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6 16:14
老龙堤是古城襄阳最重要而又最古老的堤防工程。历史上襄阳水患严重,护城堤屡毁屡修,老龙堤自万山脚下至襄阳城阊门止,全长5公里,平均高度8米,堤坝宽6~10米。迎水面砌条石驳岸,堤外侧筑有许多三角形石矶以减煞水势。堤上现存有计里碑7块,记事碑2块;万山东二里堤上保存有明代的老龙庙;老龙庙东6号计里碑处埋有一条卧铁牛;大北门外堤上有一根明弘治年间竖立的为枯水季节贯铁索架济汉桥用的大铁柱。
老龙堤号称十里长堤,《襄阳府志》记载:“老龙堤,起万山东麓。东曰:长门堤,起城西土门,绕城北,迄长门。”历史悠久的老龙堤,几百年来,一直护佑着襄阳古城。除了御防洪水之外,还与襄阳古城墙一起构成了“铁打的襄阳”的屏障,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作用。
老龙堤始建年代无确考,南朝时期的《襄阳东歌》中已有《堤上行
从前,襄河南岸是一条小土埂子,是当年大禹开河的时候帮助修筑的,这就是襄阳有名的老龙堤。老龙堤西起万山,东接襄阳城,全长约4.5公里,号称十里大堤。老龙堤建于哪个朝代从考证,但历朝历代都在修补加固,它悠久历史也是不争的事实。襄阳城的老人大都知道一点关于老龙堤的传说。
传说在几千年以前,襄河水经常泛滥成灾,害得襄阳一带的老百姓民不卯生。为了拦住河水,老百姓日夜挑土筑堤,可总是屡筑屡垮,屡垮屡筑,就是修筑不起来。一天,一个道人经过襄阳时看到襄阳人修堤情况,十分同情。于是这个道人脱下草鞋,拆开绳子,一头拴在万山腰上,一头钉在城墙上,人们沿草绳填土筑堤,从此拦住了洪水。原来这个道人是个镇河神,他拆的草绳是一条老龙,后来人们就称老龙堤。
据《襄阳县志》记载:“相传修堤时,有老人取草曲折之形以授之,云‘如是则固’。语讫不见,人疑为老龙,堤成故以为名”。清末襄阳名士、翰要院编修王万芳总纂的《襄阳府志》中也说到老龙堤的来历:“堤以老龙名,不知自何时。询问士人云:堤累筑累圮。后遇一老人,折草为形,投之曰:‘堤如是筑,则固矣。’语讫,忽不见,人异之,则依草之曲折以筑,而堤乃告成。曰,此固我老龙所授也,因以名堤。”这段文字是说,告诉人们筑堤方法的老人,是一条老龙,因此就以老龙给堤命名了。
在襄阳民间还流传关于新堤和旧堤的故事,也与堤名来历有关。
相传大堤修好后,从南山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身穿白衣裳,拄着白龙头拐棍儿。老头儿走到一个年轻人面前,问道:“小哥哥,你说是新堤好还是老堤好?” 年轻人想,老堤是个小埂子,又窄又矮,新堤又宽又高,就说:“当然是新堤好。”刚说罢,老头儿不见了。
年轻人一句话坏了事。原来白胡子老头儿是玉皇大帝派下来的镇河神。仙界不知道凡间的事,镇河神听年轻人说新堤好,第二年就发大水冲跨了这条堤,人们只好又修。七月大堤又被冲垮。这样垮了修,修了垮,年年筑新堤,年年被冲垮。
有一年,襄河又涨大水,襄阳城房倒屋塌。水退了,人们哭喊着从山上冲下来,玉皇大帝在天宫听到襄阳百姓在哭喊,派镇河神来襄阳察看大堤,他问城门口一个老头儿:“老哥,襄阳人到底是喜欢老堤还是喜欢新堤?”“新堤是泡的,不结实;我们巴不得有个老堤哟!”老头说。“怪不得襄阳人说,劈柴劈大头儿,问话问老头儿。请老哥叫城里百姓都来,我帮你们做一条堤,能万年不垮。”
镇河神把手中的龙头拐棍往地下一横,那拐棍成了一条大白龙,拿起一根铁桩,往龙头上一钉,他又扯一把稻谷草,揪住龙尾巴就往上续,拧起草绳子来。稻谷草往龙身上一续,都变成龙身了,只见镇河神将龙尾拴在万山脚下,然后让全城的老百姓往龙身上填土、修堤。
堤修好了,人们怕堤下的白龙复活,就在龙头上盖了座老龙庙,龙尾巴上修了座保堤寺,堤中间盖了个太子庙。从此以后,河再堤也没有垮过。一年一年,新堤成了老堤,人们就叫它“老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