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9 15:17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共占地760亩,纪念建筑物303处,坐落在被称为胶东屋脊的栖霞县牙山前怀的英灵山上,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群众建成最早、纪念抗战烈士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抗战烈士陵园。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陵园入口处气长存”、“英名千古”两座牌坊中间,屹立着“英灵再现,永世致哀”的大型铜雕。
烈士纪念堂内分别展出了张静源、张连珠、理琪、王文、于己午、于一心、任常伦、夏侯苏民、解文卿等37位著名烈士事迹,以及革命先烈从事革命斗争的珍贵文物。如闻名胶东的“一一·四”暴动时用过的大刀、长矛、土枪;著名的天福山起义时“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大旗;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烈士1936年写给各级党组织的信和他使用过的办公桌、手枪、钢笔;还有烈上鲜血的功劳证等。
通过烈士纪念堂,登上152级石阶,就来到被松涛包围着的陵园的主墓——“理琪墓”。
从理琪墓上行,登上632级行阶可直达山顶。高耸入云的“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矗立其上。塔成六角棱形,正面镌刻着“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9个遒劲大字,其他5面刻着5716名抗日烈士的英名。纪念塔右侧75米处的陡峭巨石上,矗立着抗战时期山东军区一级战斗英雄任常伦的铜像。
任常伦铜像与英雄墓之间,筑有“英雄亭”与东岭上的“胜利亭”遥相呼应。
烈士墓区,占地面积8086.6平方米,位于烈士纪念广场东南面的梯田上,排列整齐有序。主要是牙山境内和海阳长沙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共计有267座烈士墓。2009年重新改造烈士墓区环境,整个墓区铺设了水泥砖地面,大块石铺成的石阶和砌成的墙面,气势壮观。
烈士纪念堂修建于1946年,原为灵堂形式,1980年首次布展,2007年争取上级资金200多万,进行了建园61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和布展。改造后的烈士纪念堂分为缅怀厅、英烈厅、战史厅展出,渲染纪念气氛,为烈士褒扬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
战史厅以发生在胶东土地上的七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字介绍及图片为展示主线,清晰地展现了一一·四农民暴动,天福山武装起义,雷神庙战斗,马石山反扫荡战斗,海阳地雷战,长沙堡战役以及胶东保卫战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展出有许世友、李耀文等十八位曾经在胶东土地上战斗过的共和国将军名录。以及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暴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我军曾缴获并使用过的部分武器五十件。展柜内还陈设有天福山武装起义使用的军旗,雷神庙战役中击落敌机制作的生活用品,以及海阳地雷战保存下的地雷等文物。
缅怀厅位于纪念堂的中间,也称为中厅。缅怀厅的正面墙上为毛主席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西面墙上刻有胶东革命史略,东面墙上刻有胶东地区主要战役战斗示意图,上方为红色五星图案罩顶。主要用于机关团体和社会各界群众来园举行悼念先烈仪式。
英烈厅内分三个历史时期进行展出,分别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共展出了胶东著名烈士理琪、王文、任常伦、夏侯苏民、解文卿等39位烈士的光荣事迹,其中展出了烈士相关史料图片77长,烈士遗物95件。展厅内除了实物展出及图文解说方式外,还综合运用音响、沙盘、雕塑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1945年8月15日
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建成,胶东区行政公署颁发一枚抗日烈士纪念塔落成纪念章。
1945年11月7日
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隆重举行。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浩、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等领导出席大会,与会军民近10万人。
1977年12月23日
烟台地区英灵山烈士陵园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5日
英灵山烈士陵园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89年8月20日
英灵山烈士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0年4月25日
烟台市编制委员会同意烟台市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更名为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
2003年11月12日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迟浩田在济南军区司令员陈炳德、山东军区司令员张齐红、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王书坚、烟台市民政局局长隋安臣等陪同下,瞻仰了烈士纪念堂,并题词:“浩气长存”。
2006年6月1日
陵园被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山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山东省委、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命名为“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中在胶东地区英勇牺牲的20850名烈士而建。
地 址: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桃村镇英灵山。
交通信息:由烟台走烟青公路达桃村镇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