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粱

更新时间:2023-01-18 17:18

膏粱,汉语词汇,拼音是gāo liáng。释义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解释

1、肥美的食物。

2、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

出处

《国语·晋语七》:“夫膏粱之性难正也。”韦昭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王孙公子﹞鼻餍乎兰麝,口爽於膏粱。”

唐·刘禹锡《武夫词》:“今来从军乐,跃马饫膏粱。”

闻一多《奇迹》诗:“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权当作膏粱。”

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二》:“诸侍中皆膏粱之馀,势家子弟,无宿德名儒可顾问者。”

《晋书·范宁传》:“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唐·颜师古《<急就篇注>叙》:“若夫缙绅秀彦膏粱子弟,谓之鄙俚,耻于窥涉,遂使博闻之说,废而弗明。”

《新唐书.卷九五.高俭传》: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十:“蔡京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二回:“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之流。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清·虞兆漋《天香楼偶得·膏粱》:“今人称富贵家子弟曰膏粱子弟,言但知饱食不谙他务也。”

词语典源

孟子注疏》卷十一下〈告子章句上〉~204~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国语》卷十三〈晋语七·悼公即位〉~434~

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夫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三国吴·韦昭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言食肥美者,率多骄放,其性难正。

名门望族

也有以“膏粱”指代名门望族的。“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

具体来讲,“膏”是指油脂、肥肉。“粱”指的精米、精面,也就是精加工的细粮。细粮的粗纤维含量低,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经过精加工以后,脱去了皮壳,磨细过筛,进一步去粗取精,剩下的就更加甘甜,有粘性,不会粗砾难以下咽,口感、色泽都好。

五谷脱下的皮壳叫做糠,在大多数穷苦老百姓只能吃糠咽菜的年代,膏粱也就成了富裕的象征。孔子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食不厌精”,说的就是孔夫子爱吃精米精面,所以有人就讥讽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挤兑他没见过粗糙的没脱壳剥皮的粮食。

又,中医学术语。

高梁,通膏粱,指肥甘厚味的食物,通假字。高,通膏,脂肪类食物。梁,通粱,精美的粮食。

《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王冰注:“高,膏也。梁,粱也。”明·张介宾《类经·十三卷·疾病类五》云:“高梁,即膏粱,肥甘也。”

《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逆、发满,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张介宾《类经·十七卷·疾病类七十八》云:“高梁,膏粱也。肥贵之人,每多厚味,夫肥者令人热中,甘者令人中满,热蓄于内,多伤其阴,故为此诸病。”

膏粱之变,百病丛生

俗话说“人生在世,吃喝而已”、“见餐不吃,呆也”。饮食是机体出生以后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人如果要想活着,就必须吃喝。但饮食要卫生、要适量、要合理搭配,科学用餐,否则若饮食不洁,饮食不节,胡吃海造、暴饮暴食、嗜酒狂饮、大鱼大肉、生猛海鲜等过食膏粱厚味,则百病丛生。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多与此有关。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可以找到证据。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腹中论》:“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转为消渴。”

消瘅,是消渴病(糖尿病)的古病名;仆击,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脑中风脑血管病)的一个症状;偏枯,即偏瘫,是半身不遂的古称;肥,即肥胖;贵人,乃富贵之人。热中、消中,指消渴病的中消证,以病机而命名,即由于过食膏粱厚味,油脂油膏,日久导致中焦胃热炽盛,可消谷而善饥多食,并兼见消津耗液而口渴多饮,或消烁肌肤而消瘦无力等症状。中医经典《内经》认为,长期过食油脂油膏、甜美饮食,可致肥胖,或导致糖尿病及脑血管病等。

通过流行病学观察及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与饮食结构和肥胖有直接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诸多富贵病的发生率逐年在我国增高,即生活越富裕、人体越丰满、肥胖,此类疾病就增多。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过食高脂、精细、甜美饮食,可致肥胖,和或导致高血脂、高血粘,从而形成动脉硬化,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与脑中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肥胖与糖尿病有明确的相关性。这是因为肥胖者血脂增高,可抑制葡萄糖的利用,或摄食过度造成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细胞负荷过重,导致胰岛素抵抗等,可诱发糖尿病。而糖尿病又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所以《健康报》转引文章说“30%的人是活活吃死的,他们死于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疾病”,此言不虚。

70年代初期

小时候我在山西农村生活过。那是70年代初期,村里一般人家吃的就是红色高粱米面做的糕,穷苦人家就是糠菜半年粮了。人们喝的小米粥也是掺着糠同时煮着山药蛋。富裕的人家吃的是用带壳黄米磨面蒸的糕,当地人叫黍糕。吃菜几乎见不到荤腥,更谈不上吃肉,能用几滴胡麻油吃个拌豆腐那就是高级享受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吃上一顿纯粹用黄米磨的糕。成语一枕梦黄粱,说的就是这种精制的黄米面糕。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过年才能吃上的饭天天可以吃了,这还不算,黄糕再包上馅,用油炸了吃油糕,再摆上七大盘八大碗鸡鸭鱼肉,同时为了刺激人们的食欲味觉,大量使用辛香、麻辣、鲜咸的调料,比如味精、辣椒、花椒甚至大烟壳,达到了膏粱厚味的水平。水煮鱼、香辣蟹、麻辣小龙虾算是集大成的几道菜。现代人吃的面包唯恐不白不筋道,闹得商贩们除了给粮食一层层剥皮以外,还添加漂白增白剂,蒸出的馒头还要用硫磺熏白。真是食不厌精到了极致。

正所谓“物极必反、泰极否来”,结果呢,富贵病来了。“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膏粱厚味吃多了,脸上长痘痘,口舌生溃疡,身上长疔疮,咽喉动辄脓肿,前列腺增生肥大,小便淋漓涩痛,包括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痈疽,其实都是精美饮食导致的心经毒火。《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早就指出:“诸痛疮疡皆属于心。”

天地造化,奥妙无穷。任何生物,其实都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整体。也就是说,单取其一部分,它有偏性,采取它的全部,就会有相反的偏性存在,整体就会平衡。

糠是五谷的皮壳,作用正好跟胚乳、胚芽的性质相反相成,如果我们能一起食用,就不会出现积痰生火的病症。古代道家养生吃的是全麦饭,就不会剥去影响美观的黄皮。另外,糙米是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将糙米浸在水中,给予适当的温度、空气,数日后就会发芽。而将精米浸入水中,则只会腐烂。

荔枝性热,吃多了会让人发热,甚至口鼻出血。这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荔枝壳煮水喝,热毒即平。再比如梨性寒,体质虚寒的人吃了会腹痛泄泻,其实在吃梨的时候只要连中间的梨核嚼着吃了,就不会有问题。山茱萸的果肉是酸敛的,山茱萸的核就是辛散的,所以老中医开方子想用山茱萸敛气生津,处方就写山萸肉,把核去掉。核桃仁是补肾补脑的,核桃里面的分心木就是化痰息风镇惊的,包裹核桃的薄皮也是苦涩的,与核桃补益的功能相反,老年人吃就应该剥去。

所以说,膏粱之家应该吃糠咽菜,把剩下的肥肉精米送给那些整天吃糠咽菜的穷苦人家。这样所有人的身体也就好了,天下也就和谐平衡了。城市里逐渐觉醒的人们开始摒弃大鱼大肉,有的开始吃素,有的开始吃粗粮,有的开始吃野菜,其实这就是自然的回归。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