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谚

更新时间:2023-07-31 12:12

茶谚是指关于茶叶饮用和生产经验的概括和表述,并通过谚语的形式,采取口传心记的办法来保存和流传。它并不与茶俱有,而是茶叶生产、饮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茶谚最早的文字记载见唐代苏广的《十六汤品》,其中有:“谚曰,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马登高。”

茶叶谚语

茶谚,是中国茶叶文化发展过程中派生的又一文化现象。所谓“谚语”,用许慎《说文解字》的话说,“谚:传言也”;也即是指群众中交口相传的一种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语。茶叶谚语,就其内容或性质来分,大致不外属于茶叶饮用和茶叶生产两类。换句话说,也就是茶谚主要来源于茶叶饮用和生产实践,是一种关于茶叶饮用和生产经验的概括或表述,并通过谚语的形式,采取口传心记的办法来保存和流传。所以,茶谚不只是我国茶学或茶叶文化的一宗宝贵遗产,从创作或文学的角度不看,它又是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一枝娟秀的馨花。茶谚不是与茶俱有,而是茶叶生产、饮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我国饮茶和种茶的历史十分久远,但是,关于茶谚的记述,直至唐代末年,苏广的《十六汤品》才见。

在中国整个古代茶书和其他有关文献中,基本上都未提到植茶的谚语,就是制茶和茶叶收葳方面的谚语,也直到清明期间,才有“茶是草,箬是宝”,以及《月令广义》引录的“谚曰:善蒸不若扇炒,善晒不如善焙”这样两条记载。在古代条件下,茶叶的收藏防潮,主要用竹箬,以箬封口,剪箬置于茶中较埋储“烧灰”或存放焙笼等办法,要省事得多。其后一条谚曰,所谓“善蒸不若善炒”,就是说蒸青不如炒青;“善晒不如善焙”,是指晒青不如烘青,其实这条谚语仅仅反映一些地区或一部分人对各种绿茶的推崇和喜好而已。不过,这两条茶谚,对茶类生产和茶叶保存,还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其他,中国关于茶的生产技术方面的谚语,特别是浙江、湖南、江西,还是较多的。这里不妨以浙江的茶谚为例来剖析一下。

如提倡和劝种茶树方面的谚语,有“千茶万桑,万事兴旺”。浙西开化一带,有“千杉万松,一生不空,千茶万桐,一世不穷”等等,这些茶谚,都较古朴,虽然搜集于本世纪中期,但是,与种橘植果的一些谚语对照,就其风格来说,很像是明清间或更古的茶谚。浙江全省采摘茶叶的谚语面广量大,单以杭州一地这方面的谚语为例,最具代表性的谚语,如“清明时节近,采茶忙又勤”;“谷雨茶,满地抓”。“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以及“头茶不采,二茶不发”。“春茶留一丫,夏茶发一把”。“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等等,就都体现了这一采摘指导思想。必须指出,在唐代以前,从史籍记载来看,似乎是不采制秋茶的,唐代特别是唐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茶业的蓬勃发展,秋茶的采制才逐渐盛行起来。所以,“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的谚语,是一条流传较早的古谚,其主要的含义,是提倡和鼓励人们采摘秋茶,并不真正说秋茶的质量就比春茶为好。

安溪茶谚

安溪茶农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了一系列言简意赅、口语化的茶谚,成为安溪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安溪茶谚大多以闽南方言传诵,保留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1、茶树种植谚语

法如种瓜

千茶万桐,一世不穷

千茶万桑,万事兴旺

正月栽茶用手捺

向阳好种茶,背阳好插衫

桑栽厚土扎根牢,茶种酸土呵呵笑

高山出名茶

槐树不开花,种茶不还家

一年种,二年采

2、茶园管理谚语

七挖金,八挖银,九冬十月了人情

三年不挖,茶树摘花

老茶不改鸡骨头

若要春茶好,春山开得早

若要茶树好,铺草不可少

若要茶树败,一季甘薯一季麦

茶山不用粪,一年三届钉

茶地晒得白,抵过小猪吃大麦

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

春山挖破皮,伏山挖见底

修茶臂,理茶脚

要吃茶,二八挖

栏肥壅肥三年青

拱拱虫一拱,梅家坞人要喝西北风

根底肥,芽上催

雪前冷,冻阴坡;雪后冷,冻阳坡

锄头底下三分水

熟地加生泥,胜似吃高丽

一担春茶百担肥

宁愿少施一次肥,不要多养一次草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基肥足,春茶绿

3、茶叶采摘谚语

三岁可采

叶卷上,叶舒次

笋者上,芽者次

小满熟了樱桃茶

头茶不采,二茶不发

头茶荒,二茶光

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

尖对尖,四十天,混茶当中间

会采年年采,不会一年光

谷雨前,嫌太早

抢茶如抢宝,姑娘不嫁郎

枣树发芽,上山采茶

春茶一担,夏茶一头

茶树三年破丫五年摘

惊蛰过,茶脱壳

做天难做四月天

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

插得秧来茶又老,采得茶来秧又草

摘秋茶,犯天骂

稻时无破箩,茶时无太婆

4、茶叶制作谚语

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大锅炒茶对锅保

小锅脚,对锅腰,大锅帽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5、茶叶贮藏谚语贮藏好,无价宝

茶是草,箬是宝

6、茶叶饮用谚语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

水忌停,薪忌熏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龙井茶,虎跑

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

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7、茶叶贸易谚语

新茶到在先,捧得高似天;

若要迟一脚,丢在山半边

临安茶谚

七掏金,八掏银,十月掏掏平平心。

头茶香,二茶苦,三茶可口不可摘。

茶叶是时辰草,早采三天是宝,迟采三天是草。

茶树不怕肥,无肥可加泥,熟泥加生泥,胜似吃高丽。

茶树不怕冷,就怕干风冻。

茶园铺层草,等于施肥料,夏天防高温,冬天当棉袄。

采摘多留叶,来年多增产。

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保。

要想茶叶产量高,肥、采、植保要抓牢。

来年想安耽,冬季要封园。

千茶万桐,一世勿穷。

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云雾山中出名茶。

正月栽茶用手捺,二月栽茶用脚踏。

一担春茶百担肥,栏肥壅茶三年青。

根底肥,芽上催,茶丛好,树势旺,茶叶增产有保障。

茶季施化肥,冬季培生泥。

改造茶树不养丛,辛辛苦苦一场空。

养茶臂,修茶脚,修茶臂,理茶脚。

茶地不挖,茶芽不发;三年不挖,茶树摘花。

头茶荒,二茶光;若要春茶好,茶山开得早。

一季草,季季草;宁愿少施一次肥,不可多养一次草。

茶树绿丛丛,只怕拱拱虫。

清明时节到,姑娘采茶忙。

茶树早采早发,越采越发,迟采迟发。

采茶头批早批批早,头季早季季早;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谷雨茶,满把抓;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

抡采茶,如抢宝,姑娘不嫁郎。

春茶不采,夏茶不发;春茶留一丫,夏茶发一把。

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今年不采茶,明年茶不发。

千茶万桑,万事兴旺;四旁中桑,吃用不慌。

神农遇毒,得茶而解。

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药之药。

壶中日月,养生延年。

苦茶久饮,可以益思。

茶叶如米盐,不可一日无。

饭后一杯茶,解腻助消化。

午茶能提神,晚茶人难眠。

中年早“发福”,请您多饮茶。

茶水宜温淡,浓烫易伤胃。

吃饭不宜过饱,喝茶不宜过浓。

儿童一杯茶,可防龋齿病。

暑夏冷饮虽好,不如温水解渴。

烫茶伤五内,温茶能益寿。

夏季宜绿茶,冬季宜红茶。

酒越陈越香,茶越存越差。

淡茶温饮最养人。

分类

茶谚,大略可归为以下几类: 讲述茶品的。如:“山间乃是人家,清香嫩蕊黄芽。”指茶的产地以山区为佳,以嫩蕊黄芽之鲜美与清香,作为高品位的一个标准。“嫩香值千金”系指对新茶嫩芽的赞美,新茶嫩芽有多茸毛(白毫)的特点。白毫富含咖啡碱,是茶叶片上的精华,饮之利于健康强身,故有值千金之称。

倡导茶礼的。如“客来敬茶”、“客到茶烟起”、“茶七饭八酒加倍”讲的茶的礼俗。“茶七”是指泡茶之水以碗之七成为宜,饭盛八成,酒则加倍。

讲究茶的泡饮方法的。如:“头交水,二交茶。”头次开水冲泡,等茶叶徐徐沉人杯底,即可饮用;但由于好茶精制,头交水还不能将茶汁充分泡出,及至二、三开水才能将茶汁清香盈匀杯中,喝出味道来。“头茶苦,二茶补,三汁四汁解罪过。”“头茶气芳,二茶易馊,三茶味薄。”都是分析头茶、二茶、三茶的品质上的差异。

揭示茶的产地与茶质的。如:“高山雾多出名茶”,名茶几与山高多雾有关,包括顾渚紫笋、莫干黄芽等均是。“鸟语茶香”,百鸟来栖,茶树害虫的天敌增多,则茶树的虫害必被抑制,茶树生长欣欣向荣。

传授植茶技术与经验的。如:“惊蛰过,茶脱壳。”惊蛰雷声起,大地春回,气温渐趋摄氏十度以上。孕育和保护越冬芽的鳞片逐渐张开,因此茶农说“茶脱壳”,也就是新茶叶的“潜育期”到来了。“茶叶不怕采,只要肥料待。”“留叶采摘,常采不败。”“茶籽采得多,茶园发展快。”“拱拱虫,拱一拱,茶农要吃西北风。”这些都是传授种植茶叶经验的谚语。

介绍采茶要领与诀窍的。主要根据春、夏、秋三季茶叶的不同情况,适时采摘,合理采摘,合理留养。如:“头茶勿采,二茶勿发。”“清明发芽,谷雨采茶。”“春茶一把,夏茶一头。”“茶叶本是时辰草,早三日是宝,迟三日是草。”“采高勿采低,采密不采稀。”

提醒饮茶与健康的。如:“姜茶治病,糖茶和胃。”“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食了明前茶,使人眼睛佳。”“常喝茶,少烂牙。”

茶谚虽是民间传授流传下来的通俗语言,但数千年来,在植茶、采摘、茶品、茶礼以及饮茶科学等方面一直发挥着“教科书”的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