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河

更新时间:2024-04-13 09:28

老鹳河,在河南省西南部。长江支流汉江支流丹江的支流。古名均水、析水等。因从前河两岸绿树成荫,多鹳鸟栖息,名老鹳河。后人沿河筑堰修坝,引水灌田,又名老灌河。源出栾川县冷水镇南泥湖村附近。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卢氏县西峡县、在淅川县上河村注入丹江下游丹江口水库。全长254公里,流域面积4219平方公里。较大的支流有丁河、蛇尾河、烟镇河、古庄河、万沟河、九里沟河、野牛沟河、子母沟河、朱宝沟河、包沟河、唐寺沟河、赶仗沟河、宝玉河、石槽沟河、北小河等。

形成变迁

老鹳河,古名均水、析水。因从前河两岸绿树成荫,多鹳鸟栖息,名鹳河、老鹳河。后人沿河筑堰修坝,引水灌田,又名灌河、老灌河。《清史稿》载:“析水自卢氏入,一名汤河,俗名黄沙五渡河,流至西峡口为三渡河。”

河南省当代有关资料中,《河南省志水利志》《河南省志地名志》《三门峡市志》《南阳地区志》均称老鹳河,仅《西峡县志》称灌河,《淅川县志》称鹳河,《卢氏县志》《卢氏县志(1988-2000)》记作老灌河。

干流概况

老鹳河在河南省西南部。源出河南省栾川县冷水镇南泥湖村附近伏牛山小庙岭。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卢氏县、西峡县、在淅川县上河村注入丹江口水库。全长254公里(一说255公里),流域面积4219平方公里(一说总流域面积4231平方公里)。

在卢氏县,老灌河从文峪乡马驹口入境向西南流至温沟口和五里川支流汇合后流向东南,经朱阳关盆地东岭村出县境,过西峡至淅川县汇人丹江水库,年径流量1.58亿立方米,比降1/174米,境内流长57.5公里,流域面积589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支流有五里川、小沟河、涧北沟、衙玉沟等。落差大,水流急,弯曲度大,峡谷河段长,支流多,水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落差为330.5米。河谷弯曲度最高达2.8%。

在西峡县,方志称灌河,于桑坪镇四道河西入境,流经桑坪、石界河、米坪、军马河、蛇尾、五里桥、城关、回车8个乡(镇),南到回车乡蛸子岭村入淅川县境。西峡境流程长109.4公里,河床宽50~350米,槽底比降1/2000~1/3000。,流域面积3204.5平方公里。

淅川县,方志称鹳河、老鹳河、司河。至槐树洼入境,经上集至原黄庄乡马蹬注入丹江。县内长40.9公里。丹江口水库蓄水后,蛮子营以下成为库区。总流域面积4231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681.5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有锁河、水田河,分别在魏营和张营汇入。河床宽250~800米,河槽深5~7米,底坡降1/300~1/600。

水文特征

据《南阳地区志(上册)》,老鹳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68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可达20.5亿立方米,秋季径流量明显大于春季。河流多年平均流量28.68立方米/秒(1954~1978年西峡站),最大流量6030立方米/秒(1958年7月16日西峡站)。河流流经深山区,泥沙含量小,多年平均含沙量1.45公斤/立方米,最大值3.86公斤/立方米(1958年)。河流平均水温14.2~15.4℃,初冰期11月12日~1月7日,终冰期1月23日~3月3日。河水矿化度为121.2~152.0毫克/升,硬度2.11~2.50毫克当量/升,总离子含量250毫克/升。

据《淅川县志》,西峡县黄湾站堆大流量6030立方米/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0.45立方米/秒(1979年6月),上集一带1935年7月最大流量为8860立方米/秒。年均输沙率40.4公斤/秒,输沙量127.9万吨,侵蚀模数388.4吨/平方公里。明清以来河床不断抬高,原来小水时装载二三十担的货船尚能上达西峡口,1940年代以后逐渐断航。

主要支流

五里川河为老灌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官坡镇小香椿沟,东J幸j流向,经大河嘶、舣槐树、人河沟lj、小河面、五里川,至温沟口汇入老鹳河,流长32公里,流域嘶积279平方公里,比降1/229,年均流量1.2立方水/秒。

老鹳河的主要支流有丁河、蛇尾河、烟镇河、军马河、古庄河、万沟河、九里沟河、野牛沟河、子母沟河、锁河、水田河等,流域面积均在50平方公里以上,呈树枝状汇入干流。

烟镇河,也叫石界河,源于石界河乡杨盘村北沟垴,流经杨盘、西湾、通渠会西支流后经烟镇、小寨于石界河村前入灌河。干流长32.7公里,流域面积140.5平方公里.流经地系深山区,植被较好。河道多峡谷,水流湍急,水能资源较丰富。流域内仅在入灌河处有少量第四纪冲积堆积阶地。

军马洞,源于太平镇乡上口村山核桃树洼,上游叫长探河,至军马河村注入灌河。干流长59.9公里,流域面积249平方公里。流域系深山区,植被较好,河谷陡峻,水势湍急,水能蕴藏丰富,沿河耕地较少。

蛇尾河,源于太平镇乡西坪村煤窑沟,流经太平镇、二郎坪、蛇尾3个乡,于瓦房坪村红花坪注入灌河。干流长67.5公里,流域面积535平方公里。二郎坪河段在两河口以上河谷陡峭,水流湍急,拐弯处多形成深潭,水能资源丰富。流域上部耕地很少,仅在二郎坪以下沿河形成部分河谷阶地。

丁河,游为重阳河(源陈阳乡古峪村垴)、陈阳河(源陈阳乡马蹄湾和北峪垴)两条支流,于丁河乡邪地村汇流后称为丁河。向东南流经奎文、前营等村,于封店南入灌河。干流长56.2公里,流域面积695平方公里。两条支流上游河床较陡,水流湍急。中、下段较平缓,沿河形成较多阶地。

古庄河,源于回车乡毛河村东夹槽沟,西南经黑虎庙、栗子湾、八龙庙,至杜店西有沙岭河汇入,流经尖角有八迭河汇入,继西南于城关两河口处入灌河,干流长29公里,流域面积198平方公里。黑虎庙以上为山区,以下为丘陵区,沿河两岸大部分为阶地。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老灌河水流急,落差大,峡谷河段长,支流弯道多,水量充沛,水资源丰富。1920年,卢氏县朱阳关人杜平志(佛教徒)为保护万安寺,在老灌河南岸壮子沟口筑石坝一条,现仍有残存。民国21年(1932年),由朱阳关街局首祝永吉和杜店的祝彦茹出面筹银币200元,招聘三川工匠,以包工办法出动十数人,历时月余,在杜店村头河边修筑长百余米、宽2米、高3米的石坝,使100多亩农田免受洪水冲击。建国后,当地群众改河打坝150处,全长10万余米,造地4672亩,投资51.5万元。朱阳关至杜店的灌河大坝.坝基宽6米,高2米。1966年动工,当年完成1000米。1971年延伸至王店沟,1974年延伸至下河,全长2500米,用石1.5万立方米,造良田300余亩。

丹江口水库蓄水后,157米高程以上淅川境内仅23.5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淅川县曾在下集、钟观等地修有护岸石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点治理上、下集河段,沿河10公里建筑石坝7处,总长9.7公里,完成石方21.5万立方米,土方48.5万立方米,投工169.2万个,投资85万元。造护岸林11片693亩,保地1.23万亩,保村32个,2946户,1.4万人。其中较大的石坝有1979年元月完成的西湾至钟观大坝,总长5.5公里,高5~7米,基础深1~2米,底宽5~7米,顶宽3米,完成石方15.92万立方米,历时四年。抽调上集公社受益大队专业劳力1200人,县直干部、职工、市民数千人,轮流参加义务劳动,总投工144万个,投资64万元,造地2600亩。

水库工程

石门水库,位于双槐树西北1.5公里的东、两茄子河汇流处;1975年10月开工兴建,1978年,坝筑至18米高程时因资会困难而停工,后经1980年和1983年两次续建至完成。水库大坝为浆砌石拱坝,总库容113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71万立方米,为小型I类水库。该库坝后建有梯级电站3处,总装机容量532.5千瓦。

重阳水库,位于西峡县重阳街北0.5公里灌河支流奎岭河口,距县城29公里,控制流域面积80.5平方公里,是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的综合性中型水库。总库容3094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299万立方米。大坝为心墙沙壳坝,长570米,高37.7米。溢洪道底宽50米,最大泄洪量1050立方米/秒。闸门输水能力174立方米/秒。水库和灌区共完成工程量275.6万立方米,投资497.9万元。水库历经1958年、1975年两次上马施工,于1980年6月竣工。

庄口水库,位于西峡县丁河街北7.5公里灌河支流龙庄河口的庄口村,距县城24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是以防洪、灌溉、发电为主的小一型水库。总库容量51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330万立方米。坝为心墙沙壳坝体,长170米,高37.6米。溢洪道底宽40米,最大泄洪量960立方米/秒。水库于1969年动工修建,1972年基本竣工。

水电建设

低里坪水电站,位于卢氏县汤河乡低‘捷坪村。2000年2月开工,当年底竣工试运。该站为无调节径流引水式电站,设计净水头78米,装机3台,总容链1500千瓦。主要工程由渠首坝、引水渠道、电站枢纽组成。渠首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溢流坝长40米,最大坝高6米。引水渠长5000米,全为打石方开挖,其中隧洞3000米。渠上设节制退水闸、排洪桥等,最大过水量2.9立方米/秒。

季家庄水电站,位于卢氏县汤河季家庄,设计水头19.4米 ,装机2台容量275(200+75)千瓦,年均发量30千瓦时。该站引水渠长3.56公里;1979年4有建成投运。

温口电站,位于卢氏县五里川镇温口村。该站装机2台,总容量165千瓦,年均发电量35万千瓦时。建有浆砌石重力渠首坝1条,长60米、高5.85米、顶宽1米;引水渠道3300米:压力管直径800毫米,长42米;安装18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10干伏线路73公里,400伏线路25.8公里,1975年4月竣工投运。

石门梯级水电站,1985年12月开工兴建的石门三级站位于卢氏县双槐树乡双槐树村王庄组,故又名王庄电站。它是继石门水电站(一级站)、石门口水电站(二级站)之后,在五里川河上游兴建的第三级电站。该站由桃花河和石门水库两个水源供水,因其具有一定容量的调节池,又有水库供水,所以它具有承担基荷和峰荷的双重作用。虽然其装机容量不大(400千瓦),但能够满足五里川电网负荷需要。同时,该站距县辉锑矿仅1公里,距双槐树乡政府3公里,可就地供电。该电站渠首起于石门口水电站尾水渠,沿五里川河右岸顺河而下至王庄。渠道全长3000米,沿渠开凿涵洞3处,过沟工程6处,引水流量为1立方米/秒,蓄水池容量2400立方米。电站装机3台、400千瓦,其中1台为200千瓦,余为100千瓦,水头36米,1986年11月建成发电。

乔沟水电站,又叫东风水电站,位于淅川县上集乡北塘村。1966年3月开工,1973年4月投运。引鹳河水,渠长19公里,流量6立方米/秒,工作水头10~12米。安装HL300-WJ-60型水轮机2台,配TSwn-160千瓦发电机2台,总容量320千瓦;1985年又安装200千瓦发电机1台。有升压变压器2台480千伏安,10千伏线路3公里。年利用5000小时,年发电量160万千瓦时,1983年与冬青变电站并网运行。

庄口水库电站,西峡县庄口水库库旁,装机2台,165千瓦。

重阳水库电站,西峡县重阳水库坝后,计划建立六级电站,一级于1980年建成投产,装机3台,总容量290千瓦。

灌溉工程

重阳水库水库灌区,位于西峡县县城西北丁河两岸,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6公里。干渠全长57公里,由一级南北干渠、二级南北干渠组成,全部为混凝土砌石。支渠2条,斗农渠90条,各类建筑物443座。其中,长200米以上者5座,百米以上者9座。多为双曲拱和改进兰铰式渡槽,以及倒虹吸和隧洞等。灌区有重阳、丁河、五里桥3个乡29个村受益,计划灌溉面积37000亩,已配套26200亩。灌区工程于1977年开工,1985年6月竣工。

庄口水库灌区,位于龙庄河下游和丁河左岸的丘陵区,计划修建东、中、西3条干渠,已建成干渠长16公里,其中有12公里砌石渠。打山洞5个,最长山洞170多米。受益面积有丁河乡6个村,计划灌溉6000亩,已配套4500亩。

石龙堰灌区,石龙堰初称“三河堰”,曾名“别公堰”,位于西峡县县城北6公里,蛇尾、五里桥乡交界的灌河出山口。古代曾在此凿堰未成。民国18年(1929年)别廷芳创议开渠修堰,引灌河水溉田。督派民工拦河修300多米长滚水坝1条,凿石为门,开渠引水,斩三岗越三河,渠身蜿蜒12.5公里。民国25年(1936年)春渠成,上起北堂,下至土门,浇地6000余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1958年、1964年对大坝进行改建扩建加固。引水坝长520米,系三合土砌石、混凝土结顶人字形滚水坝。1954年新开西干渠(11公里)和莲花、土门支渠。东西干渠总长30公里,有支渠23条,渡槽、闸门等各种建筑物300多座。灌溉面积扩大到11500亩,灌区涉及城关、五里桥、回车、蛇尾3乡1镇,有25个村街受益。36年来,国家投资66万多元,从大小建筑物到引水坝,均进行改建、扩建、加固和美化,灌区面貌一新。解放初期成立石龙堰管理委员会,1954年建立西(峡)淅(川)灌、淇河系灌溉管理局石龙堰管理支局,1958年改为石龙堰灌溉管理所,1985年有管理人员19名。

东风渠,位于淅川县上集乡。为引鹳河灌溉发电工程。1966年1月1日施工,1973年8月竣工。开挖党子岭至坷城沟干渠38.7公里,流量为6立方米/秒。完成各种建筑物232座,建水力发电站2处,装发电机4台,总容量485千瓦,年发电量120万千瓦时;全部工程完成土方92.8万立方米,开石方21万立方米,砌石方5.7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872立方米;投入劳力1.3万人,投工177.7万个,投资150.3万元(包括两个电站)。设计自流灌溉面积1.5万亩,1973年最高实灌曾达1.2万亩,并种植水稻4000亩。由于管理不善,实灌面积1975年后减少到0.8万亩。除灌溉外,还解决了城镇一些厂矿、企事业单位以及沿渠18个村2.5万余人的生活用水问题和部分用电问题。

航道航运

航道

灌河古为通丹江、达汉水的一条重要水路,曾是西峡口桐油、生漆、药材等山产外运的主要航道,上溯船只曾达米坪,盛水时至卢氏县。,西峡城关镇南堂岗为主要码头。

清代水运较发达,每年旺水季节,老河口和淅川县的木帆船结帮驶来,载入布匹、小五金、盐、糖等日用品,载去桐油、山果、药材等土特产品。船舶吨位3至10吨不等。耐航船停泊地为梨园(今五里桥村域)。枯水季节基本停航。清末民初几次洪水后,河道淤塞,航运顿衰。民国30年前后仅有少数帆船来西峡,在南堂岗卸货。其后航船绝迹。

解放前,还有利用灌河水道“放排”运输竹木的习惯。即将木材或竹材绑扎成“排”,趁涨水时节,由山区顺水放至西峡口或其以下集镇出售。解放后,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放排”运输逐渐减少,1970年代基本停顿。

渡口

米坪渡口,位于西峡县米坪街灌河口。清代,由西峡口合义昌商号创办,渡船1只.载重量1.5吨,可乘坐20余人,一年三季摆渡,约民国30年废。

封店渡口,位于西峡县今五里桥乡封店村灌河口,也称(西峡口)上埠口。民国10年(1921年)由西峡口合义昌商号义设,有渡船1只,载重量1.5吨,常年摆渡。解放后,归县交通部门管理,1962年更换渡船1只。(1986年封店灌河大桥建成后,渡口废。)

摆埠场渡口,位于西峡县西峡口北寨西门外灌河口,也称(西峡口)中埠口。民国初年由合义昌商号义设,渡船1只,载重量1.5吨,常年摆渡。后增设渡船1只,载重量同上,有牛马车过河,两船合并摆渡。民国26年(1937年)改由地方政府官办,增置渡船2只,载重量各2吨,谓之“汽车船”,汽车过河,两船合并摆渡。其后原小船被淘汰1只。解放后,县交通科投资置船2只,载重量各2.5吨,原船被淘汰。1962年,西峡县县交通局投资置船1只,载重3.7吨。1964年再置船1只,载重量16.1吨。1973年西峡灌河大桥建成后,此渡口废。

龙头湾渡口,位于今西峡县县城南郊南寺村灌河口,又称(西峡口)下埠口,民国16年(1927年)由地方绅士张卓亭举办,渡船1只,载重量1.5吨,常年摆渡。解放后归县交通部门管理。1962年由中埠口调换渡船1只,载重量2吨。1973年此渡口废。

老君殿免渡口,位于西峡县今五里桥乡老君殿灌河口,民国25年(1936年)由当地士绅举办,渡船1只,载重量1.5吨,汛期摆渡,民国35年废。

垱子岭渡口,位于西峡县今回车乡垱子岭村灌河口,民国26年(1937年)由地方士绅举办,渡船1只,载重量1.5吨,常年摆渡。解放后数次更换渡船,此渡口现继续使用,由当地乡村自营。

淅川县段鹳河上有:锁河口、金河、下集、蛮子营、观沟、杜湾、北沟、马蹬等渡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