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

更新时间:2024-10-17 21:33

胡松(1490年10月27日—1572年9月3日),字茂卿,号承庵,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人,祖籍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明朝中期大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弘治三年闰九月十四日(1490年10月27日),胡松出生于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胡松自幼成长,风度翩翩,举止文雅,他出入时,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注视着他。在担任县里的学生时,他就擅长写文章。

正德八年(1513年),胡松参加应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登科入仕

正德九年(1514年),胡松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嘉兴推官。不久之后,有位御史巡视嘉兴,询问知府如何审讯和处理囚犯的大小事务,知府一时错愕,不知如何回答,这时胡松在旁边详尽地代为回答。御史对此大为惊奇,说:“胡推官上任才不到十天,竟然就能如此应对自如,那么处理浙东浙西的各种公文又有何难呢?”从此以后,御史每次巡视地方,都会带上胡松一同前往,而胡松则因公正判决、没有冤假错案,以及能够辅佐御史彰显威严与仁爱的名声而著称。

正德十四年(1519年)十一月,胡松被召入朝廷,任命为陕西道监察御史。他曾上书议论临清皇店的问题,说:“宦官首领们仗着皇帝的宠信,难道就不应该收敛自己的行为,以免剥削百姓谋取私利吗?”然而,这份奏疏并未得到回应。

正德十六年(1521年),胡松奉命巡按山东,更加严正地秉持公正,严厉打击贪赃枉法的官吏,使得那些贪墨之徒都望风而逃,纷纷解下官印离职。然而,当他意识到某些事情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时,便以生病为由辞官归乡。

忤桂外调

嘉靖六年(1527年),胡松的病已经痊愈,被任命为浙江道监察御史。当时,有位名叫王琼的大臣,虽然有才能,但为人奸邪,因此曾与宦官勾结,几乎因都察院的弹劾而被发配边疆。此前,杨廷和执掌朝政,而桂萼则因在礼仪问题上提出独到见解而迅速崛起,他厌恶杨廷和而偏爱王琼,便借边境事务为由推荐王琼出任陕西统帅。七月,胡松极力上疏弹劾王琼,并指责桂萼的偏袒行为,这触怒了明世宗,导致他被贬为廉州府推官。当时,桂萼正得势,态度傲慢,御史程启充周在也上书为他辩解,但胡松却因此在宫门之下遭受杖刑。后来,王琼接替了桂萼的位置,担任吏部尚书。有人劝胡松不要再前往赴任,胡松却说:“被贬谪的臣子怎敢计较后果呢?”他独自驾车,急速前往上任。当时,有个宦官占据了百姓的荔枝园,胡松将荔枝园归还给了百姓。宦官警告说:“这位是性格刚强的推官,他不怕得罪高官大臣,却难缠得很,我们还是小心避开他吧。”

嘉靖十二年(1633年)七月,胡松被调任为广信府同知,但还未上任,又被提拔为福建按察司佥事。在福建,泉州府库丢失了千两黄金,官府将守库人关入监狱,审讯得非常紧迫。唯独胡松对此表示怀疑,他说:“守库人只是个弯腰驼背的小人物,而且盛夏时节他只穿着单薄的衣服,怎么可能藏匿并偷运出那么多金子呢?”经过深入追查,发现原来是副职官员与地方官吏勾结作案,他们最终都依法受到了惩处。又有一次,永春的官吏和士兵在追捕山岭上的盗寇时,途经一个山村,村民们惊慌之下相互抵抗,结果被误认为是盗寇,抓获了四十多人,这些人被迫承认自己是盗寇。胡松察觉到这其中有冤情,于是释放了他们,众人对此深感欢喜并心服口服。不久后,胡松被任命为当地分守道的布政司参议。泉州原本有一座院落用来安置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这块地位置重要,几乎要被有权势的人占据。他们向朝廷申请,希望将这座院落迁移到城外的小岛上。胡松坚决反对,他说:“官府考虑到这些病人即将死去,才为他们提供衣物和粮食,如果现在将他们迁移到远离人烟的小岛上,他们立刻就会死去。作为臣子,如果不能向皇帝表明这种仁慈的做法,还怎么有脸面担任官职呢?”最终,迁移院落的计划被搁置了。

嘉靖十四年(1635年)二月,胡松升为河南按察副使,负责大名府的军事事务。在大名府任职期间,胡松的名声更加显赫。

嘉靖十六年(1637年)八月,胡松升为云南右参政。恰逢国家庆典,明世宗颁布恩典,胡松随后又调任贵州按察使。在贵州,当地酋长安万铨有一个叫易棐的得力助手,此人勇猛如虎,是安万铨的左膀右臂。御史想借安万铨的势力,便指使安万铨的侄子安仁去劝说易棐归顺朝廷。然而,安仁却以生病为由推辞了。胡松得知后,写信给安仁,晓以利害。安仁被胡松的信所打动,于是前来拜见胡松。但御史却将安仁下狱,这一举动激起了当地夷人的愤怒,他们聚众围攻,场面汹汹欲乱。胡松再次写信给安仁,言辞恳切地分析了当前的利害关系。安仁被胡松的诚意所打动,终于认罪并请求将易棐绑来以表忠心。在胡松的斡旋下,这场风波得以平息。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胡松升为广东右布政使,不久又转任左布政使。然而,因母亲去世,胡松不得不回家守丧。守丧期满后,胡松重返官场,继续担任原职。在他的治理下,官府对百姓的侵扰大大减少,胡松运用自己的策略,使数以万计的老弱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总督河道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五月,胡松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负责督理河道治理工作。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二月,明世宗命胡松以原官职总督漕运,并巡抚凤阳。在治理河道方面,前任官员詹瀚因黄河决口,提出开凿赵皮寨支河以分流洪水、减弱水势的建议。但胡松认为,与其开凿赵皮寨支河,不如选择孙家渡,因为孙家渡方案可以节省近十倍的费用。当时詹瀚担任刑部侍郎之职,他极力反对胡松的建议。在总督漕运期间,胡松发现淮新城位于河流冲要之地,经常遭受洪水侵袭,需要不断修筑堤防。胡松认为,与河流相抗并非长久之计,建议将淮新城迁移。同时,他也提出将河道疏导入海,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建议并未能立即实施。然而,后来接替胡松的人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成功解决了问题,这也证明了胡松的前瞻性和正确性。此外,胡松还创新了转漕法,清除了清江浦地区长期存在的积弊,并将这些改革措施制定为明确的法令。他还曾上书请求废除淮安、凤阳两地墨守成规的守旧官员。对于凤阳守官送上的千金贿赂,以及宫中权贵的说情,胡松都坚决不予理会。

复任京职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九月,胡松被调入朝廷担任户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月,胡松升任户部左侍郎,并提督太仓。五月,升为工部尚书。当时内阁首辅严嵩正处于权势鼎盛时期,而伊王朱典楧则放纵私欲,计划扩建他在洛阳的府邸,预算直逼十万金。为此,他向严嵩行贿了其中十二万,严嵩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然而,胡松上疏指出,这违背了祖宗的制度,并且当前时局紧张,不应轻易答应此类请求。严嵩虽然心中不悦,但最终还是没能改变胡松的立场。正值此时,敌人大举入侵,咸宁侯仇鸾率领边关军队入京护卫,因此得到明世宗的宠信。他计划将全部军队移至京城,并将武器库中的兵器搬运到军营中,以方便调配使用。但胡松认为,边关军队本为守卫边疆的外围力量,如今却被调入京城内部;而武器库中的兵器,本是京城内部的重要防御资源,现在却要移至军营外部,这完全违背了加强京城防御、防微杜渐的原则。因此,他坚决反对这一提议。胡松深感户部事务日益繁重,而由于上述两件事与权臣产生的嫌隙也愈演愈烈,他预感到自己可能遭遇不测之祸,因此忧虑成疾。有时在与客人交谈时,他会突然晕倒。

致仕归乡

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月,胡松上疏请求致仕归乡,明世宗批准了他的请求。

胡松回到家乡后,病情逐渐好转,而他的父亲胡淳当时仍然健在。胡松每逢年节都会设宴,邀请宗族中的长辈和旧友,亲自捧杯向父亲敬酒祝寿。父亲去世后,胡松仍然按照礼仪表达悲痛和怀念之情,就像小时候那样孝顺。他对弟弟胡柏充满了兄弟之爱,因为弟弟没有自己长寿而感到悲痛,弟弟去世后,胡松每当提及此事就忍不住呜咽,他对弟弟的抚爱和关怀真的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胡松曾经担心家族人口众多,但住房狭窄,难以满足需求,于是他先削减自己的土地,建造了六间楼房,让全族的人按辈分居住,并说:“礼义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变通的。”胡松在家乡居住多年,虽然朝廷的台察、守相等官员的旌旗和信使接连不断,但他不再过问私事,只是默默地在乡间行善积德。都御史周如斗和御史刘世曾都曾上疏推荐胡松,赞扬他的年龄和德行,请求朝廷关怀他,明世宗也得知了此事。

卒于故里

隆庆六年七月二十七日(1572年9月3日),胡松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万历三年(1575年)正月,朝廷赐给胡松全葬的礼遇,并派遣官员负责监督办理丧事。

主要影响

胡松历仕近四十年,其政绩颇丰,主要如下:

历史评价

明世宗朱厚熜:①尔陕西道监察御史胡松,绩学明经,蜚声甲第,司刑剧郡,擢职宪台。奉公竭献纳之猷,按部展激扬之志。录其劳效,锡以宠名。(《陕西道监察御史胡松同妻敕命一道》)②尔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胡松,育德慎修,逊志典学。粤自毕进,士佐郡刑,执政者言尔经德不回,守法专固,召居六察,俾摄㦤纲。顾以抗疏忤时,仍黜郡士。念尔忠悃,擢任大邦。寻晋秩于宪台,荐升华于藩辖。八闽退壤,迄被恩威。及分宪车,往使汴臬,简孚审克,茂着祥刑。顷念滇南万里,民不堪命,云霓延颈,从尔来旬。肆尔导化有方,绥来无闲,俾朕无吠畮之忧,而百姓遂闾阎之乐者,性尔良牧是嘉,兹以大享覃恩。(《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胡松同妻诰命一道》)

明神宗朱翊钧:惟卿擢秀贤科,服官郡理。简居台宪,纠劾不避权豪;更陟臬藩,勤敏克裨任使。暨登开府,效绩河槽。乃升卿贰之班,遂正司空之席。历扬中外,久着声猷。爰以陈情,得从休致。方冀林邱之燕乐,䟊闻馆舍之弃捐。兹举彝章,特颁祭葬。邮恩孔渥,尚克歆承。下葬文曰:卿昔居崇抚,劳勋有闻。晚遂怡间,缙绅推重。奄兹长逝,窀穸倏临。谕祭载颁,式备终始。乡灵如在,尚克慰歆。(《论祭葬原任工部尚书胡松文》)

江珍:从公事肃皇帝,见公扼腕谈时事,亟称古大臣进退之节,余深有味乎其言。居无何,而公释政归矣,岂诚有激于衷者耶?方袁州窃柄,三事大夫籍响竞趋者,岂不愉快?然卒不免于瑕疵,独公正色不同,慎始令终,则辨之早矣。语曰:贵其所以贵者。贵其谓是乎?(《尚书胡公传》)

汪道昆:绩溪为吾徽下邑,邑称胡尚书者三。三尚书者,大司徒富、大司空松、大司马宗宪也。司徒先司空,以积劳显,为世劳臣。司马差后司空,以武功显,为世功臣。司空中起以骨鲠显当时,卒之直节不回,引身不辱,名实无阙,有古大臣风,即公也。(《明故工部尚书致仕进阶荣禄大夫承庵先生胡公墓志铭》)

王世贞:夫先公固知世有执事文矣,不佞当已庚时,尝望见公颜色,朝行中已又一接公绪论,以为恭俭撙节,君子也。敌大入,公卿将相腰糗糒而口戎务,即致命遂志,无踰此者。公逡巡而陈乞骸之疏,不自虞忤,虽内迫于相严,外迫于侯鸾,而计无所之,公固无匿力也。天子方按朝籍而责九卿怠缓之罪,非死而徙耳,独宽然纵公以其官归,知公无匿情也。公归二十馀载,而用寿考功名终,当时所谓公卿将相,毋论若隔世,即敌亦再纳款质子矣。戴君又言公治河所部济,而济有夏相父祠,夏以属公,佯若弗闻也者。夫公一论劾太宰,再左权相,抑悍王,折幸侯,几身殉者数矣,而卒不废,此岂亦天幸哉!不佞窃负知公,故不辞廷炰而为状,以俟太史之采。(《明故工部尚书致仕进阶荣禄大夫承庵胡公行状》)

叶向高等:卓有丰裁,亦可师表一世也。(《明神宗实录》)

张廷玉等:居家以孝友称。(《明史》)

胡位咸:瞻公之像,清高教重。博带峩冠,须欲发动。公之治绩,邦土司职。利在民生,功在社稷。公之遭际,一秉坚贞。进固非幸,黜亦足荣。公之气节,不激不挠。陈善闭邪,正色立朝。式公之阊,惟孝与友。读公之书,性欧与柳。公福无量,老犹具庆。公德无量,荣及子姓。(《尚书公像赞》)

轶事典故

恂恂恭谨

胡松是一位谦逊恭谨的长者,无论出入何时,即便是徒步遇到小孩子,他也会平等地以礼相待。即便是田间劳作的农夫和街巷中的老人,他也会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一年的收成,比较物价的涨跌,滔滔不绝。

以自媮志

胡松年轻时喜欢写诗,与边贡方豪等人在诗坛上齐名,他们的诗作相互唱和,难分伯仲。他的行草书法流畅俊逸,自有法度,但他只是以此来自娱自乐,并不想在士大夫中争名夺利。

民力筑城

胡松初为嘉兴府的刑狱,掌理平湖县,政绩颇佳,深得百姓爱戴。当时沿海倭寇猖獗,骚扰之事时有所闻,郡府为加强防范,考虑发动民力筑城防御。胡松听说筑城的事后,连夜赶往郡府面见知府,说:“平湖的百姓思想单纯,很难让他们了解筑城抵御倭寇的重要性,不如在倭寇来犯时把我押到第一线抵御倭寇,平湖的百姓都曾受过我的恩惠,看到这种状况,一定会替我着急,这时再要求百姓帮忙筑城,一定能得到百姓支持。”知府同意了胡松的提议,果然,百姓在见到胡松危急时十分害怕,于是纷纷拿着工具加入修筑的行列,不到一个月,城墙就建好了。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胡松著有《承庵文集》。

史料索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