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井

更新时间:2023-02-24 22:12

舜井(Shunjing Well),又名舜泉(Shunquan Spring)。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以虞舜掘井出泉的传说而得名。池呈井形,井口直径0.5米,石砌井壁,上置块石雕凿的圆口作岸,周饰石栏,井内垂铁链,寓“舜井锁蛟”之意。池西墙壁挂《舜井》黑字铜匾。

舜井今安在

古有“舜耕于烈山”传说,今有“舜井大道”街名。舜帝到底躬耕于烈山哪片土地,现已无从考证,只能作为舜帝到达随州的旁证。其实还有一证据,那便是舜井了。

据说在舜之前,古人饮用的都是河水。河水易被腐烂的动植物污染,如果枯水季节,河中断流无水可饮用,天下百姓的生存也就成了问题。于是,舜帝动员民众掘井,取井中之水供人畜饮用。一则井水卫生,二则解了河水干涸之隐忧。只是古人没有现在如此先进的通讯设备,人在皇都一声即可号令天下。舜帝只得亲自游走,教天下百姓如何选择掘井的地点,如何在井中垒起石块,历经数年而不坍塌。舜帝历经随州时,把井掘在何处呢?

日前我特地去了一趟市博物馆,寻得一份资料,文中详细记录了1996年4月11日,时任规划设计院院长郭国安、设计员杨业平等人寻找舜井碑的过程。

当时,郭、杨等人先是来到南郊前进村,找来该村一组队长孙春政作向导,顺着白云湖大坝向上寻访,后来到一个叫舜井冲的地方,在此偶遇放牛的王成玉老汉和苏金寿婆婆,彼时,两人均已六十多岁。老人将郭、杨等人引至舜井遗址旁,说起儿时经历。王老汉谈起青年时在舜井挑过水,苏婆婆说她儿时在井边洗过衣。那井口直径约有两米,砌成四方青砖台基。井上有亭,称之舜井亭。亭内有碑,上书斗大“舜井”二字。舜井冲山顶有庙,谓之舜井庙。庙在1955年被拆,亭在1966年被毁,井在文革时期被填。

半个世纪过去,随州城沧海桑田;昔日放牛的舜井冲,早不见牛欢草肥;如今已被幢幢高楼所掩盖。据文物部门的同志分析,那舜井遗址该是在市国税局大院之内。

庆幸的是那块舜井碑失而复得。据苏金寿婆婆讲,1957年她儿子结婚时,为填平自家门前的场地,将一块碑搬至堰塘边作了过桥石。村人往来,皆从碑上走过;妇人洗衣,这碑又作了捶衣板。村中老人多不识字,也就不知这碑的珍贵。接着又是十年浩劫,年轻人纵然识字,但文物被视作封建流毒,舜井碑被众人踩在脚下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时间又回到1996年4月11日,郭国安、杨业平等人听说碑石尚在,便随苏婆婆来到她家塘边,只见一块长约1.5米,宽约0.8米的青石板平卧在水边,心中大喜:难道这真是石刻舜井碑吗?二人蹲在水边,用手触摸碑的底面,确有凸凹不平感觉。这时,队长孙春政叫来几位田里干活的农民,从水中抬起石碑,洗净淤泥,碑上“舜井”两字显露出来,众人惊讶万分。字为颜体,斗方之大,笔力遒健,刚正苍劲,法度严谨,气韵典雅。书法家黄克勇见了,亦啧啧称奇。

如今舜井碑保存在市规划设计院,可惜断裂为两半。据专家鉴定,这块舜井碑为宋代碑。史料记载,舜井确为舜帝所掘,但井旁石碑,先为先秦时期随州县令所立,后秦碑遭毁,宋时续立新碑。

当时还找到了碑座,碑座为锥形,中间有楔口。据说碑座现仍遗留在白云山中。

秦碑虽毁,宋碑尚在,实为随州文物史上之幸事。至于舜是否来过随州?史书上言之凿凿,舜井碑在此作证。但知情只是少数人而已,大多数随州人不知道,外来随州的人更不知道。本人常想,随州人为何不重掘舜井,重建井亭,重立井碑呢?地点或在市国税局院内,或在舜井大道路旁,或在拟建中的神农公园,一为景点,二为史实。那碑甚至可以新立,记录舜帝躬耕于烈山,在随州掘井的功绩,也记录着随州的历史变迁。

出门旅游,常见弄假成真的“名胜”,牵强附会的“遗迹”。舜井不掘,多少年后我们可有弄真成假的遗憾?

古迹历史

舜井的事迹,见于《孟子》等古籍。据载,大舜年幼丧母,后母与弟弟多方迫害他。他们骗大舜淘井,然后落井下石,幸亏井下石壁有溶洞通外,大舜得以逃生。然而大舜也因此发掘出一处甘泉,人们称之为舜泉,也叫舜井。

舜泉在历代正史中都有记载,泛称其在历山之下,唐代的记载才明确说它在此处。宋代习称它为舜泉,并由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特作《舜泉诗》,并由苏轼书写立碑,成为著名的景观。舜泉的形状多次变更,唐代曾在泉上砌成两个井口,后来仅留一井。现在井口上挂着一条铁链。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时降伏了一条破坏河道的蛟龙,锁在井内,并说待到铁树开花时才释放它,这一传说有可能是当年舜庙中的道士们炒作的。

舜井后有院落,称舜祠,或称舜庙。由丘处机赐名为“迎祥宫”。有石碑为考。

舜井原在南门大街的舜庙中。舜庙在大街之西,院落宽宏,殿宇巍峨,满院松柏苍翠,曾被誉为“松韵南熏”,列入济南十六景之一。庙内有元代济南状元、史学家张起岩撰文书写,由著名文学家张养浩额的迎祥宫石碑,因是济南两大乡贤合作的珍品,被誉为济南镇府之宝。

2021年10月,入选《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古迹介绍

舜井街 - 老街老巷”文章介绍:

舜井也叫舜泉,舜井历史上名气很大,欧阳修苏辙元好问曾巩等文学大名家都曾诗赞。曾巩赞曰:“山麓归耕谜故垄,井干余汲见飞泉。清涵广陌能成雨,冷侵平湖别有天。南狩一时成往事,重华千古似当年。更应此水无休歇,余泽人间世世传。”

往日的舜井旁还立有“龙虎护法”石碑,供有“圣井龙泉通海渊之神”木牌。街上的舜园过去是舜祠(亦称舜庙)。舜庙规模宏大,殿堂宏伟,有娥英祠,供有娥皇、女英神像。园内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所立迎祥宫碑,系张养浩篆额张起岩撰文并书,碑文记载了自金代兴定庚辰年(1220年)至元代至治三年300余年内,舜祠和迎祥宫的兴废过程。

历史传说

现舜井呈井形,井口直径0.5米,四周绕以石雕栏杆,一根粗壮的铁链栓在栏杆上,寓意“舜井锁蛟”。关于“舜井锁蛟”,还一段古老传说。相传大舜时代东海有一条“黑蛟”,名叫巫支祁无支祁)。它朝思慕想要当天下首领,多次找舜提出要求被舜严厉拒绝。舜选大禹为首领。巫支祁怀恨在心,要报复舜,除掉禹。舜去世后,巫支祁全力以禹为敌。他令东海鱼鳖一起出动发大水,淹没村庄、淹没历山。大禹带领百姓日夜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把无家可归的百姓转移到泰山、兴隆山、龙洞山上。大禹怀揣照妖镜,身带定海针,手挽降魔铁索,乘木伐在风浪中与巫支祁搏斗,他抛出降魔铁索,把巫支祁打翻在地,并把巫支祁锁在舜井里。巫支祁不甘心地瞪着两只怪眼问:“什么时候放我出来?”禹说:“等到铁树开花。”

黑蛟飞出:过了若干年代,南山有一壮汉,砍了一担柴,挑到济南来卖,顺便到舜井看“黑蛟”。他不等放下柴担,就急忙往井里瞅,哪知这一瞅坏事了,猛听得“轰隆隆”、“哗啦啦”一阵响,一条“大黑蛟”从井里飞出,摇头摆尾直向东海飞去。

人们来到舜井时发现,铁链早已不在井内,而是凌乱地堆在了井壁北侧,上面满是污物。

巫支祁怎么会跑呢?原来这个壮汉砍的柴上,不光带有青青的叶子,还带着各种颜色的鲜花,扁担两头包着铁皮,巫支祁认为是“铁树开花了”便挣断铁索飞出井外,逃回东海。从此人们只看见舜井里有条铁索,却不见“黑蛟”的踪影。

现舜园内广植花木,有假山,游廊,有些房屋经改造经营电器产品。舜井街大小商店林立,主要经营手机、电器、服装等,晚上有夜市,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街。(图片来自“再说“锁龙井”.中医论道的博客”)

这是谈故事传说,不等于历史真实。文化很多是传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