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2 16:08
胡经甫(1896年11月21日—1972年2月1日),出生于上海,广东三水人,昆虫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1896年11月21日,胡经甫出生于上海。
1913年,入读于东吴大学生物系。
1917年,从东吴大学生物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生物系助教。
1919年,获东吴大学生物系硕士学位。
1919年—1920年,任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讲师。
1920年—1922年,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系,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2年—1923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1923年—1926年,任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教授。
1926年—1941年,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
1933年,在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昆虫系任客座教授。
1941年,就读于菲律宾大学医学院。
1953年—197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72年2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胡经甫在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中国襀翅目、双翅目的蠓科的分类等方面做过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在无脊椎动物学方面对于淡水海绵及典型无脊椎动物的解剖等方面也有过研究。胡经甫整理出中国已经记载的昆虫种类名录,为从事昆虫分类的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从1929年开始,胡经甫开始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昆虫进行系统研究,记录每一种虫的文献出处、异名、分类地位和地区分布等,以为教学和研究提供查考依据。直至1940年,得以完成,收录4286页,25目,392科,4968属,共20069种。
1938年,胡经甫开始进行另一项昆虫学分类——襀翅目昆虫的分类研究,描述了该目昆虫139种,分属于5科,4亚科,32属和3个亚属,共有插图629幅。
1952年,胡经甫参加了对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细菌武器的调查研究工作。
1953年起,开始国防科研的研究工作。
截至1972年2月,胡经甫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近90余篇,代表著作有《中国的石蝇》《中国昆虫名录》《中国襀翅目昆虫志》等,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胡经甫.林奈的生平[J].动物学杂志,1957(02):4-5.
[2]胡经甫.云南生物考察报告—襀翅目(Order Plecoptera)[J].昆虫学报,1962,11(S1):139-160.
[3]胡经甫.中国襀翅目新种[J].昆虫学报,1973(02):97-126.
1922年,胡经甫在上海光华大学兼课。1924年,在燕京大学、清华学校兼课。
胡经甫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编写了“无脊椎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实验”等教材。
1919年—1920年,胡经甫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期间,讲授“普通动物学”和“普通植物学”等课程。
1922年—1923年,胡经甫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讲授“普通生物学”、“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和“生物标本制作法”等课程。
1926年—1941年,胡经甫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讲授“无脊椎动物学”和“昆虫学”等课程。
胡经甫备课充分,内容丰富,教材组织严密,讲解清晰、生动。他有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通俗易懂,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胡经甫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人成为了中国国内外的专家,如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病毒学家高尚荫院士,北京大学林昌善教授,昆虫学家赵修复教授等。
胡经甫的父亲是胡松圃,胡松圃毕业于香港黄仁书院,先后在厦门、上海、苏州等地任教。1896年,胡松圃任苏州省立高等学堂英文总教习,全家迁到苏州,胡经甫从小在苏州长大。胡松圃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又有中英文功底,还有自然科学知识,胡经甫与其他五兄弟从小就在家里受到父亲胡松圃的训读,学习了四书五经、百家文选、唐诗宋词及史记通鉴等,还学习了地理、数学等课程,更是学完了全套的英文读本,能做到中英文互译,这也为胡经甫的学业和事业打下基础。
胡经甫的第一任妻子是黛西,第二任妻子是龙乘云。
“胡经甫是中国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为生物学和昆虫教学科研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东南大学校史馆评)
“胡经甫是中国著名的生物科学教育家,是中国昆虫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国内外昆虫学界具有重要地位。”(《科学时报》评)
“胡经甫是国际闻名的昆虫分类学家,是中国昆虫学方面的老前辈,是我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他的一生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学习。”(北京大学林昌善教授评)
胡经甫入选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纪念发行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