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阳镇

更新时间:2024-07-20 08:51

茶阳镇,隶属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位于大埔县境北部,东北邻界福建省永定县,西接长治、青溪,东南紧依西河,南与湖寮、三河相连,辖区面积288.81平方公里。从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大埔建县至1961年,茶阳镇作为大埔县城的时间长达435年。茶阳人才辈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丰富,人文古迹遍布全镇,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牌坊、明清时期粤东最大的骑楼群、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旧址等。2014年,茶阳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截至2019年末,茶阳镇总人口57111人。截至2019年10月,茶阳镇辖1个社区、26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茶阳镇设为义招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为万川县。

明嘉靖五年(1526年),置大埔县治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治仍在茶阳。

1961年,县治迁回古县城湖察后,县治址遂为茶阳公社社址。

1980年,分设茶阳镇。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区,茶阳镇、茶阳区同级并立。

1985年上半年,镇区合并,称茶阳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茶阳镇共辖1个社区、26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茶阳镇,位于大埔县境北部,东北邻界福建省永定县,西接长治、青溪,东南紧依西河,南与湖寮、三河相连,辖区面积288.8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茶阳镇地形狭长。海拔千米的鸡髻山,尖笔练,海拔700米以上的杉练、绞椅山、天子寨、公罗嶂(旧称风波嶂)聚于北部,另有笔架山,阳石峰集于西南端,汀江经青溪乡入境。

汀江沿岸比较平坦,但低洼之地易受洪水淹浸,除太宁(小靖)属小盆地外,其余多属山谷。

水文

茶阳境内之小靖溪和西门河(樟溪河)在茶阳圩注入,南流三河,汇于韩江。西门河(漳溪河)、小靖溪流入该镇。

经济

2019年,茶阳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0.59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65148.4万元。

交通

茶阳镇位于汀江下游,大埔县北部,粤闽两省三县十二个乡镇交界处,是全县三个中心镇之一。街道城区水陆交通便利,境内汀江、小靖河、漳溪河三条河流交汇于狮子口后经汀江流入韩江源头—三河;省道茶上线、白三线贯穿全镇,梅坎铁路在茶阳设货运站,是龙汀、潮汕交通枢纽。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00年,茶阳镇有中学3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有中小学教师371人、在校中小学生380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

2019年,茶阳镇有中心小学,花窗小学,太宁小学,安乐小学,大埔中学,大埔中学埔北分教点。

文化事业

2000年,茶阳镇有电影院1座、老人活动中心2座、文化活动中心1座、中心医院1所、村级卫生站18个、街道门诊部21家。中心医院有医务人员112人、病床30张。

基础设施

1992年,茶阳镇开通程控电话,电话电缆延伸到每个自然村落。至2000年,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镇有固定电话6500部,装机率65%。1997年,开通移动电话并建造中国移动基站两座和中国联通基站一座,大部分村通了移动电话。

2019年,200人以上自然村基本完成村内道路硬底化。仙基桥至交警中队道路升级改造已完成前期工作。国道G235线茶阳至县城段公路改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持续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集中供水工程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区二期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试运行。

医疗卫生

2019年,茶阳镇卫生院迁建和25个村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脱贫攻坚

2019年,茶阳镇省定贫困村退出率100%,1405人达到相对贫困人口退出标准、退出率100%。成功入库12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扶贫项目。投入429万元建成8个光伏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和村集体收益持续增进,启动2020年扶持太宁村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

环境卫生

2019年,茶阳镇宣传推动秸秆还田,抓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河湖“五清”和“清四乱”专项行动,累计投入94万元完成26公里河道清理和22宗“四乱”问题整治。坚决打击“两违”“双抢”,拆除违章建筑物4033.9平方米。推进“沿省际边界”示范带和6个示范村建设工作,描绘“一带六村”美丽乡村蓝图。8个省定贫困村已建成19座污水处理设施。抓好“厕所革命”,全镇407户户厕改造及81座公厕建设中。完成垦造水田700多亩。完成削坡建房整治16处。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清—统志》记载:“茶阳,大埔县城绊其上。”明代建县城于满种茶树之茶山之南,故名茶阳。

历史事件

《方舆纪要》记载,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有涂侨者筑城聚众于茶山下,后张白眉亦踞此。明嘉靖二年(1523)镇压了张白眉起义。

文化遗产

中国花环龙之乡

花环龙源于大埔县北部地区的软腰龙,迄今有百余年的历史。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用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花环龙在大埔县茶阳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优秀的民间艺术,也是大埔县知名的文化品牌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茶阳镇被广东省文化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双双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之乡”。2007年,龙舞(花环舞)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大埔县曾在此设县治四百余载,天然胜景,古代建筑不少。茶阳老县城城墙已被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建的父子进士牌坊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关帝庙、孔庙、儒学里虽已废,但遗址犹存。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大埔县署、大埔学宫、“贞女节孝”坊。

父子进士牌坊

父子进士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当时为表彰当地饶相(江西按察副使)、饶舆龄(中书舍人)父子同中进士而建的纪念性建筑。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邹鲁故居

邹鲁故居“椿森第”位于大埔县茶阳镇,是“梅州十四大名人故(旧、祖)居”之一,距原大埔中学约500米,坐东南向西北,总面宽117米,总进深23.3米,占地面积287平方米。立有一门楼,门顶上书“天下为公”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手迹。“椿森”两字代表其对父亲的敬仰和恩情,“第”是官邸的意思。

明清时期粤东最大骑楼群

拥有千年历史的茶阳镇,文物古迹颇多,特别是现存较为完好的骑楼街。茶阳的骑楼群始建于明清时代,全长1000多米,共有店铺700多间,是当时粤东地区最大的骑楼群。

义训堂

义训堂位于茶阳镇太宁村,是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客家民居建筑,也是早期中共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大埔农运先驱、县部委书记饶龙光故居。大革命时期,义训堂曾为中共大埔县部委活动据点。时任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大埔县军事委员会主席的饶龙光策动了两次武装暴动、接应八一起义军入埔、助战三河坝等重大历史事件。在义训堂门前广场上,有“朱德赠枪太宁农军”的雕塑。进入义训堂内的展馆,墙壁上“大埔农运从这里开始”的大字显示了这里浓厚的红色底蕴,从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物中依然可以窥见当年的烽火岁月。

中央红色交通线茶阳联络点

同天饭店与同丰杂货店相隔约200米,毗邻汀江码头,同处茶阳老街道,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联络点。1930年,中共党员孙世阶受组织委派经营作为红色交通站的“同天饭店”,此店地理条件优越:距店旁码头不到20米,打开店门能观察正面街道高福路和太平路的动静,发现有紧急情况可从后门跑到唐屋山躲避。”同丰杂货店由组织委派中共党员李国良经营,开设时间与“同天饭店”同时。但杂货店不具有接待任务,而作党组织秘密活动和开会地点,如上传下达组织的决定或任务,汇报完成执行情况。与“同天饭店”的工作相辅相成。

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旧址

1927年9月19日,中共前委在大埔茶阳设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由此,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在这里诞生。该址现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市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1月,在旧址上修缮的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陈列馆开馆。该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历史厚重感,并展出了各种文物上百件。

著名人物

自古以来,茶阳镇盛行崇文重教之风,孕育了众多翰林进士和文人学者。明、清两代就出了3位翰林、10位进士、23位举人,除了饶相、饶与龄“父子进士”,还留下了“三凤齐鸣”“五花荣封”的佳话。近代则培养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饶芳权、邱冠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文采、林尚安等。

茶阳的历代名人有:饶相,明嘉靖进士、江西按察副使;饶与龄,饶相长子,明万历进士、中书舍人;戴欣然,慈善家,清驻槟榔屿领事兼新加坡总领;邹鲁,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校长;曾广鑫,民国广东省保安总队少将总队长;饶八英,大埔中共早期党员、中共地下联络站负责人;饶彰风,省委统战部长、省政协副主席;肖希明,离休干部,中宣部对外宣传局局长;饶让生,烈士,见义勇为,在与抢劫歹徒搏斗中光荣牺牲;饶芳权,中国工程院院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