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20
胆囊息肉,也称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是指起始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该病变的病因复杂且各异,可能与胆固醇代谢不良、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胆囊息肉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10%,男性稍多于女性。病理学角度上,可以将胆囊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两大类,其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
由于胆囊息肉是很多胆囊疾病的统称,故病因各异。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右上腹或隐痛,甚至表现为右肩部放射痛,后背放射痛等,以进油腻食物后加重,用解痉药可以缓解症状。
医生查体时可发现右上腹或上腹部的轻度压痛,常无反跳痛,亦无腹膜炎的表现。
除胆绞痛外,还可以出现恶心、呕吐、厌油腻、腹部胀满、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
有时患者会病情加剧,出现全身乏力、不适、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还可以出现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尿黄或尿色加深,全身皮肤、巩膜黄染等。
同时,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性、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厌油腻、肩部或背部放射痛等;局部表现上腹或右上腹的疼痛,腹胀。
医生查体时可发现上腹局限性腹膜炎,如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并出现特有的Murphy征阳性,即手拇指顶住右肋缘和腹直肌外缘的交角下方、患者主动呼吸,如果炎症增大的胆囊壁触及手指,就会出现保护性的呼吸暂停。
一些特殊类型的胆囊息肉,如黄色肉芽肿性息肉,当炎症侵犯胆囊周围组织(包括胃、十二指肠、横结肠、胆管等),可能会形成各种形式的粘连、内瘘、肠梗阻或消化道出血等表现。
胆囊异位胰腺可以表现为血、尿淀粉酶增高等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胆囊异位肝脏可以出现右上腹痛、胆道出血、组织炎症、脂肪变性、胆汁淤积甚至肝硬化等。
胆囊异位胃肠黏膜可有分泌功能,可以产生炎症和溃疡等。
当患者无临床症状,无恶变危险因素,医生会建议患者追踪观察。如果息肉不再增长,保持稳定,定期超声检查即可。
肝胆外科、普通外科、消化内科。
医生大多建议患者接受超声检查。该检查无创、方便易行、廉价、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为首选检查,尤其对胆固醇沉积症、胆囊腺肌症等,都有独特的影像显示,是常规体检、随访的必备设备。
当怀疑有胆囊腺瘤或胆囊腺肌症,甚至胆囊癌时,医生会安排强化CT帮助了解肿瘤的确切大小、血供情况、周围淋巴结的情况、肿瘤组织与胆囊壁、周围肝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诊断和进行鉴别诊断。
有时医生也会安排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了解胆囊、胆囊管和肝内外胆管有否变异、有否其他胆道疾病等,以帮助和进行鉴别诊断。
胆囊息肉最需与胆囊结石相鉴别,有时胆囊息肉可以和胆囊结石并存,且临床表现相仿,无法从临床表现上进行鉴别。
需要靠超声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最主要的特殊鉴别点是:胆囊结石多表现为强回声、后方有声影、且随体位移动,而胆囊息肉多表现为低回声、无声影,且不随体位移动。
慢性胆囊炎从临床表现上易于和胆囊息肉混淆,主要靠超声检查或CT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慢性胆囊炎的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是胆囊壁增厚,且为弥漫性增厚,黏膜像完整,无中断。也有胆囊壁局限性增厚的情况,但黏膜像一定是完整的,无中断。
胆囊癌早期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等到肿瘤长大,堵塞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侵犯胆总管或周围组织如肝脏、胃、十二指肠或结肠时,则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消化道梗阻等。
从超声检查看,胆囊癌的主要影像特征是:肿块较大、基底较宽、与胆囊壁界限不清、黏膜中断、甚至侵犯胆囊壁、有血流信号等。
当发生胆囊内胆汁淤积时,胆囊过度充盈,排空障碍,超声影像特点为,与胆囊壁无关的不定型有回声物,无声影,改变体位移动缓慢,有悬浮或漂移感等。
还有一些少见的胆囊变异,如胆囊折叠等,需与胆囊息肉相鉴别。
胆囊息肉以外科治疗为主,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治疗决策,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切除。
如果胆囊息肉出现了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需按照不同的疾病急诊治疗原则进行。
主要是针对胆固醇性息肉进行的饮食指导,如:
主要是针对胆固醇性息肉的药物治疗。胆固醇沉积症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定,可以服用胆汁酸盐1~3个月,观察胆固醇沉积症是否变化或消失,如果有效则继续服用。如果无效,建议停药。
由于胆囊息肉几乎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故其检出主要靠超声检查,定期(3~6个月)、连续的随访至关重要。对以下情况均应行胆囊切除术以防癌变:
但以上六点不是鉴别息肉良恶性的诊断标准,只是以恶性病变的概率大小在临床上判断的指标,如息肉直径<5mm,多发,年龄<30岁,恶变的概率<5%;而息肉基底宽、单发、合并胆囊结石或年龄>50岁,恶变的概率约为15%。
有学者认为,对于无手术指征的胆囊息肉,进行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息肉的生产速度。有学者对息肉的中医中药治疗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两个成熟的方案供选择。
第一个方案是乌僵薏四汤: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成方。
第二个方案是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胆囊息肉通常不会有症状,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当手术切除后,息肉可以完全切除,通常患者完全治愈。
如果手术切除的息肉确诊为恶性,通常按照胆囊癌处理,不在该病讨论范围。
并发症
关于胆囊息肉的并发症,根据息肉本身的性质决定。而胆囊息肉手术并发症,多是胆囊切除术后相应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有报告称: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有持续性或发作性上腹痛发生率为23.8%~37%,其诊断标准为疼痛位于腹上区和(或)右季肋区,并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支持标准是: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必须包括以下所有条件:
支持标准有:
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拮抗剂、胃肠动力调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抗抑郁药及中药等。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可能与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流人肠道的节律与流量变化及胆汁酸吸收不良相关。处理上,应使用促进胆汁分泌的药物,并消除腹胀和补充胰酶。
至于残余小胆囊和残余胆囊结石、胆总管残余结石等问题,属解剖异常、手术操作困难,或胆囊结石术后的一些特殊问题,不在此详细介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