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31 22:22
肩宽/肩峰宽(shoulder breadth,a-a,M35/shoulder(biacromial)breadth):左、右肩峰点(a)之间的直线距离。
受试者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背面,先用两食指沿肩胛冈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即肩峰点,再用测径器测量两肩峰点间的距离读数。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1)肩宽/肩峰宽:左、右肩峰点(a)之间的直线距离。
(2)最大肩宽/肩最大宽:在三角肌部位上,上臂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
(3)总肩宽:指在后背处从左肩端经后颈中点(第七颈椎点)到右肩端的弧长。
或定义为——被测者手臂自然下垂,测量左右肩峰点之间的水平弧长。
身高肩宽指数(stature-shoulder breadth index)=(肩宽/身高)×100
身高骨盆宽指数(stature-crista iliaca index)=(骨盆宽/身高)×100
身高肩宽指数和身高骨盆宽指数分型如表所示:
肩宽骨盆宽指数(acromio-cristal index)=(骨盆宽/肩宽)×100
注:即肩峰髂嵴宽度指数=(髂嵴间宽/肩宽)×100
(2)大转子间宽/大粗隆间径/髋宽:左右侧大转子最向外侧突出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注:测量大转子点高时采用股骨大转子最高的一点,即大转子点(tro),而不是最向外侧突出点。
躯干宽指数(trunk breadth index)=(大转子间宽/肩宽)×100
髋宽指数(hüftbreiten-index)=(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100
(1)身体各部相对平均值对身高的百分比(男性),可以采用以下数据:
按布纳克的计算,身高增加1厘米,即增加0.61%(依身高165厘米计算),下肢全长便增加0.63厘米,即增加0.71%(依中等下肢全长88厘米计算),而肩宽则增加0.17厘米,即增加0.45%(按中等肩宽37.5厘米考虑)。
因此,高身材的人大致都是腿较长,肩较窄。
注:使用不同测点(大转子点、耻骨联合点或髂前上棘点)测定下肢全长(下肢长)、全腿长(腿长)、大腿长结果也有所不同。然而,任何一种测量法都测不出下肢全长(下肢长)、全腿长(腿长)、大腿长的精确的解剖学长度。这里介绍髂前上棘点和耻骨联合点距地面的两个高度的半数来确定下肢全长;这一尺寸表示由腹股沟点至地面的下肢全长;这个点近似于股骨头的顶点。
(1)《2015 7차 한국인 인체치수조사사업》中,韩国男性(n=3189)身高均值为1722.4mm,肩峰宽均值为396.1mm,身高肩峰宽指数均值为23.01。
身高与肩峰宽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归方程——y=0.1595x+121.4;r=0.49
根据相关系数r可知,身高与肩峰宽正相关,相关性中等。根据回归系数(斜率)可知,身高每增加1cm,肩峰宽增加0.16cm。
(2)身高与身高肩峰宽指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归方程——y=-0.0041x+30.013;r=-0.24
青春期,男生上体的围、宽度增长得快些,女生则是下肢的围、宽度增长得快些。
男生胸围、肩宽的年增长值高峰分别为3.7厘米和1.6厘米,比女生的3.5厘米、1.3厘米大0.2厘米和0.3厘米。11—21岁的男生共增长21.4厘米和9.20厘米,分别比女生的15厘米和5.3厘米大6.4厘米和3.9厘米。
相反,女生大腿围年增长值的波峰为2.3厘米,比男生的2厘米大0.3厘米。11—21岁的女生大腿围共增长11.2厘米,比男生的9.6厘米大1.6厘米。
由于男生的肩宽、胸围比女生的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因而总增长量大,而女生的大腿围比男生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因而总增长量大,所以就形成了男生上体宽粗、下肢细长,女生则是上体窄细、下肢粗短的体型。
(1)人们是这样强调最显著的两性差异的——男子肩宽大于骨盆宽,女子骨盆宽大于肩宽。正如杜瓦尔(M.Duval)等人所说,这个论述过于夸张。正确的表达或许可以是这样的:男子肩宽骨盆宽差异较大,女子较小。韦森伯格在俄国南部的犹太男子中发现,他们骨盆宽(即腹宽)为277mm,肩峰宽为362mm,犹太女子的骨盆宽为281mm,肩峰宽为336mm。但是,女子的骨盆宽不一定,也不是在每一地区,都比男子宽。正如萨金特所说,对于17—20岁之间的美国人来说,女子骨盆宽的相对宽度(即骨盆宽/身高)比男子大,即但绝对宽度却比男子小。
注:骨盆宽又称为腹宽,区别于大转子点间宽和臀宽,后两者绝对值女性略大于男性。
(2)青春期前男女肩宽与骨盆宽差异较小,青春期末,女性肩宽明显不如男性,但骨盆宽与男性接近。我国城市女生20岁时肩宽平均为34.85cm,男生平均为38.46cm;而女性骨盆宽平均为27.11cm,男性平均为27.12cm;女性肩盆宽指数即[骨盆宽(cm)/肩宽(cm)]×100,随年龄增长而加大,表现女性臀部比较丰满的体形特点,而男性肩盆宽指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女性胸围在青春期增加约20cm,增加幅度低于男性。大腿围女性始终大于男性。这种差异可能与两种性激素作用部位不同有关,使体脂具有性别差异。最终男性形成肩部宽、胸围大、骨盆窄、肌肉发达的男性体态,女性则形成骨盆较宽、肩部较窄、胸围较小、体脂丰满的女性体态。
(3)如图所示(单位:cm),横轴为骨盆宽,纵轴为肩峰宽,实线为男孩,虚线为女孩。青春期以后,同等骨盆宽,伦敦和香港女孩肩峰宽明显小于男孩。
肩宽、髂宽、髋宽这三个宽度正好将人体躯干分成两个梯形,如图所示:
一般正常儿童少年,(髂宽/肩宽)×100和(髂宽/髋宽)×100两指数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髂宽/肩宽)×100指数,男性从小到大无显著差异,有一定稳定性,易于预测。而女性随着进入青春发育期,由于骨盆宽度增加,(髂宽/肩宽)×100指数从12岁后逐渐增大,到16岁后才能稳定下来。从12岁到16岁的4年间,该指数平均增大6.8%。由于12岁以后骨盆向横向增长明显,女性肩本身又比男性窄,所以女性(髂宽/肩宽)×100指数高于男性。
(髂宽/髋宽)×100指数,一般男少年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变化相对稳定,易于预测。女少年在8岁以前趋向男性,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女性化逐渐明显,髋部的增宽使指数下降与男性有明显的差别。
据站立时测定,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由于性别、年龄、体型不同,人体重心位置略有不同。一般男子重心位置的相对高度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由于女子的骨盆带较大、肩带发育弱于男性,脂肪多半集中于臀部和大腿,而男子多在背、胸、腹部的缘故。
(1)据我国学者调查,18~25岁男青年肩宽平均为38.6cm,而同龄女青年肩宽平均为35cm;按肩宽/身高指数比较,女子为男子的96.9%;女子的骨盆宽/身高指数,约为男子的106.8%。
与男子相比,女子的下肢较短,躯干相对较长;肩胸部较窄,臂肌力量弱,负重能力差;骨盆相对较宽,皮下脂肪较厚(皮下脂肪厚度平均女子相当于男子的2.73倍),因而臀部较宽大,臀部和大腿质量较大。这就导致了女子体型上体窄细、下肢粗短、肩窄臀宽。这种体型身体重心低,平衡能力强,有利于进行艺术体操、高低杠、平衡木及自由体操等项目。
由于女子下肢短,尤以小腿更明显,导致步幅小;大转子间距大,股骨和髋骨间倾斜的角度大,在做下肢动作时,骨盆摆的幅度比较大。因而影响了女子的运动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女子的弹跳能力。有人认为女子跑的能力为男子的86%,跳跃能力相当于男子的76%。
女子的力量比男子小,成年女子的力量约比男子小1/3左右。体重相同的男女之比,女子也较男子的力量小20%左右。女子上肢力量比男子小得更多(女子上肢力量约小43%-63%,下肢约小27%)。
(2)经过测试分析男女田径、男女排球运动员(髂宽/肩宽)×100指数明显高于一般人,躯干更呈桶形。男女游泳和男子体操运动员(髂宽/肩宽)×100指数显著低于一般人,由于这两项对上肢力量与肩带宽度的要求,优秀运动员躯干呈倒三角形。
在选材工作中,常使用(髂宽/肩宽)×100和(髂宽/髋宽)×100两指数来反映躯干的体型特征。一般认为,桶形躯干更有利于运动,肩较宽有利于肩带肌力量,髂较窄有利于髋关节的灵活性,并在外观上呈现倒三角形的优美体型。但是,髂过窄,常常不利于发展腰部力量谓之细腰无力。在运用(髂宽/肩宽)×100指标时同时关注(髂宽/髋宽)×100,即髂宽与髋宽越接近越好。这将更有利于髋关节的灵活性和保持运动的直线性。
髋关节窄的运动员(在选材时女性指标应向男性指标靠拢)性成熟后,肌肉得到迅速发展,下肢肌肉群,特别表现在臀部肌肉群,更为明显,外型看上去有些“翘臀”,臀纹球状者更好。这表现出臀部肌群结实有力,这类运动员往往蹬地和起跳都比宽髋的学生积极有力。
在选材时,对肩宽、髂宽、髋宽三个宽度的要求是:男——髂宽/肩宽=70%,髂宽/髋宽=90%;女——髂宽/肩宽=75%,髂宽/髋宽=85%;不选细腰宽臀的人。
在注意(髂宽/髋宽)×100指数的同时,还应注意正梯形中ab的高度。在田径与跳跃项目选材中,ab越小越好。
(1)中国18-25岁青年体质调查测量数据的平均值(节选)如表所示:
注:根据1979年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23项测试指标综合统计材料而编制。
(2)《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10000-88)》节选,以供参考:
(3)《GB/T10000-2023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节选,以供参考:
(4)山东省城市男女7-25岁的肩宽、肩宽百分位数表、身高肩宽指数、骨盆宽、骨盆宽百分位数表、身高骨盆宽指数、肩宽骨盆宽指数如图册所示:
(5)《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特点的比较研究》中,6~18岁儿童青少年男女生各年龄段身高、肩峰宽、骨盆宽如图所示,(肩峰宽/身高)×100、(骨盆宽/身高)×100、(骨盆宽/肩峰宽)×100如表所示:
(1)《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节选,以供参考:
(2)《日本人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7-98》节选,以供参考:
各身高段肩宽如表所示,以供参考:
由此可见,同身高,男性肩宽数值大于女性。
(3)《size-JPN 2004-2006》不同年龄层次的身高、肩宽以及身高肩宽指数,如表所示,以供参考:
《2015 7차 한국인 인체치수조사사업》中,男性(n=3189)(肩峰宽/身高)×100均值23.01,标准差1.02,标准误0.02;女性(n=3221)(肩峰宽/身高)×100均值22.57,标准差0.97,标准误0.02。男女均值相差0.44,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17.71,p=0.00000),效应量中等(d=0.44)。各百分位数值如表所示,由此可见,(肩峰宽/身高)×100同一百分位数男性大于女性:
《1988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Army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和《2010 Anthropometric Survey of U.S. Marine Corps Personnel: Methods and Summary Statistics》节选,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