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6 12:03
美食街(cuisine variety street)属于商业专业街的一种类型,在全国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
参照上海市2001年出台的《商业分级设置规范》,专业街是指同一系列的专业店和专卖店高度集聚,提供专门商品和专业服务的特色商业街。专业街一般街长200米以上,专业店30家以上。根据经营品种和经营特色,商业专业街划分为餐饮美食、休闲娱乐、商业文化、装潢建材、生产资料、服装服饰、文化用品、家具家电等类型。
美食街作为商业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的定义仅仅局限于作为许多餐饮企业群聚所产生的经济集聚效应的形式。第一个阐述产业集聚理论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1890)。他在《经济学原理》中从定义外部经济概念入手界定了地方性工业集聚的内涵,后人称之为马歇尔集聚。这个概念不仅反映了企业和产业集聚的地理特征,也反映了“一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点。早期对产业集聚概念的界定,较为关注与产业相关的生产联系,而忽视了地理接近性。波特(1998)则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界定产业集聚,前者将集聚定义为围绕一种或一系列相似产品生产链的地理集中,后者认为产业集聚包括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和其他一些与竞争有关的实体。不同研究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表述这层含义,使得这概念变得模棱两可。韩国工业地理学者朴杉沃把新产业区定义为“新兴贸易取向性生产活动以二定规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集聚。”集聚是现实经济活动的重要特征,而经济活动最终体现在产业上。自然产业特性就成为界定产业集聚的另一个基本特征。由于产业特性作为反映集聚内部企业和各要素之间的联结模式,其表征并不统一,由此带来了对产业特性描述的差异性。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英文为Industrial Cluster。由于Cluster的意思是“紧密地生长在一起的同类东西”,所以有国内学者也将其翻译为“簇群”、“聚集”、“集聚”等,造成概念上的混乱。根据集聚企业的类型不同,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以大量同类企业集聚为主的阶段,二是以关联企业和机构的集聚为主的阶段。显然,大量同类企业的集聚是为关联企业和机构的产生创造市场条件的,没有第一阶段大量同类企业集聚是不可能吸引关联企业和机构集聚的。前者被一些学者称为“产业集聚”、“产业聚集”或“企业集聚”,后者称为“产业集群”、“产业簇群”或“企业集群”(也有学者认为产业集聚就是产业集群)。张淑静(2006)认为“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高级阶段”。
种群生态学认为集群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和适应过程,时空密集度将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强调集群内制度规范的产生、扩散所导致的亚文化现象和思维定势问题;产业组织理论通过构架“钻石模型”来描述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其后对集群的研究方法逐步从静态向动态转变。Pouder 和St.John (2003) 提出集群演进将经历3 个阶段:形成阶段,收敛阶段和重新定位阶段。在最初的形成阶段集群主要享受由集聚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知识外溢效应,伴随“集群文化”的逐步扩散,企业战略盲区和认知模式出现同质现象,集群开始向收敛阶段演变,进而导致集群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