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7 12:30
莆田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史称“兴安”、“兴化”,乃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科甲鼎盛,文风蔚然,诗书相承,人才辈出,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名闻遐迩的湄洲岛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仙游九鲤湖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祈梦文化的发源地;广化寺是莆田最古老的寺庙,福建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宋代大型水利工程古堰木兰陂是全国五大古陂之一。妈祖祭典、莆仙戏、十音、八乐、车鼓表演、元宵出游等地方文艺,体现了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莆仙戏和妈祖祖庙的祭祀大典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信俗更是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文联简介
当代莆田文学艺术事业秉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出现了蔚然壮观的文艺景观。一批莆田籍作家艺术家在省内外享有声誉,给莆田市文联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背景。市文联成立于1988年,下属有莆田文学院、《莆田文学》编辑部2个事业单位。共有协会(学会)14个,市级会员3000多人,省级会员800多人,全国会员100多人。作为群团组织,市文联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文联指导下,紧紧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 “双百”方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艺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文艺事业呈现出活跃繁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几年来,莆田市文联把开展文艺活动作为文艺工作的主要抓手。始终坚持一条工作理念,即搭建活动平台,展示文艺成果。以大活动带动小活动,促进文艺多层次活跃,全方位开花,扩大文艺的社会影响。市文联组织文艺家学习政治和文艺理论,提高思想认识,充分体会到在时代发展潮流中,文联应“主动融入,有效作为,才有为有位”。文联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有用发展去解决,才能寻找到切入点。文艺家只有主动投身到莆田人民劳动创造之中,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市文联机关虽然只有几个人,但作为市委领导下的一支文艺队伍,拥有很丰富的人才资源,工作背景和工作环境得天独厚。只有发挥优势,乘势而上、主动出击、形成特色,才能发挥文联的最佳效能。
一、服务发展办活动。
服务发展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根本要求。几年来,市文联除了开展建国、建党、建市等重大节庆文艺活动外,每年都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重点项目、重要课题,组织文艺家开展主题采风活动,使文艺活动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大好形势,唱响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营造了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服务莆田发展大局。如围绕25个重点项目开展“港城崛起”报告文学采风,将作家笔触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延伸,文章以连载形式在湄洲日报上登出,结集成书在市委换届大会上分发,在干部群众中产生较大影响;围绕中央关于农村改革政策开展“新农村、新农民”文艺采风,着重对新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采风,反映新时期农村新面貌、农民新形象和农业新发展;围绕向莆铁路建设开展“火车向着莆田跑”文艺采风,组织80多人次作家记者和摄影家,分三批沿着向莆铁路沿线,从江西向塘一路走下来,采写沿途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风民情,采写正在建设中的铁路人。采风团获得沿途地区和铁路部门热情互动,既宣传了莆田港口城市风貌,又对沿途各地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艺术形式,提供第一手资料供领导参考;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莆田看点?乡镇行”文艺采风,深入12个乡镇采写创作,制作宣传版面240多个,于国庆前夕在步行街展览,最后结集成一套丛书,成为乡镇对外交流的艺术宣传品。几年来,这类主题采风抽调人员达200多人次,足迹遍及江西、福建两省,及市内几十个乡镇单位,走进自然、走进农村、走进项目、走进企业、走进社区,采写各行各业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以文艺形式进行主题报道。在刊物上辟专号,在市内报刊上辟专版,以大声势宣传莆田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深受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二、高位嫁接办活动。
高位嫁拉是提升文艺创作水平的有效办法。地方文艺如何与高层乃至海外交流,获得艺术发展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活动平台,一直是莆田市文联积极探索的方向之一。市文联通过举办全国性大型活动,邀请全国、省级、海外名家来莆,利用办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从而实现文艺的高位嫁接。一是大胆创造条件,举办第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第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在莆田举行,这是一场高层次高规格的文艺活动,市文联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积极组织力量投身到活动中去,促进摄影艺术节办得隆重热烈,内容丰富,创下历届办节的最好纪录,为莆田成为“中国摄影之乡”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举办全国性的艺术论坛。承办了“中国摄影之乡”、“全国摄影创作基地”论坛会,为摄影创作和摄影工作提供交流平台,论坛提交了几十篇学术论文,就全国各地的摄影工作进行交流,促进摄影艺术提高,巩固摄影艺术节成果,推进摄影工作上新水平,深受中国摄影界好评。与有关部门联合,承办了中国(莆田)海峡工艺高峰论坛和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年会。这两个活动领导、专家、学者有两百多人,他们都是国内民间工艺和杂文界的顶尖高手。市文联组织莆田民间工艺家、企业家和杂文作者与他们进行交流,参加论坛会和联谊会的有关活动,陪同来宾参观莆田工艺生产,通过这样的对接和嫁接,促进这两个领域的艺术实现创新。三是举办全国、省级乃至海外的艺术展览。莆田自2001年成功举办摄影艺术节后,每年于正月元宵期间在三清殿、鼓谯楼和步行街等繁华地段,举办系列摄影艺术展览。内容有第4-6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第18-21届中国摄影艺术展、福建省摄影艺术精品展、林光霖(新加坡)先生摄影展和邵华将军摄影作品展等,这些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展事,推动了莆田摄影界的艺术进步。市文联组织本市的摄影家作品与之联展。元宵期间的摄影展多年坚持办下来,已经成为莆田人民节日的“文化大餐”,成为广大市民春节不可缺少的“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市文联还引进新疆书法家协会、福州画院、厦门、龙岩等地书画家来莆交流展览,从中学习借鉴,寻找差距,树立信心,增强艺术感受力,提升了文艺创作水平。
三、运用市场机制办活动。
运用市场机制是破解文艺事业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许多大型文艺活动需要较多资金,要把活动办好,必然要在文艺与企业挂勾上做文章。市文联善于抓住有利契机,扩大宣传效应,采取“有偿使用,合作双赢”形式,运用市场机制,寻找企业合作,拓宽筹资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办文艺活动。具体组织形式有三种:一是寻找企业进行商业开发。如摄影节、文学节、首届舞蹈大赛等活动,本身具有较大文化品牌和影响力。市文联与雪津集团、电业局、莆田移动、莆田电信、华邦古典家具公司等大企业公司联系,作为主办方为活动冠名挂牌。采取合同形式,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开发文艺活动的商业价值。许多企业把用于做广告的钱,投入到文艺活动上。在艺术平台上展示企业风采,所获得的效果大于商业广告。二是与企业联合举办活动。如与福建新华发行集团莆田分公司多年联合举办元宵期间摄影展览,展出摄影作品十几个场次;连续三届联合举办“莆仙籍作家艺术家书展”,展出书籍几千部。中国(莆田)海峡工艺高峰论坛和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年会,也是采取联办的形式进行。市文联与市经贸委、莆田工艺美术城联合,文联出人才和作品,联办单位出场地和资金,在活动筹措和分工安排上,双方既分工又合作,从而实现“双赢”效果。同样,许多协会、学会的小活动,也是采取这种联办形式进行。市书协、美协、诗词、楹联学会,每年都与有关单位和企业协作,举行各种形式的展览、笔会和采风活动。活动办到基层和企业,是实现观念转变和工作创新的一种尝试。三是不断拓展文艺市场领域。以市场化运作办活动、通过办活动培育文艺市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只有不断尝试导入市场机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而培育文艺市场又需要文艺家做出长期的努力。市文联总是通过各种形式与企业界建立联系,如邀请企业家参加文联联欢活动、为企业开展专题采风、在企业建立下属协会的子协会等,将文艺活动的“触须”不断地向企业延伸。几年来,市摄协不断为企业培养摄影爱好者,在全市大公司企业、社会团体中建立12个摄影分会,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艺术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不断壮大摄影创作队伍,同时不断培育摄影消费市场。许多摄影家开办了艺术影楼、摄影器材店、照片冲洗店等,有的摄影家还从摄影起家,创办了古典家具公司,直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围绕精品人才办活动。
精品人才工程建设是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莆田市文联在举办各类活动中,始终把精品人才建设摆上主要目标。活动不是为了搞热闹,是为了促进文艺发展;活动不是为了表现成绩,是为了催生精品人才。只要把活动办好了,气氛造起来,人心鼓起来,必然会形成有利于创作的环境,促进文艺人才茁壮成长。2000年之前,莆田市文艺类设奖只有一个“云里风文学奖”。2000年之后,市文联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不断扩大文艺设奖面,先后利用多种机会、通过多种形式设立了“莆田市百花文艺奖”、“文艺突出贡献奖”、“林光霖摄影奖”、“云里风校园文学新人奖”等,通过设奖、评奖、颁奖形成激励机制。这些奖项的设立无一不是在举办活动中产生的。如“文艺突出贡献奖”被写进市委市政府文件,先后有9件全国最高奖的作品,获得市委市政府重奖,它们都是在冲刺全国大奖活动中产生的。云里风文学奖十几年坚持办下去,也是依靠文学活动办得好才能达成。
活动培养人才途径有三:一是通过活动推介文艺新作。如两届莆田文学节,市文联都举行新书推介会,先后有杨金远、郑国贤、林春荣、黎晗、黄明安、陈蔚华等人的书籍得到推介,得到海内外作家朋友的重视。莆田作家在文学节上隆重登场,作品陆续在重要刊物发表。杨金远小说《官司》被改编成电影《集结号》产生重大影响,他随后出版了《突围》、《下南洋》、《美国华工》等长篇小说。郑国贤报告文学越写路子越宽,继《林兰英院士》之后,又出版了《兰溪古韵》、《红与蓝》等。这些作家不断走向成熟,为莆田文学树立了榜样。二是通过交流扩大视野锻炼人才。活动本身是锻炼人才的一个载体。活动中既需要可以拿得出的作品,又需要善于运作、操办实事的人才。每次举办大型活动前,市文联都组织文艺工作者,对全市的文艺态势、形势和趋势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实施方案,寻找最适合的切入点,展示文艺的独特魅力。举办大型活动中,总是多安排文艺人才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索,吸取最丰富的营养充实自己。举办活动后,组织有关协会开展经验总结,调动文艺家的积极性,鼓励思考和创作。通过这种多层次办活动,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人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三是通过活动发现人才。2004年、2005年省文艺推新人大赛,是一个培养和发现青少年文艺人才的摇篮。市文联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宣传发动,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两年分别位居全省一、二名。大赛中发现了优秀文艺人才。市文联随后还对全市文艺人才进行一次普查,分门别类建立人才资源库,寻找机会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扶持其健康成长。
五、树立文艺品牌办活动。
打造品牌是扩大文艺影响、提升文联形象的关键。莆田市文联根据本市文艺发展的现状及优势,着力打造四个品牌。一是文学品牌。在当代福建文坛,莆仙籍作家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许多文艺领域都代有传人。郭风、许怀中、章武等本省作家,黄衣青、彭燕郊等居于外省作家、诗人,云里风、周颖南等旅居海外作家,都是文学界的代表人物。市内文学队伍也优势突现。如戏剧创作有陈仁鉴、郑怀兴、周长赋、王顺镇、姚清水等人,都是中国当代最著名剧作家。莆田举办两届文学节,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名家名作,为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奠定了“品牌”基础。市文联善于发挥优势办活动,树立品牌办活动。在著名文艺家和市内文艺人才之间架设桥梁,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扩大文艺活动的社会影响。2003年举办了首届“莆田文学节”,2008年又举办了第二届“莆田文学节,”两届文学活动都开展了文学展览、文学讲座、中外作家交流论坛、新书推介、文学采风、文艺之夜等活动,中国作协领导、国内外名家云集,可谓高朋满座,文风炽盛,得到与会来宾的赞誉,实现了“国内地市文学活动首创”(张胜友)。文学节充分展示了莆田的文艺风采,为文艺界吹响了发展之歌,扩大了莆田文艺的影响力。市内十几所高等专科院校、重点中学与文联联系密切,文联通过设立校园文学新人奖、开设校园文学“回首高考”专刊,培养文学青年,从而扩大文联在社会上的影响。二是摄影品牌。莆田举办中国摄影艺术节之后,连续多年开展的摄影采风、摄影展览、摄影比赛、摄影讲座系列活动,对提高莆田摄影艺术水平作用巨大。中国摄协在湄洲岛建立摄影创作基地,在大蚶山建立民俗摄影创作基地,吸引了外地摄影家来莆创作。莆田摄影家先后到四川、云南、陕西、江西、贵州、湖南、台湾等十几个省市进行采风,拓展了艺术视野;一年一度的林光霖摄影奖,把每年最好作品选出来;著名摄影家来莆开设摄影讲座,给莆田摄影家带来新的理念。莆田摄影家参加由中国摄协、文化部等举办的全国大型赛事中表现突出,几百件作品获得大奖或入围参展,几次团体参赛均获得佳绩。马金焰获得第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十几位摄影家获得“中国优秀摄影家”称号。莆田摄影人在中国摄影界为更多人所认识。三是民俗文化品牌。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信仰传播千年,影响深远,全世界已有1500多座妈祖庙,2亿多妈祖信众,仅台湾省就有信众1600万人。每年有超过10万的台湾游客到祖庙观光。市文联发挥妈祖文化优势,组织文艺家主动融入妈祖文化活动,开展一系列民间民俗文艺活动,打造妈祖文化品牌。2008年,市文联组织文艺家参与第十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筹划组织了“天下妈祖回娘家”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内容有“十里彩旗迎妈祖、百米烛山共祈福、千副楹联贺盛典、万人车鼓汇奏迎”和文艺演出等。18个国家和地区、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宫庙参加。2009年又参与组织妈祖巡安兴化游行活动,举办“两岸千盏红灯迎妈祖”、“两岸千人颂妈祖”、“两岸千件供品贡妈祖”等系列活动,使妈祖文化活动越办越好,文化艺术含量逐年提高,为妈祖信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条件。四是工艺美术品牌。莆田市是“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家具之都”,民间文艺创作异常繁荣。市文联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造民间文艺文化品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后,组织30家木雕企业进京参加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展示莆田木雕整体实力,获得较大反响。几十位民间文艺家、企业家连续三年参加深圳文博会,参展规模、交易额、获奖作品和签约项目位居首位。莆田木雕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频频,仅中国民间文艺、民间工艺类“山花奖”一项,就获得五、六、八、九届金奖。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80多人。全市各类工艺品生产厂家4000多家,从业人员达20万人,年产值近百亿元。民间工艺已成为莆田文化产业的品牌项目。
六、服务人民群众办活动。
服务群众是文艺工作的重要任务。市文联始终坚持文艺的正确方向,在莆田人民建设小康的进程中,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艺术品味放到突出位置。各协会、学会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见缝插针,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为莆田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每个协会(学会)一年最少开展活动二次以上。文艺家经常参与节庆广场文艺演出、社区文艺演出和文化下乡活动,直接为群众送去精神文化食粮。莆仙戏现代小戏创作和表演深入农村,对广大农民起到教育作用。市作协经常开展文学沙龙活动,着力培养青年作者。市摄协平均每年都要为基层举办十几个摄影创作展览,推动企业建立艺术价值理念,从而扩大文艺市场。市舞协、音协还组织专家对农村学校音乐舞蹈教师进行培训,对于提高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效明显。各类舞蹈、音乐和地方戏曲表演比赛,选拔了青少年文艺人才。首届舞蹈大赛,参赛人员达1800多人,其活动规模为省内地市舞蹈活动前列。市民文协组织编辑《中国民间文艺 莆田卷》共三十多万字,将民间文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每年农历12月24日楹联日,书协和楹联学会联合举办义务写春联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市美协、市书协每年都举办多场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开设书法美术培训班,采取各种形式普及书画艺术,为人民群众提供审美愉悦。市诗词、楹联学会经常联手开展文艺采风和创作笔会,为建筑群题写诗词楹联,普及提升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市电视家协会先后组织30场文化下乡、摄制了40多场文艺晚会。市电影家协会积极组织“小平你好”、“党旗颂”、“祖国颂”等主题电影公演,为城乡人民送去精美影片。市曲艺家协会创作丰富多彩曲艺节目,积极参与大型文艺演出、文艺下乡活动。市杂文学会积极开展创作活动,团结和培养了一批杂文创作的作者,为广大读者提供精神文化食粮。