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区

更新时间:2024-10-16 21:20

弋江区,安徽省芜湖市辖区,是芜湖市的中心城区,地处芜湖市南部,东起荆山河,南临漳河,与芜湖市湾沚区繁昌区毗邻;西濒长江,北依青弋江,与无为市、芜湖市镜湖区隔江相望,总面积505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2月,弋江区下辖10个街道、1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号。截至2023年末,弋江区常住人口44.6万人。

历史沿革

明朝后,弋江区地域沿江一线商贸渐趋发达,屡有管理机构设置。明宪宗成化七年(1421),明廷工部在泗关街设立“抽分厂”关卡,管理江上来往木竹商排等的征税。

明毅宗崇祯元年(1628),明廷户部在泗关街设立钞关,征收商船正税,商贾税法自此较完善。

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长江巡阅大臣彭玉麟奏准增设长江水师,建立提标右营驻弋江;民国元年(1912),全营改编为水上警察。清朝道一级的行政机关道署设在弋江。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芜湖池太广分巡道迁至区境将军港原芜湖榷署(今兴隆街、库子街与大安路之间)。雍正十一年(1733),设安徽宁池太广分巡道兼理芜湖关务,简称芜湖关道,辖皖南各县。

民国三年(1914)关道分治,芜湖监督署仍在原址,道尹公署迁至码头口前清长江水师芜湖游击署。泗关街和南(关)街则是那时水陆货运征税关卡的署地。芜湖素为全国四大米市之首,弋江区则是米市的发祥地。由于地处青弋江汇入长江一带的南岸,沿岸人烟稠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米商、木商及行商聚集。旧志形容米市兴盛时“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甲于江左,百物翔集,市声若潮,至夜不休”。自南关至浮桥(今弋江桥址)为米行云集区,谓之“南市”。“河南肆廛视市县为不及”是对旧时本地繁荣的称誉。境内澛港元代设馆驿,明代发展为芜湖首镇,清代道光年间米市一度超过芜湖城,“大大的澛港镇,小小的芜湖城”因此流传。

弋江地域隶属历来随芜湖地域隶属改变而变。据载,明太祖朱元璋在马背上南征北战取得政权后,喜好养马,至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前后,官方在芜湖城南养马数以千计,“马塘”由此得名。清末民初,沿青弋江(河南)一片行政区域设有江口、尚塘、来远三铺,后合为江口、尚来两镇。日伪时期,河南称为芜湖的“四区”。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设河南区人民政府。

1950年4月,市区建制撤销。1952年7月,恢复市区建制,在原第四区行政区划内,建立河南区人民政府。1955年12月,河南区建制再度撤销。1960年城市实行人民公社化,在原河南区建制的基础上,建立马塘人民公社,这是“马塘”地名的真正命名。

1964年12月,取消芜湖马塘人民公社名称。1968年8月,成立马塘区革命委员会。

在1980年6月召开的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撤销马塘区革命委员会,设立马塘区人民政府,下辖江口、朝阳、马塘3个街道办事处。1984年12月郊区渔业公社,1990年3月郊区马塘乡和赭山乡的铁桥村、爱国村,1991年6月芜湖县鲁港乡先后划归弋江区管辖。至此,区域面积增加了20多倍,人口翻一番,奠定了区域规模。进入新世纪,作为市政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马塘区亦称“城南新区”。

1998年1月,区政府驻地由码头口3号迁至利民西路418号。2006年2月10日芜湖市行政区划调整,马塘区更名弋江区,原芜湖县火龙岗镇整建制划归弋江区。

2006年7月,弋江区撤销南瑞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承担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移交给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原来承担的社会性、群众性工作,移交给社区。南瑞街道原来下设5个社区,办事处撤销后,区委、区政府将其调整为沐春园、荷夏园、锦坤园3个社区。全区辖5个街道、1个镇: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岗镇,以及南瑞社区中心。

2011年6月23日,撤销火龙岗镇,设立白马街道和火龙街道。全区辖7个街道:弋江桥街道、中山南路街道、利民路街道、马塘街道、鲁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以及南瑞社区中心。

2015年,经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高新区与弋江区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在发展上相融,管理上相合,资源上统筹,开发区和行政区产城融合发展。

202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徽省撤销芜湖市三山区、弋江区,设立新的芜湖市弋江区,以原三山区和原弋江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弋江区的行政区域,弋江区人民政府驻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号。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1月4日,三山区辖峨桥镇和三山、保定、龙湖三个街道,共36个行政村,8个社区。

截至2020年7月2日,弋江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8个社区和13个村。

截至2020年7月6日,弋江区辖9个街道、1个镇: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中南街道、南瑞街道、三山街道、保定街道、龙湖街道、峨桥镇。

截至2024年2月,弋江区下辖10个街道、1个镇:中南街道马塘街道澛港街道火龙街道白马街道南瑞街道三山街道保定街道龙湖街道高安街道峨桥镇,另辖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弋江区人民政府驻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弋江区位于芜湖市南部,青弋江以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2′,北纬31°18′,东起荆山河,南临漳河,与芜湖市湾沚区繁昌区毗邻;西濒长江,北依青弋江,与无为市、芜湖市镜湖区隔江相望,总面积5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弋江区内中部区域以白马山、马头山、凤凰山等大小山麓十余座散落分布,四周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6-10米;境内沟渠纵横,湖塘密布,面积超300亩的湖塘主要有黑沙湖、南塘湖、殷村湖、超湾湖、沉塘、潘塘、黄泗滩、园墓(元亩)塘、芦花塘等十多处。

气候

弋江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冷夏热,春暖秋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18.7℃,年平均降水量1200-1410毫米,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平均日照1939-209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40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白陶土、煤等,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金、铜、铁等,非金属矿产石灰石储量丰富。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弋江区常住人口44.6万人。共出生1429人,其中:男孩754人,女孩675人。人口出生率5.65‰。

经济

综述

2023年,弋江区地区生产总值563.05亿元,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294.92亿元,增长1.1%,其中工业增加值256.99亿元,增长0.5%,占全部二产增加值的87.1%;第三产业增加值264.73亿元,增长2.68%。三次产业结构为0.60:52.38:47.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74亿元,同比增长10.5%。

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8.0%。其中:建筑投资下降17.8%。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3年全区在建项目296个,10亿元以上项目43个。新开工项目10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第一产业

2023年,弋江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亿元。谷物播种面积4829.6公顷,谷物产量27563吨;蔬菜播种面积1080.6公顷,蔬菜产量31457吨。肉类总产量726吨,其中:生猪出栏4452,比上年减少151头;猪肉产量400吨,比上年下降3.1%。水产品产量6459吨,渔业产值2.1亿元。

第二产业

2023年,弋江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15.9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47.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7.81亿元,占全区总量的89.8%。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23年,全区产值过亿元企业63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9.4%,产值占全区总量的92.6%,对全区工业总量的贡献率达到85.8%。

2023年,弋江区建筑业总产值84.5亿元。较去年增长14.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为71.8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3%,占全部产值的85.0%,比去年同期增长2.6个百分点;建筑装饰装修产值为1.2亿元,比上年下降较多,主主要受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其他建筑产值5.86亿元,比上年下降18.8%。

第三产业

2023年,弋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53亿元,增长2.4%,限上商贸单位零售额146.7亿元,同比增长0.8%。限上批发业销售额429.6亿元,增长7.7%;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10.9亿元,增长2.3%;限上住宿业营业额0.92亿元,增长26.1%;限上餐饮业营业额5.9亿元,增长1.8%。

2023年,弋江区进出口总额108851.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3%。其中进口额8957.5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7%;出口额99894.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9.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弋江区境内共拥有区属小学17所(含3所村小)、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市直属中小学4所。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3718人(区属),其中小学25872人,中学7846人。全区中小学教职工1979人,其中小学1374人,中学60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学技术

2023年,弋江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达32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总数达71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总数达19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创新平台16家,其中国家级1家。7家企业荣获省科技进步奖;6家企业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上元中江科创园基本建成,智能汽车电子产业园部分投用,南站科技园、新型产业园区开工建设。

文化事业

2023年,弋江区完善“15分钟阅读圈”建设,新建利民书苑等城市书吧、书房6座。

医疗卫生

2023年,弋江区完成11家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承建芜湖市健康教育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十四五”弋江区血吸虫病消除标准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推进芜湖市眼科医院“三甲”创建,柔性引进北京医院戴虹教授并成立“戴虹教授工作室”;完成眼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立项。

体育事业

2023年,弋江区内的市跳水游泳馆开工建设,十里江湾健身步道、南瑞湖体育公园改造升级,新建社区百姓健身房4个。

社会保障

2023年,弋江区新增城镇就业约1.8万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约2.3亿元。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5户。累计为超880户困难群众办理临时救助,发放资金超330万元。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15个,助餐服务老年人超30万人次。深化殡葬领域改革,规划9处公益性公墓用地。成立芜湖市区首家爱国拥军协会。

交通运输

弋江区3条城市环线、2条国道过境,芜铜铁路、芜宣杭铁路、皖赣扩能、宁安城际铁路弋江站、高速公路网芜湖南出入口紧临高新区,高新区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均仅1个半小时车程。芜湖港有码头泊位70多座,其中朱家桥外贸码头对外籍轮开放。

2023年,弋江区珩琅山路、城南过江隧道、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改造加快推进,建成仓津A、C地块规划支路等4条道路,实施花津地块支路工程,改造、养护农村公路超15千米。

风景名胜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建于2010年,由中药标本馆、中国医史馆组成,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展出面积4100平方米,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

中药标本馆以中药标本为主要展示内容的专业展馆,包括标本展示区、数字博物馆体验区和教学实训区三部分。中国医史馆是以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的专业展馆,包括中国医学史、安徽地方医学史(“北华佗、南新安”)、芜湖地方医学史3个部分。

地方特产

芜湖大米

芜湖大米,安徽省芜湖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芜湖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也曾是“四大米市”之一,所产芜湖大米籽粒细长,晶莹剔透,蒸煮后清香扑鼻,柔韧可口,软硬度适中,冷饭质地好、不回生。

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芜湖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钱毅(1925--1947),原名厚庆,芜湖人,文学家阿英(钱杏邨,1900年出生在二多桥61号 )的长子。参加地下党领导的上海剧艺社、新艺剧社,在《夜上海》、《一年间》、《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剧中担任主角,深得戏剧界前辈和观众的赞赏。

徐少鳌(1911--1968)名祥定,字楚行,芜湖弋江区澛港人。敏而好学,工诗善文。为继承祖业(四代业医),攻读医经五年(1929--1933),随父临诊,常有卓见。因医术高明,患者争相求治,尤擅长外科,声誉甚高。

阿英(1900--1977),原名钱德富、德赋,安徽芜湖人,抗日战争期间,撰写《扫荡别记》、《春荒杂记》、《敌后日记》记录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的对敌斗争历史。

李少白(1909--1986),芜湖澛港人,幼年酷好方术,攻读经史。1937年毕业后,在芜悬壶行医,对“小儿夏季热”有独到之处,在省、市内久负盛名。

黄叶村(1911--1987),书画家,原名厚甫,学名成昆,祖籍安徽当涂,生于芜湖澛港。1988年5月20日,安徽省博物馆举办“黄叶村遗作展”,震动省城,被赞为“继承和发扬新安派传统之第一人”。

荣誉称号

弋江区先后获批军民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全国工业百强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2017年12月14日,弋江区获评2017年工业百强县区。

2019年9月21日,弋江区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榜单;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榜单。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2年2月,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健康促进县(区)。

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9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