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征宇

更新时间:2024-05-19 13:03

翁征宇,1962年出生,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87年在中国科大获理学博士学位,1986-1987年,在美国德州高温超导中心从事强关联电子系统、超导电性、金属-绝缘体转变和局域化理论、量子Hall效应等研究工作。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

人物经历

基本简介

在80年代,各高校和科研机构里流行出国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吴杭生教授反对学生出国,谁要出国,他就拒绝谁作自己的研究生。他说服好几位准备考CUSPEA去美国留学的学生留下来在国内完成博士学业。后来才知道,他只是反对盲目出国留学,在学生完成学业后,吴先生总是尽力帮助他们到国外的研究组进一步锻炼。

最近被杨振宁先生聘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第一位“杨振宁讲座教授”的翁征宇教授就是当初留下来在吴先生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的,被杨振宁教授称赞高温超导领域里做得最成功的年轻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由于他在吴先生那里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翁征宇在国外工作的几年中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赢得了声誉。

杨振宁先生在聘任他为“杨振宁讲座教授”时说:“这不仅是我们自己的判断,也不只是国内几个专家的判断,而是征求了他所在研究领域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们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反映,才提出请翁征宇做杨振宁讲座教授。”媒体称翁征宇教授不随波逐流,不追逐名利,没有这奖那奖,却被杨振宁先生称为世界级的物理学家。从这里我们不但看到了吴先生在培养学生方面的成功,同时也看到了吴先生为人处世的影子。

相关报道

翁征宇:用梦想和执着锁定科学真理

人生有时也许会和您开这样的玩笑:您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却偏偏发生了;您认为近乎“傻”的人,却偏偏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当您听说“没有奖,没有在Nature、Science这类世界科学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没有发明专利……”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翁征宇被聘为杨振宁讲座教授,您一定会感到很惊讶;但是当您走近翁征宇教授,您会发现,他执著而纯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人,而且是一位备受世界同行瞩目的人。

锁定想要的方向奔跑

有人说,命运就是每一天生活的累积,态度决定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当您走近翁征宇,您就会发现:这是一位一步一步累积自己的人生,执著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并成功编排、导演和演绎自己事业角色的人。

物理,同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门类一样,对于尚处于孩童时代的翁征宇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1978年,当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在那里深入了解了物理这一奇妙的学科之后,这门学科里不断被发现的一些现象磁石般地吸引了他,使他从此走上了这条通向事业顶峰的路。

对于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机遇至关重要。1986年,高温超导被实验人员意外发现,并因此使众多“淘金者”跻身这一未知海洋,分别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军诺贝尔奖,1987年,翁征宇在中国科大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到了美国德州超导研究中心,在这所强手林立的中心从事研究工作,加盟到高温超导这一竞争激烈且颇具挑战性和诱惑力的奇妙领域。

敢于到未知海洋里游泳,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有毅力,有一种勇于直面失败的心态。17年来,高温超导领域的探索者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高温超导实验部分的诺贝尔奖已经被摘走,但理论部分到现在为止尚没有一致的定论。世界上最有名的做凝聚态理论物理的人差不多都在做这一理论工作,都想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包括凝聚态物理研究第一号人物安得森,还有优秀的华裔科学家李雅达、文小刚、张首晟等,这些人都前前后后做过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是各种各样的理论,现在慢慢集中在一个方向上,都是以安得森一直提倡的掺杂的莫特绝缘体为基础。做理论物理一般是从一个比较理想化、比较单纯化的模型开始,然后看能推多远。但相关的莫特绝缘体中最简化的模型,由于问题涉及到多电子间非常强的相互关联效应,还没有办法解出来。翁征宇这些年逐步发展了一系列独特和创新的方法来研究莫特绝缘体模型,从而得到了对氧化物高温超导现象一个系统的理论解释。该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在电荷掺杂的莫特绝缘体的模型里边,看到了一个能够严格证明的数学结构。这个结构,翁征宇取了一个名字:Phase string,即相位弦,指出其为描述掺杂的莫特绝缘体的非常基本和奇异但被前人忽略的效应,提出了模型里边一个很精华的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不先把这个效应提出来专门处理,在计算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和合作者在相位弦效应上建立和发展了一套自洽和系统的对偶拓扑规范场理论,并对实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释和预言,形成了全新的理论体系,其数学方法和物理图像已与传统理论有极大的不同。

“他是高温超导领域里做得最成功的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先生说,“这不仅是我们自己的判断,也不只是国内几个专家的判断,而是征求了在他所研究领域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们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反映,才提出请翁征宇做杨振宁讲座教授。”

“翁征宇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绩名列前茅,那时他如果去美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当时老师说你留下来读博吧,他就留下来了。”不随波逐流,讲究投缘,这就是聂华桐教授心目中的翁征宇,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翁征宇。

杨振宁先生说:“翁征宇在美国所做的工作相当好。他如果愿意留在美国的话,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没有留在美国。

也许,一个人的命运真的存在于他自己的决定之中。当翁征宇已经在美国建立了自己高温超导理论体系核心部分之际,机遇再次叩开翁征宇的大门。1999年,朱经武教授在一次与翁征宇的交谈中问他有没有兴趣回清华来,好奇的翁征宇就决定回来看看。到北京后,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深触动了翁征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也同想象中的不一样,管理方式已经与国外接轨。一周后,他做出了他认为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一次决定: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就职。

只想要“大东西”

有人说,“只有想要‘大东西’的人,才会不想要‘小东西’。那些常常追逐‘小东西’的人,他们不会要‘大东西’,即使要,也要得有限。”翁征宇就是一位一心想要“大东西”的人。他认为人世间的事物都是辩证的。它常常使追逐小利者以瞬间的满足,而带来永久的遗憾;使志向远大者蒙受时时的打击,而最终结伴永恒。

了解翁征宇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很纯真,一心一意做学问。”只要是他认准的事儿,是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动摇的。尽管在许多人的眼里,既搞科研又做官,是最被人认可的事情。但他却认为从事科研的人搞管理就很难专注一件事情。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他只能在他所倾注心血的领域取得成功,在他所全力以赴的领域是优秀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是优秀的。对于每一位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要搞清楚什么是自己最想追求的。在有些人看来,他失去了很多,回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既没有要高待遇,也没有提任何要求,但他却认为自己什么时候都可以想自己的科研工作,全身心从事自己理想中的“大东西”,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对他而言,成功的背后实际上就是每时每刻的全力以赴。

宽松的学术环境为实现梦想提供了可能

找一个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翁征宇最初到清华大学访问的初衷。到清华大学亲自体验之后,他感到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能不受任何干扰地去专心投入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领域。”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翁征宇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不同的选择很自然。但他所要的是可以使他全身心投入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学术环境。

他说,之所以选择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研究环境宽松。他说,清华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一批热衷于埋头搞学术研究的杰出人才,一批最有可能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人,在最有可能出研究成果的阶段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能醉心于科学研究。

“两年多来,我感到回来是正确的,在国外不见得有这么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在高等研究中心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在国外跟着别人做,也可能做得很好,但是永远也做不到前面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不是让你马上就出成果的宽松学术环境,希望学者埋头去真正做一些有份量工作的管理方式,给翁征宇不受任何干扰地、全力以赴从事科学创新工作带来了时间和发展空间,使他可以沉下心来专心做学术。十几年来这个领域的理论探讨可谓“百花齐放”,实验技术也是层出不穷。大部分理论已经实验检验淘汰了,大部分理论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这种状况对于翁征宇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好奇、兴趣和信念使他“从一而终”

天地间的诱惑很多,翁征宇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何以能抵挡得住世间的诸多诱惑?当您走近翁征宇,您会发现:好奇、兴趣和信念是他抵挡诱惑的强有力武器。

其实,翁征宇小的时候比较喜欢动手,修收音机,制作航模,喜欢看书和画画。真正对物理感兴趣是在读完高一上大学以后,用他的话说,是真正做进去以后。喜欢的主要原因是物理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强关联电子体系,使他充满了好奇,产生了无数的想法。“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所有物理人的梦想所在,有可能做出一些超出前人的研究工作。”

“这是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为了目标,为了兴趣,为了有可能突破,为了有可能建立起被世界同行认可的理论体系,翁征宇执著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信念很重要,如果不是这样,就会选择放弃。”他发现一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朋友,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厚积薄发。为此,多年来,翁征宇没有看到什么好就搞什么,而是踏踏实实地积累着自己的人生财富。他认为,评价一名科学工作者是不是有发展的潜力,能不能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不在于他发表了多少文章,而在于他是否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着痴迷的兴趣,只有痴迷,才会全力以赴,才会给他带来快乐,才有可能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如果把自己的工作仅仅当成是一种职业,而不是出于兴趣,是很难做出一流成果的。

一心做学问,专注自己有兴趣的领域,使翁征宇得到了世界著名同行的认可。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系数学和物理学资深教授何天伦说:“翁征宇教授是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在强关联电子系统,尤其在高温超导的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在国际上广为人知。他在近十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属于该领域中最深刻、灵巧和有洞察力的工作。他发明的方法最清楚地说明了自旋-电荷分离的物理本质,证明了普林斯顿大学P.W.Anderson教授(诺贝尔奖得主)以难以置信的洞察力提出的这个观点是对高温超导的复杂物理学的最自然和自洽的描写。当许多人(包括Anderson教授自己)未能给自旋-电荷分离构造出一个理论形式的时候,翁征宇却在近十年中研究t-J模型,在这方面取得了系统的进展。他最近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关于‘弱掺杂反铁磁体的拓扑规范结构和相图’的论文提供了一个漂亮的方法来处理与几年前被Phuan Ong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观察到的戏剧性的Nerst效应有关的问题。这个效应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但在很长的时间内未能得到解析的描写。因此,翁教授最近取得的进展显得特别重要。”

荷兰莱顿J.Zaanen教授说,“当物理学变成世界科学的时候,只有一种价值是真正有用的,那就是谁能证明他的发现有机会在未来的教科书中划上句号。尤其在理论物理方面,做出这样的发现可能需要许多年与世隔绝的辛苦工作,例如爱因斯坦和广义相对论。在这方面,我高度赞赏翁征宇。他大约在十年前产生了一个动机,有可能解决强关联电子物理学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就是‘Mottness’,即由于强的相互作用和晶格势能的存在,电子系统的量子动力学不能用现成的术语来描写,而这正是高温超导背后的秘密之所在。翁征宇的理论发现叫做‘Marshall相位弦’。在此刻,在经过了十年的辛苦工作之后,翁征宇像是已经在原则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还有许多问题不清楚,但我确信,问题的基本性质已经得到了理解。“

现在翁征宇的工作在物理学界中仍然不够普及。他有点超前了。懂得这个理论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但似乎越来越多的理论家开始赞赏它了。数星期以前,我自己参加了一个关于高温超导的国际会议,发现大家围绕着翁征宇的工作在和诺贝尔物理奖得主Anderson进行着愉快的公开讨论。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翁征宇依旧在自己锁定的研究领域不断创新、发现和完善着。

也许,对于成功者来说,人生真的不需要太多的行囊,只要一件就够了:梦想。有梦想才会有付出,才会有投入,才会有积累,才会有收获。翁征宇教授就是这样一位用梦想累积自己人生大厦的人,一位用梦想和执著锁定科学真理的人。

教育背景

学士,中国科技大学,1982

博士,中国科技大学,1987

工作履历

1987-2001,美国德州高温超导中心,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

2001-,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研究方向

理论凝聚态物理

人物评价

“在物理方面,中心目前只有一个教授,叫翁征宇,他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毕业到美国去读博士学位后回来的,他在凝聚态物理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杨振宁2005年评)

“他是高温超导领域里做得最成功的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2008年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