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岭隧道

更新时间:2024-05-12 18:12

胡麻岭隧道(Humaling tunnel),是兰渝铁路特长隧道群之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与定西市渭源县交界处,隧道起点从榆中县龙泉乡的武家庄村引出,经过胡麻岭主峰、胡麻岭粱所在的黑山乡,终点止于渭源县秦祁乡白土坡村。

建设历程

2009年秋,胡麻岭隧道1标3工区3号斜井施工到182米处,意外发生了:由于隧道要穿越一个水库和一条河流,全线有3.6公里是富水粉细砂地层, 这种地层质地软弱,加上富含地下水渗透,在这种地层中施工极易发生涌水、涌砂事故。随后围岩开始快速弱化,遇水成流砂和泥砂浆,一不小心捅破马蜂窝一样的水囊,就会突水涌砂,造成连续塌方,单个掌子面月掘进由最初百米降至10米左右。

2012年3月,山东一家检测公司对胡麻岭隧道1、2、5号斜井正洞共计5844成洞米进行质量检测。此次检测分雷达扫描和钻芯取样。雷达扫描主要对正洞二衬混凝土厚度、有无空洞及钢筋间距等进行检测。钻芯取样即对二衬强度进行测试,正洞二衬强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至此,胡麻岭隧道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14年3月29日,随着一股清泉喷涌而出,宁夏军区某给水团援建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第一口降水井成功构筑。工程历时25天,终于成功打出一眼深180米的降水井,可见胡麻岭隧道建设的艰难。

2014年5月30日,斜井加正洞掘进超过13000米,从“蜗牛爬行”中实现“双倍跨越”。随后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在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注浆试验组传来喜讯,由该公司受托负责的胡麻岭隧道技术攻关组不负众望破解“国内罕见,世界难题”,胡麻岭隧道施工进度已由原来单个掌子面月掘进10多米增加到20多米,进入冬季以来,三工区组织了1200人的施工攻坚队,7个作业面有序推进,隧道二衬同步跟进。多时候,隧道一天只能掘进1米,4天掘进6米左右,即便如此,还常常有突如其来的渗水、涌砂情况,前一天刚挖好的1米隧道一旦涌砂便会回流2米甚至回流十几米,突然涌出的泥砂会把挖好的隧道淹没掉,在此前的5年多时间里,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了4次大突涌,清理出砂浆15万立方米。相当于2公里的隧道长度。

2015年夏,在世界隧道施工中享有盛誉的德国施工团队,自带设备到胡麻岭“应战”,干了一段时间后,无功而返,在放弃、撤离时认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隧道”。

2017年6月19日,胡麻岭隧道全隧贯通,届时,兰渝铁路已全线贯通。

建筑设计

胡麻岭隧道穿越黄土高原,地处湿陷性黄土地质地段,工程难度很大。胡麻岭隧道是典型的黄土隧道,它和岩石隧道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被雨水侵蚀后极易变形、容易发生垮塌,隧道开挖之后它会进行收敛、沉降,容易造成刚挖出来还未加固的隧道变形、下沉开裂。胡麻岭隧道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被各方专家院士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施工安全风险较高。

日常维护

凌晨两点钟,渭源迎来了一天最冷的时间,室外温度已经降到零下16摄氏度,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陇南工务段渭源桥路工区的14名桥隧工们,在90后工长石小刚的带领下,准备驱车前往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为这个被称为“豆腐脑”中打通的隧道把脉问诊。

被称为世界难题的胡麻岭隧道是兰渝铁路的头号重难点工程,自从全线通车以来,每天有超过一百余趟列车来回穿梭在胡麻岭隧道中,列车驶过全长13.611千米的胡麻岭隧道仅仅需要“八分钟”时间,保证隧道设备正常运转的重担就落在渭源桥路工区职工们的肩上,他们也成为保障列车安全驶过胡麻岭隧道的“八分钟”最坚强的守护者。

胡麻岭隧道穿越黄土高原,地处湿陷性黄土地质地段,洞身部分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受制于特殊的地质状况影响,胡麻岭隧道一直是渭源桥路工区职工们的重点照顾对象,为了及时掌握隧道内的设备变化情况,确保设备状况稳定,每周对胡麻岭隧道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成了职工们日常工作的必修课,每周超过一半的作业时间是在胡麻岭隧道中度过,隧道内哪里有结冰、哪里有渗漏水,他们都了如指掌。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职工们乘坐的黄色工程车停靠在胡麻岭隧道的8号斜井口,他们需要穿过全长340米的通道,直接进入当日的施工地点。进入春运,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低,“除冰”和“治水”成为职工们迫在眉睫的工作,由于隧道中的渗漏水点较多,加之胡麻岭隧道长度大,工作量随之加大。职工们往往是兵分两路,一路负责整治隧道内的渗水点,另一路负责清除未整治渗漏水的结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