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

更新时间:2024-09-24 09:21

药店是指零售药品的门市。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的药店诞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是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批准创建的。

基本解释

英文:pharmacy, chemist’s shop

1.出售药品的商店。销售药材的店铺

药店是指零售药品的门市。药店销售催眠药感冒药泻药退烧药等各种药品,以方便人民群众购买药品, 以利于人民群众健康。

由来

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的药店诞生于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是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批准创建的。当时,王安石基于变法派内部分裂,爱子王雯英年早逝,尤其是自己久病缠身,决定辞职而归隐山林。临别政坛,他命人在首都开封创设一家“太医局熟药所”,也叫“买药所”,可以说,它就是现代中药店的前身。

王安石变法期间,各地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他虽然表示“夭变不足畏”,但看到那么多病人痛苦的样子,常常深感不安。尤其是当他得知病者缺医少药,有些人又乘机制造和贩卖假药时,更是百感交集。这时,有人提出建议:应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一方面研制一定规格的各种剂型成药,如丸、散、膏、丹,由国家专利出售,不许个人或其他部门私自制作;一方面在水旱疫疠之灾时,给百姓发放药剂。王安石听罢大喜,当即采纳了意见,并组织专门人员落实。

太医局熟药所”成立后,大大方便了病人,也为政府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受到了朝野的一致赞许。所以,王安石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熟药所”的“生意”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到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药所已增开到七所。几年后,五所“熟药所”更名为“医药惠民局”,两所“修合药所”更名为“医药和剂局”。与此同时,类似的药局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出现在全国各地。

再后来,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制药和卖药渐渐分离,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药店,专以卖药为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店经营必须持有药监局颁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需持有上岗证

同仁堂

创立于康熙八年(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号尊育),原籍宁波,其先世以铃医为业,创始人乐显扬曾任清太医院吏目同仁堂开设后,获得宫廷信任,包揽内府用药,雍正年间且规定太医院药房用药由同仁堂代制。该店经营饮片配方及成药,所制成药,除根据家传秘方及民间验方外,尚有清宫御方,其选料十分认真,据传每年祁州药市开市时都先让同仁堂挑选,然后才敞开买卖,炮制严格按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工艺方面从不马虎,因此产品质量一贯优良。如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活络丹等远近闻名,誉满中外,在北京中药界,以“乐家老铺”同仁堂最为有名,乐姓除此总号外,在京尚有宏仁堂、怀仁堂、永仁堂、沛仁堂等10余家店,均为乐姓各分支所设。另外还在上海、天津、南京、济南、汉口、西安、长沙、福州等地设有分店。

长春堂

创建于乾隆末年,创始人孙掁兰,山东招远人,游方郎中。先开一小药铺卖闻药(供鼻闻,有清香爽身作用)。以后掁兰之孙三明为抵制日本闻药“宝丹”,竞夺华北市场,研制成新型闻药“避瘟散”。后为抵制日本闻药“仁丹”,又研制成“无极丹”。于是该店声名大扬,生意日益兴隆,在天津、太原开设分店,今仍保持原店名。

九芝堂

创立于康熙初年,创始人为劳澄,最初是一家无店名的小药铺,至乾隆四十年(1775)始定名为劳九芝堂,除经营饮片外,还自制成药,获利颇丰。但由于资金被劳氏家族大量抽走,使该店业务发展受到不利影响,虽经营时间达二三百年,始终未开设一处分店,店内的制药部门始终为手工操作,新中国建立后该店制药部分与他店合并改组成九芝堂制药厂,门市则专营成药。

苏州

雷大升于雍正十二年(1734)创设。雷大升,字允上,吴县人,祖籍江西,知医术,积有不少验方,对制备丸散有独到研究。所制六神丸小金丹行军散等均名扬于世,其中六神丸治疗喉蛾、烂喉丹痧、疮疡肿痛,民间传颂有神效,尤为有名,雷对其名牌处方,进行过多次研究修改,选料加工极为精细,因其质量优良,赢得病家信任。乾隆四十四年(1779),雷死后,其后裔继承其业,并于咸丰十年(1860)在上海开设雷允上药店。

杭州

同治十三年(1874)筹设,光绪四年(1878)正式营业。创办人胡雪岩,名光墉,原籍安徽绩溪,是当时有名富商。胡庆余堂经营饮片及成药,自制丸散膏及胶露油酒,十分讲究药品质量,在药店大厅内有一“戒欺”匾,为胡雪岩所书,并有题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该店选料精良,对成药制作有严格要求,生产环境力求洁净,故其产品质地优良,疗效可靠,行销全国各地,享誉海内外,人誉之为“江南药王”,与北京同仁堂并称。

来历

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多以“堂”相称,诸如“济生堂”、“同仁堂”、“长春堂”、“四知堂”等。以致有些药店沿变到后来发展成制药厂,仍然保留着这些老字号。如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杭州的“胡庆馀堂”、石家庄的“乐仁堂”、安阳的“明善堂”等,至今仍名扬四海内外。

中医药店为何称“堂”呢?这还得从医圣张仲景说起。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宫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接应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怀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