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肋

更新时间:2023-10-21 17:27

腹肋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原作腹屈,一名 腹肋 。《备急千金要方》后 腹肋 均作正名。别名肠窟,肠屈,阳窟,肠结。属足太阴脾经。意为肠的盘回曲结之所。右侧 腹肋 穴约当急性阑尾炎体表压痛点。

取穴方法

腹肋 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大横穴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取穴。 《针灸甲乙经》:“在大横下一寸三分”;《类经图翼》:“去腹中行三寸半”;《针方六集》:“上直两乳,挟任脉两旁各四寸”;《针灸资生经》:“去腹中行各当为四寸半”;诸家所述距前正中线分寸有出入,今从《针方六集》。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8、9、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胸腹壁浅静脉及皮神经经过。深筋膜的下面有胸外侧动、静脉经过。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有胆囊底、(右侧,一般成人肝下缘不超过肋弓)、(左侧)。针若经上列结构后,穿经其深面的腹膜腔,可达左右侧在腹腔内相对器官,可造成内出血(尤其对有出血倾向的人),或胃内容或胆汁随针路溢出,形成腹膜炎,所以该穴不可深刺,更不能提插。

主治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绕脐痛,消化不良,痢疾,胃溃疡,胃痉挛,胃酸过多或减少,消化不良,便秘,肠出血。

人体穴位配伍

配气海穴、天枢穴治腹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别名

腹屈穴,肠结穴,肠窟穴,临窟穴。

穴义

脾经气血在此集结。

特异性

足太阴,阴维之交会穴。

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腹痛

名解

(1) 腹肋 。腹,腹部也,脾也。结,集结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本穴物质为府舍穴传来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2)腹屈。腹,腹部也,脾也。屈,亏也。腹屈名意指脾经气血在此亏缺。本穴为脾经的地部泥水混合物集结沉降之处,脾之气不足,如亏缺之状,故名腹屈。肠结、肠窟名意与腹屈同,肠指大肠金性之气,窟,空窍也,皆指本穴的气亏之意。

(3)临窟。临,至也、到也。窟,空窍也。临窟名意指本穴所处为气血物质空虚之处。理同 腹肋 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和经水混合物以及气化的天部之气,气化之气量少。

〖运行规律〗脾土沉降于穴周,经水溢流穴外,气化之气则循脾地上行大横穴。

〖功能作用〗去湿健脾,理气调肠。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