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素

更新时间:2022-08-25 17:15

胡敏素是指土壤腐殖质的成分之一。黑色,性质不活泼,是一种惰性的腐殖质,最难分解,可以在土壤中存在千年以上。胡敏素为腐殖质中与土壤矿物质结合最紧密的组分,酸、碱或有机溶剂都无法将其提取出来。

定义

胡敏素是土壤中与矿物质部分牢固结合的腐殖物质的总称。胡敏酸与矿物质的结合物,较难溶于水,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不能直接溶于一般弱酸弱碱,但用氟氢酸破坏黏土矿物后可溶子碱。分子较胡敏酸简单。由于与矿质部分牢固结合,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在各组腐殖物质中,它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最小。

简介

土壤腐殖质的成分之一。黑色,性质不活泼,是一种惰性的腐殖质,最难分解,可以在土壤中存在千年以上。同一土壤中,富啡酸的平均分子量最小,胡敏素的平均分子量最大,胡敏酸则处于富啡酸和胡敏素之间。胡敏素的醇羟基比富啡酸和胡敏酸高,但富啡酸中羰基含量最高

有人根据它的本性认为它可能处于胡敏酸和碳化物之间的过渡地位。威廉斯则认为胡敏酸经过干燥或冷冻变形而成为胡敏素,并且认为这个变性过程是不可逆的。由于它的不易分解性,对于形成土壤团粒结构也不起胶结剂的作用,因而认为黑腐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对土壤无益。

腐殖质

腐殖质是指动植物残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腐殖质对元素的迁移主要表现为有机胶体对金属离子的表面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以及腐殖酸对元素的整合作用与络合作用。腐殖质可分为胡敏素、胡敏酸和富里酸,后二者合称腐殖酸。腐殖质在土壤中的功能与其分子形状和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腐殖质的分子质量因土壤类型及腐殖质组成的不同而异,即使同一样品用不同的方法测得的结果也有较大差异。腐殖质整体呈黑褐色,但不同腐殖物质的颜色因不同组分的分子质量大小或发色基团(如共轭双键、芳香环、酚基等)组成比例的不同而不同,其颜色有深浅之别。富里酸的颜色较淡,呈黄色至棕红色;而胡敏酸的颜色较深,为棕黑色至黑色;吉马多美朗酸的颜色比胡敏酸浅,一般为巧克力棕色。腐殖质的光密度与其分子质量大小和分子的芳构化程度大体呈正相关。

胡敏酸

土壤中只溶于稀碱而不溶于稀酸的棕至暗褐色的腐殖酸。含碳和氮的数量稍高于富啡酸,而氢、氧则相对较低。分子量较大,芳化度高而离解度较小,平均停留时间可达80~3000年。

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呈褐色,分子量在400-100000之间,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构成,碳、氢比值高。其分子结构中的核有芳香环杂环和多环化合物,它们由碳链或键桥连接成疏松的网状。胡敏酸分子的边缘有官能团羧基、酚羟基、甲氧基、酰氨基等。这些官能团决定胡敏酸的酸度、吸收容量及与无机物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物的能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