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

更新时间:2024-05-13 14:27

药学(pharmacy)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药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设置背景

药学事业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一方面,药品与人民生命健康休相关,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延长人类平均寿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民众的重视;另一方面,药品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许多国家都把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中国,受庞大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用药需求提升、国家药品战略安全、医药产业经济迅速增长等因素推动,药学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药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科学知识体系,包含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等主干学科。

发展历程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药学位列其中,专业代码为100801,与中药学药物制剂共同组成药学类专业,其中药学、中药学专业可授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药物制剂专业可授予医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201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药学与药物制剂共同组成药学类专业,其中药学专业代码为100701,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药学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为4年。

2020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药学与药物制剂临床药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海洋药学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共同组成医学门类药学类专业,其中药学专业代码为100701。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与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与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4年

参考总学分:140~180学分(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学生应达到国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和创业意识、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掌握药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与药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掌握药学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掌握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受到各学科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3)掌握药学相关方面的知识及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熟悉药事法规、政策,熟练应用1门外语。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心理健康。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类课程、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等构成。

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应涵盖以下所列课程的知识或技能,同时鼓励高校设置体现学校、地域或者行业特色的相关选修课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建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应高度重视专业实践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类课程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5%,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鼓励高校多途径、多形式完成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中除基本教学内容外,还应有一定的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特色实验项目,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35人。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

理论课程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等)、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由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主要包括化学类、生物学类、医学类课程。主要包含基础化学课程群(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单独投课或合并投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

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等。

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实验、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

化学类、生物学类、医学类基础课程和药学类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学时比高于等于0.8:1,或实验课总学时不少于550学时。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不少于16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医药行业人才能力素质目标要求,并结合药学科研与药品生产的实际问题;综述不能作为毕业论文选题。保证一人一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验性论文选题占该专业全部论文选题的比例不低于90%。所有学生均须通过客辩获得毕业论文成绩。答辩程序规范。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药学专业应具有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数量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师资结构。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该专业教学需要,生师比应不高于18:1。新开办专业的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15名。折合在校生数大于120名时,每增加20名学生,至少应增加1名专任教师。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每1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备1名实验技术人员。专任教师中7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

应有具备药学类学历教育背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学术造诣较高的药学专业负责人。专业核心课程教师中80%以上必须具备药学类学历教育背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3门课程每门至少有1名具有药学类学历教育背景及高级职称的课程负责人,药理学课程至少有1名具有医学或药学学历教育背景及高级职称的课程负责人。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兼职担任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或指导教师。

教师应具有该专业类教学所需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在本科教学活动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总体评价良好。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从事一定的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专任全职教师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3年平均发表该专业教学论文学术论文或主编(或副主编)正式出版教材数至少达到人均1篇(部)。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课程负责人应有相应的科研方向,具有主持省级及以上药学科研项目的经历。

高校应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升。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各专业应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资深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定期教学研讨等机制。

有专业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发展规划,并执行良好。主动为教师建立教学培训计划,重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培训,提出明确的培训学时、学分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药学类专业师资培训活动、讲课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注重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通道和保障机制,有专门的青年教师培养发展计划和举措。

设备资源

药学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的医学院校的合格标准执行。

为教学提供足够数量和功能的教室、自习室、实验室以及各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课内外活动提供充足的设施保障。在制度和经费上保证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

(1)单项实验教学时,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2.5平方米。

(2)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实验台应耐化学腐蚀,并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

(3)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配备数量充足的消防设施,有警示标志,安全出口畅通,备有急救药箱和常规药品,并有各种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应急设施和措施。

(4)具有符合环保要求的三废收集和处理措施。

(5)实验用药品的购置、存放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建有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实验室或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仪器配备充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2)仪器设备台套数要求:基础药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应满足每人1套;大部分实验的仪器台套数满足每组实验不超过4人的需要;综合实验、大型仪器实验的台套数(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满足每组实验不超过6人的需要。

有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如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每人带教学生不超过3人。

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社会资源,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一定数量的、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基地。

为学生推荐高质量的教材、参考资料和工具书,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电子资料等信息资源。专业所在学校图书馆或所属学院的资料室中应具有一定数量与该专业有关的中外文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且各类资料的利用率高。订阅药学类核心期刊种类数不少于30种,其中外文期刊应占一定比例。

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网站,提供必要的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投入充足,每年的教学经费不低于学校该专业学费收入的20%。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少于1200元,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

新开办的药学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不少于300万元,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少于5000元。

从专业开始招生起5年内,设备总值1000万元以内的专业,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设备总值的10%。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的专业,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少于20万元。每年应有一定的教学科研仪器增长费和仪器设备维护费。

质量保障

高校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实验课等)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与评价机制,有明确的质量控制内容和要求,有完善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高校应形成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积极参加外部的专业认证或评估,强化学生的评估主体地位,吸纳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外专家等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以及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活动。

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发挥校友、用人单位和毕业后续教育机构的作用,结合社会和行业的评价,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后续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充分利用学生评教、管理人员听课、督导评教、同行评议、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评价等教学评价反馈信息,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预防与纠正措施,持续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改革;完善教学规划与管理制度;调整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教学工作整改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中国内外药学事业和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

学生发展

药学专业招生符合教育主管部门招生政策,招生章程公开,招生规模合理,能满足招生计划。关注学生群体的多元性,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生源,生源质量较高。

毕业考核及学位授予制度健全,学位授予程序严谨无误、执行严格。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3年平均就业率不低于80%。建立学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跟踪毕业生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

具有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具有较为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免”体系,并能有效执行落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活动。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计划的制订和评估以及其他与学生有关的事务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学生依法成立学生组织。

培养模式

中国药科大学的拔尖计划人才选拔方法,特别采用“在训练中选拔、在选拔中培养”的模式。考核过程以拔尖计划训练营为载体,通过学术研讨、强体计划、素质拓展、专题辩论等多种形式,丰富过程化考核机制。强调考察并挖掘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学习、拓展延伸以及统筹领导能力,以全面评价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最终目的是遴选出真正有胆识、有潜力的学生,培养成为未来中国医药创新事业的中坚力量。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拔尖计划学生进入学院培养后科研热情饱满、综合能力优越、科研能力提升显著截至2022年10月,孟目的学院共计培养学生197名,所有学生均进入世界知名科研院所进行进一步深造,充分彰显出拔尖计划学生优秀的科研能力和过硬的综合素质。

代表院校:中国药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凝聚新引进海外人才和十余位行业专家资源,围绕生物医药发展国内外前沿动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增设《生物医药前沿导论》《药物设计学》等课程,部分课程纳入南开大学共享远程课程,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产教协同教学深化融入《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临床药理学》等药学市级一流建设课程和市级虚拟仿真建设课程中,2门课程入选天津市大中小学党史专题课程思政精品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药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高质量内涵发展,积极实现科技创新与现代药学教育的相互融合。截至2022年3月,药学院先后与天津药物研究院、细胞生态学海河实验室等多家单位进行合作洽谈,搭建高水平创新创业合作平台,提升大学生服务生物健康产业的能力。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共建血液系统与循环医学创新学院,该平台已纳入天津市“十四五”全面创新改革揭榜任务。

代表院校:天津医科大学

共建管理团队,为药学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成立以学校主导、地方政企医共同参与的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议事决策机制、随时沟通机制,协调解决校企合作中的人、财、物等关键问题,考核评估师资队伍人才绩效,确保“专业对接产业”,让“供需对接、产学联合”深度融合。

共建师资队伍,建设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核心

秉承“引育并重”原则,一方面要求学校药学专业教师必须到产业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选聘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企业高管等高端人才担任产业教师,建立学校教师与产业教师“结对”指导本科生的双导师激励机制,把双方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改革、指导创新创业质量作为考核、晋升、奖励的重要指标,将“理实一体、培养联动”落实落细。

共建科创平台,激发药学人才创新动力

着眼教学、科研和生产、临床融合,以绩效激励为杠杆,促进校企医等教研人员共同组建科研团队或课题组,积极进行省部级及以上课题项目申请、开展横向课题项目合作、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建不同类型方向的校地融合科研创新平台,推进教师科研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平台共建、利益联结”驱动创新。

共建产教基地,构建药学人才培养多元生态

打造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GMP“校内车间”、联合开办“校企合作3+1药学班”,改变过去单一“企业基地”为“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基地、校内外科研实验室”的多元产教基地,共同明确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教学目标、统一考核标准,将过去实习基地单一的“做中学”为“教学做合一”,使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使“人才共用、学生联管”内涵提升。

协同确定培养方案

组建以教学副院长为负责人,由学校、医院与企业名师共同组成的药学专业教学委员会,建立药学专业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以“立德树人、医药融合、懂医精药”为目标引领,将“产业基因”融入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医院和药企行业标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类型结构形成耦合效应,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设计。

协同开发课程资源

以增强实践能力和契合产业需求为目标,推动药学与医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融合,促进“理论教学一体化、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一体化”,结合药品生产设计、研发到质量监控、药事管理等实际要求,合并交叉重复课程内容,合编实践教材、开设企业课程、举办专家讲座、打造“云课程”,注重应用性、实践性,突出新技术、新进展,规范建设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核心。

协同实施培养过程

发挥专任教师教学科研经验和产业教师科技生产实践经验优势,共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诸要素,共同构建从大一到大四循序渐进的“序贯式”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认知教育、接触科研到参与导师项目课题开展专业实践,最后结合实践、实习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培养过程实现生产流程、科研过程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场景之间协同互补,创新建构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措施手段。

协同推进创新创业

学校与医院、药企、科研院所共建通识类双创课程,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和比赛,指导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各级各类药学类赛事,引导学生进大学科技园、进“双创空间”、进科技孵化基地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促进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协同评估教学质量

校企共同制定《校企合作教学质量共同评价办法》《本科生专业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相关规定》等制度,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个人职业素养等进行多角度综合评价,其中产业专家评价占30%、校内教师评价占30%、学生评价占40%,切实做到目标同定、过程齐管、考核多元和反馈双向的教学评估,建立健全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评价机制。

代表院校:滨州医学院

科学定位培养目标

实现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以“学科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学生为本”,“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向转变为“能力素质提升”,“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的创新型专业人才。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通过递进式的指导工作环节,引导学生了解药学的培养目标。

优化药学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沈阳医学院药学院依据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目标,从方法和实践入手,整合药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符合药学人才培养需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同时调整部分课程培养方案的学分学时,药学、化学设置为主干课程,开设多门相关选修课程,积极融入学科前沿,不断的拓展知识面,最终能够实现个性化培养。授课教师适时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将创新精神不断的融入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扎实掌握药学相关专业知识,相关专业技能。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立德树人乃是高校之根本,结合药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大纲中适当增加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多角度多层面地设计鲜明突出的或潜移默化的立德树人环节,教师抓准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多元化教学模式相融合

(1)“多教学平台”相融合

线上教学平台与线下课堂教学方式有效衔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拓宽学习空间的目的。教师首先依托智慧平台“雨课堂”,通过系统化的“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先学后教”模式,然后利用在线通讯平台,可以进行课前咨询、讨论以及教师课后答疑。利用超星平台进行随堂测试、章节测试,实时监测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平台交互使用下的活力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多样化

深入开展案例法、对比法、归纳总结法、启发法、PBL教学法、TBL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避免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药学课程教学的特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学生的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创造潜力。“线上”依托技术发展和教育需求,从慕课到“雨课堂”,使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则由教师逐渐转向学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利于教与学的交互性。实验课教学倡导开放性和真实性,教师主要以引导为主,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勤于动手,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深刻理解。

(3)多考核评价方式相结合

加强过程考核,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依据药学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探索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融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占比30%,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课前线上自学、互动讨论、小测试,占比10%;课中线上小测、互动讨论,占比10%;课后完成作业情况、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讨论情况,占比10%。终结性评价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实验最终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50%和20%。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的扩展以及创新思维的提高。

完善科研实践

(1)夯实基础实验教学

学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办学方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避免课程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和时间,使学生获得标准和规范化的基本操作训练。在基础实验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遇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提升科学研究在教学中实践

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开设药学前沿与进展、药学导论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方向等引入课堂,减少教师课堂讲授学时,增加学生研讨学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阔实习活动

药学专业实习可以拓展野外教学、探秘百药,参观药用植物园,通过现场采药、药材的鉴别,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生药学、药用植物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安全用药”“医药常识”等社会服务活动。系统整合各类资源,增加创新性的实习活动,通过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活动,让药学本科学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代表院校:沈阳医学院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该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与基础医学背景,掌握必需的人文社科知识以及化学生物学与相关基础医学知识、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和系统的药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科研思维能力与实践技能,适应研究生生源培养的要求,能够从事与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检验、药品生产与营销、新药研究与开发、质量控制,以及药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具有理学学士学位药学专门人才。

考研方向

生物与医药、药学、药物化学、药剂学

就业方向

药房管理、药剂师、事业单位人员、药品研发、公务员、医药化学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销售代表

开设院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