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3-01 18:26
艮氏犬羚(学名:Madoquaguentheri):是偶蹄目、牛科、犬羚属的动物。体重3-5千克。是一种体型小而细长的羚羊,长脖子,小脑袋。后躯通常位于与肩同高或更高的位置。皮毛柔软,背侧的颜色从黄灰色到红棕色,腹侧的颜色从白色到灰色不等。短尾巴3-5厘米。雄性的黑角长9.8厘米。眼睛又大又黑,大耳朵,腿又细又长。长鼻子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两性异形,雌性体型较大,没有角。
艮氏犬羚体重3-5千克。是一种体型小而细长的羚羊,长着长长的脖子和小脑袋。它们的后躯通常位于与肩同高或更高的位置。皮毛柔软,背侧的颜色从黄灰色到红棕色,腹侧的颜色从白色到灰色不等。短尾巴3-5厘米,背侧多毛,腹侧裸露。雄性的黑角很短,最长9.8厘米。从侧面向后弯曲或笔直,这些角朝尖端逐渐变圆并呈环形。有时它们被前额上的一簇头发遮住了。该物种的眼睛又大又黑。眼眶前睑和腺体也呈黑色。艮氏犬羚的耳朵很大,里面白色。它们的腿又细又长,黑色的蹄尖向前。副蹄很小。由于雌性体型较大,没有角,艮氏犬羚是两性异形。两性的头顶都有发发,但雄性的顶毛通常颜色更鲜艳,并且更长。
艮氏犬羚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们的长鼻子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它们的鼻子较长,可以与类似的柯氏犬羚区别开。这种口鼻导致鼻骨和上颌前骨减少。人们认为它们的鼻子是一个体温调节装置。动脉血被转移到口鼻部的膜上,并通过蒸发过程被冷却。
艮氏犬羚的头骨也有几个鲜明的特征。雄性的角核心位于眼眶后面。前上颌前部较薄,然后轻微扩张。鼻翼小而宽。
栖息高度从海平面到海拔2100米。优选的栖息地包括干旱和半干旱的荆棘,热带稀树草原、林地和河流草原。特点是灌木丛少,因为该物种不喜欢远离植被。但是,由于视力和运动受阻,它们无法在生长茂密的丛林中茁壮成长。在过度放牧或受干扰的地区,艮氏犬羚的数量最多,因为这些地区的食物水平可达标。优先选择路边的灌木丛和再生旧田。栖息地范围从沙质土壤到平坦的土地和低矮的岩石山丘。
艮氏犬羚主要是白天活动,在夜间也活跃,通常活动至凌晨3点左右,然后休息直到黎明。它们一般由一对成年夫妻和一只未成熟的小鹿组成家族群。幼鹿通常在雌性的第一次发情期和新的小鹿出生后被逐走。该发情持续约两天,雄性会表现出侵略性行为。有时成对出现在彼此的视线内。偶尔看到它们是因为一对并不总是在一起。如果一对中有成员离开或死亡,则替代者可能会在不久后加入该小组,否则幸存的动物可能会独自生活。领地由相对边界沉积的直径约30厘米的粪堆确定。此行为可能是宣告领地的第一种行为,雄雌都表现出这种行为,但是雄性比雌性更倾向于这样做。雄性用足爪刨土,随后小便和排便。雄性跟随雌性,然后在同一地点排尿和排便。眶后腺分泌物也用于标记领地。定义区域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声音。当受到干扰时,雄性通常会发出啸叫声。入侵它们的领地会使艮氏犬羚弹跳起,然后在着陆时加油。这种吹口哨听起来像“zik-zik”或“dik-dik”。雄性也会用角上的波纹在树干上刻划来标记领地。只有雄性才会保卫领地,雌性发情时领地行为达到高峰。雄性之间争夺领地通常是象征性的,而且很少发生。
艮氏犬羚是胆小的动物,它们会寻找掩体,哪怕是一点点警觉,都会使它们寻找较高的植物丛,然后蹲伏在地面上。捕食艮氏犬羚的动物包括鬣狗、豹子、猎豹、野猫、豺、狒狒、鹰和蟒蛇。该物种会分别用不同的行为来区分对待这些掠食者。例如,如果豹子在附近,它们会吹口哨。如果鬣狗接近,它们通常只会看着。它们的防御措施包括出色的视力,机敏性和速度,以及对自身领地的熟悉和了解。
艮氏犬羚选择高位植物。它们以植物的特定部分为食,包括各种植物的叶子、花朵、茎、水果、树木和灌木的种子和豆荚。草只占摄食的一小部分(鲜花和种子除外),它们有时也会咀嚼新草的嫩尖。该物种不会将采食集中在一棵植物上。它们适应干旱条件,并以富含蛋白质的灌木和树木以及几种旱生多肉植物为食。作为主要植物的替代,它们从各种植被中进行选择。食物种类繁多,通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饮食组成随季节变化。在旱季,主要以羽叶金合欢、风车子属、Fagara merkeri、扁担杆属、埃塞俄比亚牛筋果(Harrisonia abyssinica)和酸角等植物种类为食。在雨季,它们的食物包括阿拉伯胶树、光叶没药树 Commiphora schimperi)、番薯属和荆芥叶狮耳花(Leonotis nepetifolia) 。它们也在农作物和果园里游荡,喜欢吃种植农作物的嫩芽。该物种可以不喝地表水就能生存,身体所需的水分是从植物汁和露水中获得。
艮氏犬羚通常在地面附近觅食,并用舌头和上唇采食。他们会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使自己能够获得被荆棘围绕的小叶子,并在无法充分支持大型草食动物取食的区域获得营养。这些适应包括长鼻、狭窄的口鼻和舌头以及细长的身体。它们会用自己的前肢搭在高处拉下树枝,或者使用小树枝支撑前肢,以双足站立的姿势获得这种食物。有时,用蹄或角挖根。其他动物如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和鸟类的进食习惯有助于将食物带入到艮氏犬羚的活动范围。这些动物在取食时会将一些豆荚、芽、叶和花散布在地面上,使它们可以被艮氏犬羚食用。艮氏犬羚通常从黎明到早晨中旬才进食,然后从下午中旬直到天黑后再次进食。
艮氏犬羚是东非索马里干旱区的特有物种。它们分布在索马里(不包括最东北部和西北部以及中部沿海地带)、埃塞俄比亚东部和南部低地、肯尼亚北部和东部、乌干达东北部和南苏丹最东南部。
艮氏犬羚的求爱行为是独一无二的。起初,雌性放慢了动作,似乎头晕目眩。当它走过雄性时会保持鼻子挺直。有时它会向雄性展示自己臀部附近的一簇白毛,然后慢慢甩尾。雄性将专注于雌性的面部区域,尤其是眶前腺。
艮氏犬羚的幼羚在它们的一岁之前就达到了性成熟,在十岁以上仍保持生殖成熟。雌性发情期的天数介于1-7之间,平均值为1.48天。繁殖期不受季节的影响,并且可全年发生。发情前、发情中或发情后,尿孕酮代谢物含量低也表示发情。妊娠期通常为170-180天,每胎产一仔。通常每年生育两次。在分娩过程中,头部首先出现,而前肢则与身体并排放置。这与其他反刍动物的出生不同。产后发情持续约十天。因此,交配和分娩在一年的同一时间发生。这导致雌性艮氏犬羚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怀孕,包括她们抚养幼羚的时间。
雄性幼羚出生时的体重通常在725-792克之间,而雌性则在560-680克之间。幼羚需要护理3-4个月,但是幼羚大约一周后可以开始吃固体食物。幼羚在出生后的前2-3周内被隐藏。通过隐藏雌性对分娩的摄取来辅助这一时期。这位年轻雌性在出生后的头几天与她在一起。她经常短时间离开以便进食,但很快这些短时间就会变长。年轻雌性最终每天要4次哺乳:日出、中午、黄昏和日落。在隐瞒期后的几个月中,幼羚陪伴着父母双方。雄性不参与为幼羚提供食物,但仍具有父母关系。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雄性会修饰幼体。由于这种关系,雄性对自己的幼羚更加宽容。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会引起侵害的情况下,幼羚也能忍受。雌性使用呼叫声联系幼羚并将其召唤出来。幼羚白天没声音,但晚上可能会吹口哨。
刚出生的幼羚与青壮年的肤色相同。耳朵、鼻子和腿也很发达。在7-8周之间会长出角,尽管起初头部的毛巾波峰掩盖了角。口吻在两岁时达到其完整尺寸。在第34周,出现角状环。在一年零八个月时,体重和身高达到成体的标准。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艮氏犬羚在其分布的大部分范围内都很常见。 East(1999)根据整个居住区域的平均密度1.0 / km2得出了总种群数量估计为511,000只。
物种数量密度计数的估计值是从索马里高原和埃塞俄比亚奥加登地区的0.7-1.1 / km2获得的(1999年)。在埃塞俄比亚的Omo NP中,1988年研究区75公顷内观测到23.8km2的高密度(Ono等,1988)。 物种趋势通常被认为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