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3 15:37
大飞扬草,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的带根全草。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之功效。常用于肺痈,乳痈,痢疾,泄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皮肤瘙痒,疔疮肿毒,牙疳,产后少乳。
大飞羊、飞扬、神仙对座草、节节花、大号乳仔草、蚝刈草、猫仔癀、大乳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白乳草、过路蜈蚣、蚂蚁草、天泡草、大乳汁草、奶子草、九歪草、假奶子草、癣药草、脚癣草、毛飞扬、大本乳仔草、乳仔草、红骨大本乳子草、催乳草、大奶浆草。
带根全草。
4、治小便不通,淋血:鲜大飞扬草30-60g。酌加水煎服,日服2次。(3-4方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5、治湿疹:飞扬草1000g,黑面叶2000g,毛麝香250g。加水45000毫升,煎成15000毫升。根据湿疹部位可选择坐浴、湿敷或外涂。有感染者加穿心莲内服。
6、治脚癣:飞扬草330g,白花丹220g,小飞扬、乌柏叶、五色梅、扛板归各110g。水煎2次,过滤去渣,浓缩成1000毫升,搽患处。(7-8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6-9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脾胃虚寒者慎服。
夏、秋间采收,晒干。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至软,切段,干燥。
一年生草本。被硬毛,含白色乳汁。茎通常自基部分枝;枝常淡红色或淡紫色;匍匐状或扩展,长15-40cm。叶对生;托叶小,线形;叶片披针状长圆形至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4cm,宽0.5-1.3cm,先端急尖而钝,基部圆而偏斜,边缘有细锯齿,稀全缘,中央常有1紫色斑,两面被短柔毛,下面沿脉的毛较密。杯状花序多数密集成腋生头状花序;花单性;总苞宽钟状,外面密被短柔毛,顶端4裂;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雄花具雄蕊1;雌花子房3室,花柱3。蒴果卵状三棱形,被短柔毛;种子卵状四棱形。花期全年。
生于向阳山坡、山谷、路旁或灌丛下。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本品长15-50cm,地上部分被粗毛。根细长而弯曲,表面土黄色。老茎近圆柱形,嫩茎稍扁或具棱,直径1-3mm;表面土黄色至浅棕红色或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呈椭圆状卵形至近棱形,或破碎不完整;完整叶长1-4cm,宽0.7-1.6cm,灰绿色至褐绿色,先端急尖,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有3条较明显的叶脉。杯状聚伞花序密集呈头状,腋生。蒴果卵状三棱形。无臭,味淡微涩。
以茎粗壮,叶多、色绿者为佳。
2、《岭南采药录》:“煎水洗疥癞。”
1、中枢神经作用:(1)中枢性镇痛作用;(2)解热作用;
2、抗菌作用;
3、抗炎作用;
4、兴奋子宫作用;
5、止泻作用;
6、细胞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