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7 10:53
英雄双韵体(Heroic Couplet)由第一位桂冠诗人约翰 德莱顿命名,并领导了英国17-18世纪新古典主义的诗风。有很多相关资料认为,最早广泛使用英雄双韵体的作家是乔叟,是由乔叟从法国引介回英国的,并不是他首创,这与当时普遍使用旧式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头韵诗歌体不同。
英雄双韵体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很长时间,到德莱顿时基本定型,文学评论界对英雄双韵体的界定是有严格定义的。一般来说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五音步抑扬格 2、押尾韵对偶句 3、韵尾为AA BB CC DD......不重复。4、风格简洁。当一首诗中仅有几个满足以上条件的对偶句,其余大部分诗句都无法满足上述条件时,这首诗就不能称之为英雄双韵体。
简单来说,德莱顿是第一个命名这种体裁诗作的作家。双行体是英国诗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各种韵律格式都有,乔叟时代属于百花齐放时代,而乔叟在他的诗歌中运用了从法国引介的各种不同的押韵诗节rhymed stanza ,尤其是双韵诗体rhymed couplet,其中有5个重音的抑扬格韵律iambic meter,如英雄双行体。
由十音节双韵诗体演化而来,每行五个音步,每个音步有两个音节,第一是轻音,第二是重音(即,五步抑扬格)。句式均衡、整齐、准确、简洁、考究。
拿四行诗的押韵方式为例:
有abab型,有abcb型,有abba型,有aabb型, 还有aaab型。第四种(aabb型)实际上是双行押韵,英语称之为couplet,如果每行五音步,则称之为“英雄双押韵”(heroic couplet)。
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被尊“英国文学之父”。他开创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莎士比亚与狄更斯都受过他的影响。 乔叟的艺术风格的特点是幽默和讽刺。他认为“真诚是人所能够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他不直接对读者进行说教,而是寓教导于娱乐之中,用幽默和讽刺来替代鞭挞和谴责。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在人物刻画上既注意外貌特征,又注意深刻细腻地展示内心世界。在英国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个使用十音节“双韵体”的诗人,这个诗体后来在他首创下,演化成了“英雄双韵体”。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是英国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批评家和戏剧家.。他通过戏剧批评和创作实践为英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英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玄学诗人一词就是他最先提出来的。在欧洲批评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是英国文学划时代的人物。德莱顿的贡献之一,就是创制了“英雄双行体”这种诗歌体裁,成为之后一个半世纪英国文坛主要的诗歌体裁。在他之前没有英雄双行体这个概念,但之前的英国诗人多在诗中写十音步双行体的句子,这是英雄双行体的前身。从有史可查的乔叟开始,双行体诗句出现,到德莱顿为止,终于形成完整的体系,并赋予其有形概念。德莱顿是集大成者,也是英雄双行体(体裁)的创制者,更是英国近代诗人的导师。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是与德莱顿几乎齐名的同时代大家。他的主要作品也都是使用英雄双行体写就,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简洁凝重,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
蒲伯译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时也大胆采用了归化的手法,应用了英国读者所熟悉的英雄双韵体《特罗伊勒斯和克莱西德》首创的英雄双韵体。
Cooper's Hillby
——John Denham(德纳姆)
O could I flow like thee, and make thy stream
My great example, as it is my theme!
Though deep yet clear, though gentle yet not dull;
Strong without rage, without o'erflowing full.
alexandrine(亚历山大诗行)和triplet(三韵句)
这两种变体经常配合使用,来加强诗歌的高潮部分。
文艺复兴之前,是英诗的格律时代,英国人写诗极为讲究,严格按照几种格式来写,其中以自乔叟开端的双行体居多,这也正是为何有些评论者认为英诗中95%以上为英雄双行体(实为谬误,双行体是母体,英雄双行体是双行体的派生物而已)。这种观点在英国文学界以外的研究圈子曾流行一时,甚至还被写进一些工具书,但正统的英国文学研究界从未承认过这一点。
文艺复兴开始之后,英诗的格式等方面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最主要特征就是无韵诗的出现。诗可无韵,是英语诗歌中一个很大的变革。五音步抑扬格不押尾韵,一下子把诗人的写作词汇库丰富扩大了好多倍,很多过去在诗歌里不能用的词有了用武之地,英国语言词汇量扩充了数千个,诗歌的变化更为繁复,无韵诗事实上起到了一个为诗歌卸下枷锁的作用。从这一点上看,以无韵诗为主要戏剧写作手法的莎士比亚,写出的大部分作品,最起码在文学表现手法和写作思想上是与英雄双行体格格不入的。
那么,莎士比亚到底写没写过英雄双行体?对这个问题,一些比较文学界的专家认为写过,曾有一篇英语论文专门说过这件事,认为《仲夏夜之梦》就是英雄双行体,这篇论文在国内被广泛引用,认为这是莎士比亚写过英雄双行体的直接证据。但是根据多方研究发现,很遗憾,《仲夏夜之梦》里的诗句并不是英雄双行体。
英雄双行体是个综合性概念,需要满足的条件很多,并不是说韵脚对上了就可以,还要满足其他的风格、文体、题材等多项要求。首先,英雄双行体是阳性的诗句,多用于史诗和叙事诗,表现英雄的无畏和人格的高尚等等,这类诗句被男主角念出来后掷地有声。其次,英雄双行体每一句诗是五个音步,抑扬格,还要押尾韵。此外,英雄双行体的每一段中的每一句,都要符合这几个格式和韵律上的条件,如果一段8句的诗中只有6句能符合其格式和韵律,剩下两句对不上,这就不是英雄双行体。再者,《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喜剧,嬉笑怒骂混杂其中,风格上与英雄体更是毫不搭界。对于这个问题,有一句评语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李白写的一部长诗中恰巧有两句七言诗,怎能将这首长诗称为七言绝句。”换句话说,英雄双行体是整体概念,通过一两句诗甚至几段诗歌,是不足以得出结论的。
正统的英美文学界,对莎士比亚是否写过英雄双行体这一点,始终是持否定态度的。我国已故英美文学泰斗王佐良的著作中曾有对英雄双行体的描述,从他的论述中依旧认为英雄双行体与乔叟是有渊源传承关系的,与莎士比亚则基本没有太大关系。
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双韵体诗有同有异
中华对联与英语英雄英雄双韵体分别是汉英语言典型的语言艺术形式,最能体现汉英语言及汉英语言文字特色。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点,指出对比分析的启示,认为英译中华对联的首选形式是英语英雄双韵体诗,一个短联翻译成一个对句就可以,中长联可以用两个或多个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