茈碧湖镇

更新时间:2024-04-10 14:20

茈碧湖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地处洱源县中部,东与滇藏公路三营镇相连,南与右所镇、凤羽镇接壤,西与乔后镇相连,北邻剑川县沙溪,行政区域面积28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茈碧湖镇户籍人口为62535人。

历史沿革

1950年,与城北乡合并成立洱源县第一区。

1951年,第一区分为一至五乡。

1954年,第一区的五乡为玉湖、九台、丰源、永强、云胜5乡。

1956年,撤区并乡,设玉湖镇、永丰乡、茈碧乡。

1958年10月,3乡镇合并成立茈碧公社。

1961年,北碧公社一分为三,即乡为玉湖、城南、此碧3公社。

1963年,公社合并为茈碧区。

1973年,恢复公社名称,分为城关和茈碧2公社。

1984年,2公社分别改城关区和茈碧乡。

1987年,改设玉湖镇和茈碧乡。

2005年12月,茈碧乡并入玉湖镇,并将三营镇永联村民委员会划归玉湖镇,更名茈碧湖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茈碧湖镇辖玉湖、九台、鹅墩、丰源、文强、中炼、巡检、碧云、果胜、松鹤、哨横、大庄、永兴、永联、海口15个村(居)民委员会;下设223个村民小组。90个自然村。

截至2021年10月,茈碧湖镇辖2个社区、13个行政村:玉湖社区、九台社区、鹅墩村、丰源村、文强村、中炼村、巡检村、永联村、碧云村、果胜村、大庄村、海口村、永兴村、松鹤村、哨横村,镇人民政府驻玉湖社区兴源路街06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茈碧湖镇地处洱源县中部,东与滇藏公路三营镇相连,南与右所镇、凤羽镇接壤,西与乔后镇相连,北邻剑川县沙溪,行政区域面积28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茈碧湖镇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湖泊较多,兼有盆地、河谷地形。主要山脉有天马山山脉。境内最高峰位于彩云岗山,海拔2260米;最低点位于文强三江口,海拔1900米。

气候

茈碧湖镇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年平均285天,平均日照时数6.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20毫米。

水文

茈碧湖镇境内河道属金沙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凤羽河、㳽苴河、㳽茨河、来凤河等。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涨苴河,从北向南流经境内5.6千米,年均流量4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风羽河、㳽茨河等。

自然灾害

茈碧湖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山体滑坡等,偶尔有灾害性降雪和洪灾。旱灾每2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1—5月。2004年10月10日县城后山出现大面积滑坡险情,整个滑坡体长约为500米,宽200米,厚10米,体积100万立方米,城隍庙建筑及居民住宅受到严重破坏。2005年3月4日凌晨,境内普降大雪,由于时间长,范围广,造成蚕豆、油菜、小麦、大蒜等小春作物受灾严重,几近绝收。

自然资源

2011年,茈碧湖镇有耕地面积6.118万亩。

人口

2011年末,茈碧湖镇总人口5927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893人,城镇化率18.4%。另有流动人口10395人。总人口中,男性30253人,占51%;女29026人,占49%;14岁以下16920人,占28.8%;15—64岁38776人,占66%;65岁以上3055人,占5.2%。总人口中,以白族为主,达34550人,占58.28%;彝族3922人,占6.61%;回族1179人,占1.99%;其他民族347人,占0.59%。2011年,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2.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3人。

截至2019年末,茈碧湖镇户籍人口为6253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茈碧湖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703万元,比上年增长21.2%。人均财政收入456元,比上年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4562元。

2019年,茈碧湖镇有工业企业20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5个。

农业

2011年,茈碧湖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5569万元。

茈碧湖镇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梅子、木瓜、梨等。2011年,粮食总产量3121.5万吨,其中水稻15000吨,马铃薯7000吨;烤烟种植面积2840亩,完成收购342吨。

2011年,茈碧湖镇生猪年末存栏33045头;牛出栏4880头,年末存栏20276头;羊出栏12615只,年末存栏19123只;家禽出栏11.9万羽,年末存栏10.8万羽;畜牧业产值1.4亿元。

工业

茈碧湖镇形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6.86%,实现工业增加值38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3%。

商业外贸

2011年末,茈碧湖镇有商业网点1213个,职工2768人。

金融业

2011年末,茈碧湖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各项贷款余额17.96亿元,比上年增长2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茈碧湖镇有幼儿园19所,在园幼儿852人,专任教师34人;小学15所,在校生5050人,专任教师282人;初中3所,在校生2226人,专任教师12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3909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茈碧湖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图书室16个,藏书32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3100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达1.84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广播站、电视站各1个。

2011年末,茈碧湖镇有学校体育场地18处。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20场次,职业篮球赛1场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茈碧湖镇有乡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5个。专业卫生人员264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41053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1.07‰、7.66‰、17.24‰。

社会保障

2011年,茈碧湖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89户,人数3304人,支出892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225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97户,人数2623人,支出34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1人,支出10.9万元;农村医疗救助共支出33.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66人,比上年增长15%。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20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茈碧湖镇有邮政网点2个,全年投递国内邮件0.664万件,电信服务网点1个,用户6677户。

交通运输

2011年末,茈碧湖镇有县乡级公路5条,总长25.1千米,有客运站1个。年客运56.4万人次,货运量30万吨。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茈碧湖镇因境内有高原湖泊莅碧湖而得名。

民俗文化

茈碧湖多为“茈碧湖汉调”(用汉语演唱)。因多为男女对唱,又把霸王鞭舞称对口山歌。以爱情为主要内容,传统的调子有“采花调”、“相交调”、“喜事调”、“相思调”、“盘歌”等。

竹马舞:由叫“耍马”、“跑马舞”,是广泛流传在白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自娱性歌舞。

霸王鞭舞:是一种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道具用竹鞭,鞭两端镂空装有铜钱,拍打时发出有节奏的铜钱声、碰击声。表演动作常有双手推敲背旋转,拍手承以背,拍足承以趾,拍头承以颈,拍腰承以股。主要用传统的白族唢呐伴奏,中间插有打击乐突出节奏,以烘托舞蹈气氛。

著名人物

马崟(1896年—1980年),字稚坡,白族,茈碧大果人。民国二年(1913年)与兄马锳同入大理中学读书。民国六年(1917年)入云南讲武党堂第十期限专学武备。民国十年(1921年),任广州革命军大本营警卫营长并任护卫孙中山大元帅府待卫长。其间,受孙中山先生影响,坚定了马崟为革命而战的信心,抗日战争期间,以云南新58军新11师长率部参加长沙保卫战和崇阳战役。

马锳(1895年—1975年),字幼坡,茈碧大果人。民国六年(1917年)马锳参加护国军。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龙云部99师上校参谋长,参与了龙云夺取云南的“二六”政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云南组建新军,马锳调60军军部任少将参加谋处长等职,以后随军参加了徐州武汉崇阳南昌长沙等重大战役,1949年10月,时任云南绥靖公署副主任的马锳积极配合卢汉,为起义立下功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