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9 18:01
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的职业,由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包括社会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企业内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聘任,而其自身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为获得报酬主要方式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
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的职业,由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包括社会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企业内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聘任,而其自身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为获得报酬主要方式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
通用型职业经理人
通用职业经理人是指具备复合型经营管理素质,能够主持企业全面领导工作并对出资人负责,或能够主持企业某一经营单位及企业综合部门领导工作,对其直接领导负责,符合相应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或经营单位领导人(例如:董事局主席、董事长、CEO、总经理、厂长、经营单位经理等)以及企业综合部门领导人(例如:企业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企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部门、经营计划部门等综合部门经理、副经理等)
专业型职业经理人
专业职业经理人(包括企业策划职业经理人、采购职业经理人、物流职业经理人、营销职业经理人、公关职业经理人、广告职业经理人、财务职业经理人、客户服务职业经理人、质量职业经理人、生产职业经理人、行政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信息职业经理人等)是指具备专业型经营管理素质,能够担任企业某一专业方面领导工作或担任企业某一专业部门领导工作,对其直接领导负责,符合相应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的企业分管专业领导人(例如:董事局副主席、副董事长、董事、副总经理、副厂长等)或专业部门领导人(例如:××专业部门经理、分管副经理等)。
职业经理人是专门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中坚人才,具体而言就是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职业素养,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以及所具备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并承担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经营管理业绩突出的职业化的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
学界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定义也有多种,一个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所谓职业经理人虽然是受薪阶层,但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者,所获薪酬相当高,在美国的一些大企业高级职业经理层的平均收入已经达到了普通员工平均水平的一百多倍,因而有“金领”之称。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将职业经理人与技术创新者共同称为人力资本,也就是说,职业经理人属于人力资本范畴。作为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才能,较强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和竞争的冲动,坚韧不拔、自信果断和强烈的事业心,能通过事物表面看出本质的洞察能力、决策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知人善任的用人能力,在知识方面,职业经理人要具备硬知识、软知识和社会知识。这些都是促进一个人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随着中国企业的强大,职业经理人队伍也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之中。原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后加入盛大网络,担任总裁职务,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生存方式,享有“打工皇帝”之称。年薪达到500万的原用友软件总裁何经华以及因为功高盖主,最后不得不离开TCL,加盟长虹的“手机狂人”万明坚,都是职业经理人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甚至有可能改变了一个企业的命运,但他们自己的命运,却并不一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的无奈。
作为社会群体中特殊的一个群体,职业经理人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的角色是尴尬的。一方面,他们是董事会或者是企业大股东聘请的企业管理者,也就是,在董事会或者大股东眼里,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就是“保姆”,需要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努力呵护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总是有职业经理人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到了充当“婆婆”的角色当中,以为自己坐上了总裁或者CEO这个位置,就觉得自己是老板了,这个企业自己就是老大了,出现一些与董事会或者大股东不相和谐的关系,最终导致自己的离职或者遗憾出局。在这方面,有很多职业经理人都有过经验教训。
职业经理人起源于美国。1841年,因为两列客车相撞,美国人意识到铁路企业的业主没有能力管理好这种现代企业,应该选择有管理才能的人来担任企业的管理者,世界上第一个经理人就这样诞生了。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铁路货运进入大规模正式运营阶段。当时,由于轨道、机车、车辆等分属各区业主所有,货物在铁路运输途经各区时,需要频繁地更换车体与押载人员,进行区段计价核算,经常性地造成大比例的货物缺损和不可控制的日期顺延。而不同中转区段货运计划的连贯性、对接性的欠缺,所形成易损品、易腐品的中途损耗亦不鲜见。
基于此现状,世界上第一批职业经理人——专业货运计划人员应运而生。专业货运计划人员接受政府统一付薪,不得接受各区业主所支付的工资、奖金乃至贿赂;并严格按照铁路货运行业规则行事,藉以对运程货物进行综合调配、取价,然后按各区段运营吨公里数,向各区业主进行利润分配;如果一旦违反本行业规则或出现收受非法利益等问题,即予以开除,且此生终身不得再从事此种行业。
因为这些专业货运计划人员所得薪酬标准,几乎两倍于当时美国工业熟练工人的薪酬,而且在社会上、家庭中受尊重,受重视的程度更远远超出其薪酬水平所能代表的社会价值,每一个专业货运计划人员均极珍惜自己的工作,视自己的职业前途如生命。
职业经理人是人才市场中最有活力与前景的阶层。经理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经营管理企业,使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对职业经理人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就业方式和利益要求,其报酬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经营业绩的好坏,他们必须承担经营失败后的职业风险。经理人的职业化,必须将经理人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结合起来,将他们的命运与企业的生死存亡联结起来,从而形成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格局。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巨大的挑战,使职业经理人成为既具有风险性,又令人非常向往的特殊职业。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必须要有管理艺术、领导水平和组织才能,对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的穿透力要很强,辐射范围要广。特别是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能准确地抓住问题的要害,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理出头序,对上对下都要有很强的穿透力及辐射力。做管理工作,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人是有思想意识的,也是最难管、最头痛的,通人性、讲道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看到人才的价值,重视人才的作用,挖掘人才的潜能尤为重要。
作为企业的职业经理,都要管理一定数量的直接下属(幕僚型中层管理人员除外,如总经理助理)。对于这些直接下属而言,职业经理就是他们的上司。在下属面前,职业经理必须扮演五种角色:
管理者
作为上司的职业经理,首先是管理者。所谓管理者,就是“通过他人达成目标”的人。公司对于职业经理的要求,就在于需要通过他去管理员工。假如一个职业经理不能通过他管辖的部门来达成工作的目标,那么,他就是失职,或者说是角色错位。作为管理者,职业经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让下属去工作。
1.职业经理日常工作事项
(1)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
(2)向下属分解部门工作目标,并帮助下属建立工作计划。
(3)制定部门政策。
(4)下属的绩效标准设定、评估和反馈,帮助下属提升和改进。
(5)审查日常和每周、每月生产、销售或工作报告。
(6)选择和面试员工(配合人力资源部)。
2.职业经理管理的对象
(1)人员
人员的数量、学历、经验、年龄、能力、态度等等,下属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你管理的人力作为一种资源,很大程度上不是体现人事统计表和人事档案中,而是体现你能否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上。
(2)固定资产
工具、电脑、传真机、打印机、库房、办公室、办公用品……这些固定资产不归你所有,但是,你作为管理者,有权使用,它们能帮助你完成工作。
(3)无形资产
公司的品牌、商誉、知名度、美誉度、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在客户中的影响力……别小看这些无形资产,这些虽然公司没有分配给你,但是却是你可以使用的,开拓业务时必不可少的。
(4)财务
成本预算、费用支出、折扣、回款、返点等等,这些都是你开展业务必不可少的,是公司按一定的限额给你的权力。
(5)信息
公司有专门的部门向你提供行业信息和客户信息,公司还通过会议、报告、报表等等让你及时了解公司及你所负责业务的信息。
(6)客户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客户关系、客户档案、客户满意度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对于职能部门来说,各类供应商,如广告公司、快递公司、印刷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等,都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资源。
(7)时间
时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源。将一年的工作放在一百年去做,可能谁都能够完成任务,可惜你只有一年时间。时间资源是可以平等分配,却不可能平等使用的稀缺资源。
3.职业经理的四大职能
职业经理运用上述资源,通过发挥下面的职能实现组织赋予的目标。
(1)计划
确定部门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并为实现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最佳的行动步骤,这就是计划。计划将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有助于达成目标的相关政策。
②下属的目标和计划。
③职业经理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④关键点的控制。
⑤预算、人员、组织方式等等。
(2)组织
一旦职业经理确定了目标,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就必须设计和制定一项组织程序,这项工作往往被一些职业经理所忽视,因为他们总以为这是公司的事。组织将涉及到如下方面的问题:
②各职位的描述和设置。
③外部工作流程和内部工作流程。
④为了有效地发挥所有下属的作用,需进行一定的授权,必须决定需要授权的人员、权限和时限。
⑤必须在下属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使下属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和配合。
⑥处理好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3)控制
当本部门或下属的工作目标或绩效偏离设定的目标时,要想办法使之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控制涉及到的问题如下:
①工作追踪,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②诊断,将实际效果与预设目标比较。
③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④纠正错误的具体措施。
(4)协调
①职业经理要用“三维”意识进行协调。
②按照指挥链,与上司和下属协调。
③通过与同级的工作协调,得到公司其他部门的积极支持。
④帮助下属协调外部资源,是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的职能。
领导者
通常人们将上司称为“领导”,最好把领导理解为行为方式,而不只是职位概念。
设备、材料、产品、信息、时间需要管理,也可以管理,而人却需要领导。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职业经理的角色不只是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而关键在于发挥影响力,把下属凝聚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激励和指导下属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处理成员之间的冲突,帮助下属提升能力。这是职业经理十分重要的角色。
教练
一项国际调查表明:员工的工作能力70% 是在直接上司的训练中得到的。也就是说70%与你有关。如果下属的能力没有提升,这是上司的失职。或许这也正是部门经常不能很好地实现目标的原因。
提升下属的工作能力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当你感到下属的能力不足以应付工作的挑战时,你可能会责备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没有招聘到合格的人才,可能会责备公司没有安排专门的培训。其实,一项国际调查表明:员工的工作能力70%是在直接上司的训练中得到的。如果想让下属取得好的工作绩效,你就必须成为教练,在工作当中不断地训练他们。
有些经理对教练的角色不以为然,任何工作都亲力亲为,这其实是不对的。虽然你可能比下属完成得好,但是如果没有教会下属如何做事,部门的工作就与你的能力是一样的,你的能力有多大,你的部门的工作效率就是多大。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永远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员工不具备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也就不能做出较大的贡献。当好教练是职业经理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
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职业经理在本部门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员工对公司的某些规章制度感到不满意,如果职业经理也有这样的感觉,他也不能在员工面前表露出来,而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公司提出建议。当员工在私下议论公司的规章制度时,职业经理要告诉他们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或者告诉他们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公司的高层反映。
假如职业经理当着下属的面发牢骚,评论公司的规章制度如何如何不合理,就会导致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或者对公司的规章制度指手画脚或私下议论。
在现实中,存在类似这样的破坏公司游戏规则的事情。例如,员工用公司的电话聊私事,职业经理假装没看见,甚至他自己本身也可能有类似的行为,这种情况就属于不维护公司规章制度的现象。由于职业经理起的是带头的作用,如果你首先破坏了规则,你的下属就会持有错误的认识,带着这种错误去执行任务,必然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规章制度只是一种规定,是否见效的关键就在于执行。职业经理与基层的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于公司的规章制度的维护起着极大的作用。
绩效伙伴
绩效伙伴的概念,是现代国际企业中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可以说,职业经理是下属的绩效伙伴,双方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下属的工作目标,进而实现职业经理的目标,最终实现公司的目标。
职业经理不能感到高高在上,向下属分配完工作等着要结果,或者在下属做得不好时就训斥一顿。你与下属之间是绩效伙伴的关系。
绩效伙伴的涵义是:
(1)绩效共同体。你的绩效依赖于他们,他们的绩效依赖于你。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2)双方平等。既然是伙伴,就是一种平等的、协商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的关系。通过平等对话指导和帮助下属,而不是通过指责、批评帮助下属。
(3)从下属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下属面临的挑战,及时帮助下属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提升能力。
业务员
一些做业务或者技术出身的职业经理常常把自己仍然当成业务员或技术员,工作中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却往往忘记了自己的最大职责在于率领整个部门的人去完成工作。这样的职业经理一般业务或技术都非常好,而且,绝大多数也是因为在业务或技术方面的突出成绩而被提升起来的,对管理并不擅长。
这样的职业经理通常很忙碌,原因是:第一,有些技术工作下属做不了;第二,下属们往往出错,需要他去补漏;第三,下属把自己份内的事反授权给经理去做;第四,人员流动,出现人才空缺,职业经理去补缺。这些情况都是职业经理没有扮演好管理者角色的体现。
1.以业务为主
职业经理是管理者和领导者,主要作用在于领导部门全体人员去完成工作,而不是自己去做更多的业务或技术工作。这种偏差使公司“失去了一个出色的业务员或工程师,而得到一个蹩脚的职业经理”。特别是一些技术出身的职业经理,在大学学的是软件设计,到公司又搞了多年的软件设计,提升到职业经理岗位后,舍不得放弃专业,长期只与电脑和书本打交道,对计划、组织、管理、控制和人际方面的事情,既不熟悉又不情愿了解。
2.不懂管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职业经理虽然学历很高,却常常对管理十分淡漠。认为管理没有什么,总认为“只要你业务过硬,身先士卒,下属没有不跟你干的”。一旦制定了新的工作目标,这类职业经理马上就进入了状态,从业务和技术的角度考虑工作怎么做,考虑得十分仔细,并且以此为荣。但是,却不大考虑这项工作能够给本部门的下属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如何提高下属们的积极性,让下属们主动地工作等等。结果,部门搞得一团糟。
3.对下属的业务或技术要求过严
以前角色偏差经常导致只从业务或技术的角度看待下属、看待问题。由于在业务方面出类拔萃,对下属的业务要求很严,比较挑剔,看到水平比较低的下属就气不打一处来,失去耐心。结果造成这类职业经理的手下很难再有业务高手或技术高手出现。
领主
这种角色错位比较常见,这类职业经理将部门看成是自己的“独立王国”,把自己当作“领主”。认为“我部门的事,就是我个人的事”、“我部门的人,就是我的人”。将部门的事和人完全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谁也动不了,碰不得。
1.忽略自己角色的多维性
这类职业经理忘记自己的角色是多维的。你不光是上司,而且还是下属,还是同事。一味强化自己作为上司的角色,忽略下属和同事的角色,会导致“领主”意识的产生。
2.将自己看成下属的保护人
所谓下属和上司,只是指挥链上的组织关系。下属首先是公司的雇员,是同事和事业伙伴,然后才是下属。你的下属和你一样,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相应的工作授权,和你不是人身依附关系,不应将你自己看成是下层的保护人。
3.过分看重自己对下属的作用
下属尊敬你可能是因为你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也可能是因为你比较关心他们,也可能仅仅因为你是上司。而千万不要理解为下属什么事都离不开你,业务上离不开,前途离不开,甚至生活上也需要照顾。在下属心目中,即使你是一位出色的职业经理,也远远没有你自己想像的那么重要。
官僚思想
中国有着悠久的“官本位”历史,企业更是套用了各级行政级别。这种角色错位在于:我是经理,就是官。
官僚思想在某些职业经理身上非常突出,表现为办事按部就班,官气十足。今不能办就是今不能办,按规定不能办就是不能办,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主动帮助其他部门解决问题,而是四平八稳的就事论事。
1.过分看重自己的级别
对按什么规格和级别对待自己等十分敏感。比如公司里有几个部门经理在一起开了个会,他就会嘀咕:部门经理级的会议,怎么没有我? 喜欢别人称自己为“总”,不喜欢被人称“经理”(许多公司已经在“官本位”的压力下,将部室一级的经理改称为总经理了)。
2.用级别看待遇
对什么级别应该享受什么工资和待遇,一点也不马虎。其实,在公司里,工资待遇是依据在一个职位的“相对价值”而定的,是根据工作的绩效而定的。都是部门经理,工作的“相对价值”不同,绩效不同,工资待遇可能相差很大。
3.官僚作风
官僚作风严重,喜欢搞“一言堂”,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不懂得也不重视发挥团队的智慧。工作讲求公事公办,不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要,只管和你讲规定、讲原则。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在下属面前摆架子,颐指气使,只问下属懂不懂规矩,不问下属的做法是否正确。
职业经理要较好地认知和践行上司角色,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做管理者该做的事情
作为管理者,你应该做的是制定目标,支持、激励下属,并与他们沟通,为下属创造很好的工作环境,带动你的团队去完成工作目标。
正确处理业务与管理的关系
在公司里,高层管理者几乎不涉及具体的事务。中层管理则不同,既涉及管理,又涉及具体业务。高层管理者可以不懂业务,中层管理者却不可以,他必须是一个业务“高手”。
中层管理者必须面对大量的业务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中层管理者必须予以回答和解决。一般来说,中层管理者是最终解决者。需要老板解决的问题,不可能是具体的业务问题。
除了业务问题,中层管理还必须面对比高层多得多的管理问题,如制定计划、对下属实施激励、对下属的工作追踪及评估、与下属沟通、与其它部门协作,解决部门间、部门内部的人际矛盾和冲突问题等等。总之,中层管理者必须懂管理、善管理。
一方面,中层管理必须通过下属们的工作才能达到目标,而这就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另一方面,中层管理又必须是业务带头人,必须在业务上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于是,中层管理者往往要陷入业务与管理的两难境地,优秀的职业经理必须二者兼顾。
处理好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关系
职业经理既是管理者又是领导者,这就要求他不仅要具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能力,还需要具有影响员工的能力,能够激励和引导员工。职业经理要引导下属共同为公司的目标而努力。
职业经理人的执行能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由于不同的行业、职位的业务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以下主要介绍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能力。
1.角色认知能力
职业经理既是企业高层的下属,又是下属的上级,同时与平行部门又是同级关系,另外还是外部的供应商和客户。
因而,职业经理实际上需要经常转换角色,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角色认知能力在其管理作用的实现方面起到基础作用。
2.时间管理能力
优秀的经理人和糟糕的经理人的效率可能会相差十倍以上。导致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对时间管理的不同。职业经理处在企业的枢纽地位,对时间的管理不仅影响其本身的效率,也会影响他的上级、同级和下属。因而,高效的时间管理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
3.沟通能力
关于沟通存在两个“70%”的说法:第一个说法是经理人70%时间用于沟通方面,第二个说法是企业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这两个说法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职业经理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沟通的问题。
4.目标管理能力
假设一个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没有共同的目标,那么企业就很难发展。目标管理就是要实现大家一条心,共同为企业的目标努力。
5.激励能力
企业里的激励手段一般由高层提供,如提高薪酬、晋升、股票期权、显示地位等方式,而在职业经理队伍中占大部分的中层经理却没有这么多权力或者资源为其下属提供这些激励,所以,对于职业经理的激励能力就有着更高的要求。
6.绩效评估能力
企业每年都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目的是评估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果,并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人事决策,这个考核关系到员工的薪酬调整、职位升迁、任免等各个方面。过去,职业经理在这个过程没有多大作用,但是现代的管理要求职业经理必须和下属保持绩效伙伴的关系,也就是要为下属的工作绩效的提升负责。
7.领导能力
关于领导能力存在这样的误区:有一些职业经理,尤其是资深的职业经理,习惯于通过直接下命令的方式来实现其领导作用。实际上,领导能力是一种影响力,它的最高境界是使下属自觉自愿的为公司的目标去努力工作。
8.教练技能
在企业里,员工70%的能力来源于他的上司,是他的上司在工作当中辅导或教练来的。另外的30%可能才来自于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活动。这就意味着,如果职业经理不懂得如何去教练、培养、辅导自己的下属,就意味着下属很可能不具备那70%的能力。
实际工作中,很多职业经理都有这样的体会:感到下属能力不够,不敢把工作交给他们。但想一想,职业经理教给下属多少能力,下属的能力是否是在我们的辅导下成长和具备的,对于现代的职业经理来讲,教练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
9.授权
有一些职业经理可能会以为高层对他的授权范围很小,因而他无法或没有必要对下属授权。实际上,有调查表明,普通员工对于职业经理在授权方面的要求比起中层对于高层在授权方面的要求更加强烈。由于管理一般要通过他人来达成工作目标,因而只有对下属进行有效授权,才能调动他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所以,授权对于职业经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10.团队发展
如今,无论是跨国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它们都很注重团队精神和团队建设。实际上,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30%是可以通过文字形式描述的管理制度,而70%则是靠团队协作完成的。一个团队里,每个成员各有自己的角色,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成员间的互补能够实现团队的协作的功能。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善于发掘下属的优点,以及在成员间发生冲突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对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未来的职业经理人既不是单纯的技术专家,也不只是精通领导艺术的专家。他们不仅要胜任旧有成效的管理工作,还要有力地领导自己的团队在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未来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十大关键素质是:
1. “战地”指挥家
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企业需要的是能控制局面的领军人物——能够像装甲坦克一般用低沉的语调镇住整个会议室、不论有多大困难和障碍都能达到目的的人。做生意就像是打仗,而作为职业经理,最好是战地指挥家。
2. 胸怀坦荡
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能谅人之短,补人之过。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善用一种对员工包容和关怀的管理方式。对集体取得的业绩看得比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
3. 团队组建、信念的传播能力
未来的企业更需要团队组建者和信念的传播者——即能够与雇员建立良好关系,向员工灌输企业忠诚理念的人。
4. 感染力和凝聚力
能用言传身教或已有的业绩,在领导层和员工中不断增加感染力、凝聚力的人。这种人在组织决策中,把信任不是建立在地位所带来的权威之上,而是靠自身的感染力来影响大家,坚定人们的信念。
5. “做大梦”的能力
能够对领导班子成员提出的众多议题,提出自己新颖的思想、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把握好前进的方向,不断培养自己带领大家超越现实、想得更远。
6. 同情心
在组织工作中,不能只靠行政命令去强制人们的意志,而要努力去了解别人,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感情。选择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方式,让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赢得众人的支持。
7. 预知能力
技术和全球化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拥有新技巧、新能力和新的做事方式,以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这就需要职业经理人有创新精神和战略预知能力。
8. 医治能力
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当企业出现经济变革和重大变故时,能像一位成熟的外科手术主治医师那样,及时医治自己的企业是非常了不起的。
9. 致力于培养员工的成长
努力培养员工的成长,不只是让员工感受到上司的器重,而更重要的是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实现了个人、集体同升共荣的价值观。
10. 建立网络的能力
只有建立“上挂、横连、下辐射”的公关营销网络,沟通协调好社会各界关系,才能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在中国,作为一个合格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至少应具备这十项基本条件,即所谓“四能”、“三素”、“双赢”、“一心”——四三二一。严格来说,这十点缺其一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职业经理人。
决策能力 职业经理人一定是权限内的出色决策者,另外还能准确诠释董事会各项决策的内涵,并具备对高层决策可行性与科学性的判断能力。一个没有决策远见的经理人,很可能只追求企业的短期效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诸如并购、长期投资、技术开发等重大战略问题。
执行能力 经理人必定是实干家或实力派,执行是经理人的“重头戏”,决策出台后,经理人要集中精力进行实施,对所需人、财、物、技术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战术和策略,还要在管理执行中具备相当强的抗风险意识和能力。
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编制、管理、指挥、调整、教育有关人员的能力,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在丰富多样的业务活动中,工作量最大的就是组织工作。不仅各项工作和各项活动需要组织,而且为组织创造良好的人事环境,培养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也离不开组织工作。作为职业经理人,需要统筹全局,安排得当,人尽其用,各显其能。
协调能力 管理中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和谐,协调就是实现这种和谐美。职业经理人要与董事会进行协调,要与其他领导成员协调,要与下级沟通协调好,还要与企业外部的有关单位、人员搞好关系,如果没有这诸多协调,经理人就无法取得方方面面的支持,而致使工作难以开展下去。
道德素质 这是作为职业经理人最基础、最必要的素质。经理人因为具备高尚的品质,会衍生许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举措或影响力。
文化素质 这是经理人通过长期艰辛的学习和反复实践的结晶。是经理人能顺利执行决策,具备开拓进取精神的根本。有相当的文化涵养是具备合格职业经理人的重要硬件。
个性化因素 经理人还要具备个性化的素质。因为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的形成都与经理人的个人风格密切相关。经理人的有个性并不是固执,而是区别于他人的办事作风,比如要强、特质、魄力、独具匠心、逆向思维等等。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经理人的个性化因素,会影响到团队,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无穷的动力。
双赢强调的是在处理商务、公务、事务中,应结盟取胜。如追求己方的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给对方造成的损害,就只能走向僵局,不可能实现双赢结果。即职业经理人在处理各种事务时,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还要充分衡量企业、团体、组织、竞争对手等多方利益,运用智慧,通过团结、协作,达到双赢。
强调职业经理人要一门心思放在企业经营上。只有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事业精益求精,才能使企业优者更优,强者更强。
不能只管事不管人
事务管理能力远比人际的管理能力要强,也可以说,华人经理普遍在“沟通”及“领导”等与“人”相关的能力方面较弱。他说,任何一个企业经理人在取得系统、设备、材料及资金等资源之前,通常会花时间来详细界定获得这些资源的标准和方式,但是当他们面对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抉择时,却很少顾及到符合标准及期望的各个细节,因此许多经理人在面临“人”的问题时,总会觉得不太得心应手。针对这种情形,派瑞博士提出了一种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管理能力评量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以对企业需要的主管人才,确定其应具备的能力标准,并运用行为科学中“刺激→反应→回馈”的评价原理,设计客观、科学的管理能力评量标准,作为主管人力规划及训练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进而用好资源,最终提升企业管理面的竞争力。
“左右脑” 需平衡
在组织扁平化的趋势下,组织内部所需要的领导日渐多于管理。领导者和经理人的角色定位不同,但他们对组织的运作都很重要。一般来说,经理人往往是思考型、行动导向的人,左脑比较发达;领导人则是知觉论者,对别人的感觉和需求很敏感,右脑比较发达。经理人要稳定,而领导者要改变和兴奋,这两种角色可能彼此水火不容。但必须两者都有,才能有效地经管一家公司。有很多企业同时有两个很强的领导人,但没有经理人,企业容易翻船。派瑞博士说,公司一旦规模变大,就要开始研究是否同时有经理人和领导者,因为他们二者都很重要。
风格有别
通过对全球7万多名经理人的研究,派瑞博士得出结论,东西方经理人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风格,而不是在能力上。如果把管理风格分成X理论和Y理论,也就是“父母型”和“成人型”两种不同的管理风格,西方工业化国家较多采用成人型的管理,授权、建立团队、共识这些字眼,说明了员工和主管的关系。在亚洲,长久以来盛行的是父母型的管理,企业领导者主观扮演父母的角色,期望员工担任忠诚、负责、顺从的孩子角色。
用原先帝王一元社会下所熟知的王国概念来比喻,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企业,尤其私营企业,就相当于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王国。相应的古代那些乱世中的王国或军事集团也可比作一个个现代企业,那些在辅佐领袖争霸的事业中建功立业的聪明才智之士也可类比为现代企业中杰出的职业经理。
例如,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春秋末期政治家范蠡、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西周军事家姜子牙、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等。
“职业经理人”是一个舶来品,在中国近代史中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职业经理人”阶层,为“东家”打理生意的“掌柜”,为“洋东家”开展业务的“买办”。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之间也就是一种代理与委托的关系。
经邦股权集团薛中行老师认为,近代票号经营的智慧在于采用了东掌治理模式。票号在遇到生存危机的时候,力挽狂澜的人没有一个是东家,都是他的掌柜们。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的信息技术,票号遵循的规则是见票即付,完全凭信用,所有的掌柜和伙计,在没有办法对其他票号进行监督的情况下,各地的掌柜却始终坚守着信义。当然信义的背后是利益,而这个利益机制就是顶身股制。
在非家族经理成长的不同时期,山西票号采取了不同的激励组合(物质激励、社会性激励、情感性激励)来满足非家族经理的不同需求,从而使其不断进取,为票号服务。
从伙友到分号经理:辛金+身股制度
学徒在成为伙友后,可获得的物质激励主要是辛金。辛金的数量并不多,初进号时,可能只有七八两银子,工作十余年后,才有可能达到八十两或一百两银子。据查,清朝七品知县的年收入为1050两,也就是说,资深伙友的收入(按100两计),还不到知县的10%,而能拿到100两辛金的员工又非常少(在协成乾号的一份112人的名单中,仅有3人能拿到)。
在这个阶段,对职工最有激励效应的是身股。如果拥有身股,其收入将大为改观。以大德通票号为例,该号在1889年、1908年和1925年(4年一个账期),每股的分红分别为850两、17000两和8000两。如果某个职工顶人力股1厘,在这三年,分别可得到85两、1700两和800两的分红。如果顶人力股9厘,则分别可得到765两、15300两和7200两的分红。
在本阶段,职工用于顶身股的数量一般在1~2厘左右,和总经理(9~10厘左右)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对于未顶人力股或拥有少量顶身股的职工而言,能够不断攀爬,从而得到更多的身股,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从分号经理到总经理:物质激励+社会性激励
在本阶段,分号经理的辛金和顶身股所带来的分红进一步增加。以多数票号,每个账期正常的分红水平为标准(每厘分红800~1000两左右),各地分号掌柜和中层管理人员的身股在5~6厘,可以分到4000~6000两,这与七品知县的收入(1年1050两,4年即为4200两)相比,已基本持平甚至略有超出,如果再加上每年的免费供给(住宅、衣服、饮食等)和辛金,其物质报酬甚至要高于七品知县。
虽然身股可以逐渐递增,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止步于1股(总掌柜身股最高为1股,是山西票号的行业“潜规则”)。在这一时期,交往关系网络这种社会性激励开始发挥作用。因为山西票号的业务主要靠在外的分号经营,“总店大都出巨款为分店经理捐一候补道之官衔,以增高经理人之人格,且万一遇诉讼时,出入官衔亦较占便利焉”(见东海所著的《记山西票号》)。此外,根据我们对34个非家族经理“社会交往网络”的分析,15位经理在任分号经理时,与政府官员的交往都十分密切,在交往过程中,有些经理甚至获得了官职,并以此来谋取政治或经济利益。可以说,票号经理人通过社会资本的积累,改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使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担任总经理后:信任+控制权
在担任总经理后,非家族经理的身股和辛金基本已达到顶点。但从激励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财东的充分信任为总经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感型激励。“票号财东一旦选中聘用总经理,则将资本、人事全权委托经理负责,一切经营活动并不干预,日长盈亏平时也不过问,让其大胆放手经营,静候年终决算报告。苟非人力所能制止而散失资金,财东不但不责经理失职,且加慰勉,立即补足资金,令其重振旗鼓。”正因如此,大德恒票号经理颉尊三曾写道:“由财东之识意的信赖经理,于是经理以忠义之答报知遇,此理之固然者也。”
控制权回报更多的是满足经理人高层次的需要,如满足了施展才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感觉自己处于负责地位的权力需要。虽然其激励效果会受到经理人任期的影响,但山西票号实施的终身雇佣制度为其获得持久的控制权回报提供了保障。
才俊型职业经理人能在外企发展的很好,但如果在民企发展,就必须学会应对的封建专制传统劣根性企业组织环境。故,九同企管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在中国民企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赖以成功的最大因素不是其专业管理技能,而是如何面对企业劣质环境谋生存、求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行和发展职业经理人制度已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探索阶段、试水阶段、逐步推广阶段、全面推广阶段;
国企用人制度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一个原则”——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2)贯彻“两个结合”——结合央企定位、结合企业长远发展
(3)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市场机制、尊重价值创造、尊重契约精神
(4)抓好“四个体系”——选拔任用体系、素质培训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监督管理体系
(1)职业经理人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形式。上级党组织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广开推荐渠道,依规考察提名,严格履行选用程序。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推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
(2)一般人才和特殊人才
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对特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委托人才中介机构推荐等方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建立分级分类的企业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规范企业各类用工管理,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真正形成企业各类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
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区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近些年来,在一些农业欠发展的地方,虽然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了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这都是我们鼓励、支持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些农业企业牵头兴建了现代农业园区,这也是我们优先扶持的集约化生产经营示范基地,但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园区却因为缺乏真正懂得经营管理之道的人才,逐渐成为一张空壳,抑或直接走向散伙。尤其是一些合作社和园区,因为在制度上未能得到实质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投资者与经营者不分家,领头人一旦“眼高手低”,生产经营能力水平有限,身边又没有能人相助,最终则只有走向失败。又然而,因为大多数农业产业投资大、周期长,咱是禁受不起失败的;
杭州市余杭区被称为“浙江经济第一区”,那里从2019年开始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甚至开出了最高百万的绩效奖励,引来众多职场精英人士争相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