汝昌有关绛珠草的交谈:绛珠草即是林黛玉的前身。那么关于绛珠草到底是曹雪芹虚拟的神话中的仙草,还是大自然中确有其物。我曾经同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谈起过此事,先生说大自然中该有此物,不会是作者的凭空杜撰。
《神农本草经·卷一·上经·石斛》,引《名医》曰:一名禁生,一名杜兰,一名石。生六安(系地名)水傍石上。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石斛》:石斛又名“还魂草”。 金钗石斛世为稀罕,《本草图经》曰:“惟生石上者胜。”古时到今尚有关于还魂草的传说,它讲金钗一般只生长悬崖峭壁的岩石上,另外金钗周围还会有催生子(即飞鼠)与蛇看护,它们会袭击企图采药的人。毒蛇咬人,催生子会把采药人系在悬崖边的绳子咬断,让人没法采摘草药。
据《百度百科》相关文字资料介绍:金钗石斛,别名:金钗石、扁金钗、扁黄草、扁草。鲜品茎绿色。叶近革质,花被片白色带浅紫色,先端紫红色,唇瓣边缘全缘,花药2室,花粉块4。蒴果。花期4~6月。石斛属植物为附生植物,生境独特,对小气候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分布地域极为狭窄。它多生于温凉高湿的阴坡、半阴坡微酸性岩层峭壁上,群聚分布,上有林木侧方遮阴,下有溪沟水源,冬春季节稍耐干旱,但严重缺水时常叶片落尽,裸茎渡过不良环境,到温暖季节重新萌发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