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7 18:42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范式当了郡里的功曹。后来元伯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尽心照料着他。元伯临终时长叹说:“不能看到我的至死不相负的朋友真是万分遗憾啊!”子征说:“我和君章对您如此精心,还不能算是至死不相负的朋友,你还要找谁?”元伯说:“像您二位这样是我活着时的好朋友。山阳郡的范巨卿才是我的至死不相负的朋友。”不久就死了。一天,范式突然梦见张劭带着黑色帽子,帽子上垂着缨带,急匆匆地走来,叫他说:“巨卿,我在某一天死了,要在某一时下葬,永归黄泉。您如果还没忘了我,能不能再见我一面?”范式惆怅地惊醒,悲伤长叹,大哭一场。他把事情全部向太守做了报告,请求让他前去奔丧。太守虽然心里并不相信,但不忍心违抗他的深情,就允许了这件事。
范式于是穿上为朋友吊丧的服装,到下葬那天,坐着快马奔赴那里。范式还未赶到时灵柩就已经出发了,到了墓地要下葬了,但灵柩却不肯进入墓穴。元伯的母亲抚摸着灵柩说:“元伯,难道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于是就停下灵柩等了一段时间,就看到有辆白马拉的素车远远嚎哭而来。元伯的母亲看着那车就说:“一定是范巨卿来了。”巨卿一到就叩拜灵柩说:“元伯,您可以走了。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参加葬礼的一千多人全都感动的流下眼泪。范式就拉着引棺的绳索牵引灵柩,灵柩这才缓缓向前。然后他又留在坟地,为元伯修坟种树才离开那里。
后来范式又回到了京城,到太学去求学。当时长沙的一个儒生叫陈平子的也在一起求学,但和范式从未见过面,平子染病快要死去,对他的妻子说:“我听说山阳郡的范巨卿,是节烈的贤士,可以以死相托。我死后把尸体浅埋在巨卿的门前。”然后就撕下一块白布写了一封信留给范式。他死后,妻子就遵照他的遗言去做。当时范式正好出行刚刚回来,读了信看见坟墓,感伤不已,哭着向坟墓作揖,把他当做自己的死友。然后就护送照料平子的妻儿,亲自把灵柩护送到临湘。在离目的地四五里的地方,他就把白布写的信放在灵柩上,哭着告别离开了。平子兄弟得知这件事,马上就去找他,但再也找不到。长沙的上计掾史到京城办事时,上书表彰范式的事迹,三府都要征辟他,他都没有应召。
被举为州郡的茂才,四次升迁至荆州刺史。南阳友人孔嵩,家里贫穷,父母亲又都老了,于是改名换姓,被雇做新野县阿里街的小卒。范式巡视新野,县里选了孔嵩做导骑欢迎范式。范式认识他,叫住孔嵩,挽着孔嵩的手臂道:“你不就是孔仲山吗?”相对叹息,谈到平生的经历说“:从前我与你都穿着长袍,在太学里学习,我蒙受国家的恩德官至刺史,你竟隐瞒着自己的身份,处在卒伍,实在可惜啊!”孔嵩说“:侯嬴长期做着夷门卒,看守城门,非常快意。孔子想住在九夷,不嫌鄙陋。贫穷是读书人的本分,难道这是鄙贱吗?”范式令县令另派人代替孔嵩,孔嵩认为先被雇佣,日期也未满,不肯离去。
孔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里的子弟皆服其训导。于是公府征召去京师,在途中住在下亭,盗贼偷了他的马,不久得知是孔嵩的马,就互相指责道“:孔仲山是个好人,难道也可以侵犯的吗?”于是送马谢罪。后来孔嵩官至南海太守。范式后来升迁至庐江太守,享有威名,死在任上。
安徽庐江(今安徽霍丘县西)有《汉庐江太守范式碑》,宋朝时已见金石著录,宋拓本藏于故宫博物院,现仅存残石两块。石今存于山东省济宁铁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